谢善淩一连清静了好些天,家里人都不找他,顾望笙也没来骚扰。不过他知道,清静的只有自己住的这方小院。
出了小院的门,谢府其他地方都在张灯结彩地准备自己和顾望笙的婚礼。某一日他振作起来,想去给祖父祖母请安,刚踏出小院门就见着对面挂着的大红灯笼和绸缎,当即扭头原路返回。晚一天面对那现实算一天。
后来他思来想去,没想通,但或许也算是想通了。总之就这么着吧。
成亲之后不过是换个庭院屋子待着,到时候依旧深居简出,除了风景不同,和在清静峰上差别不大。就这样,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须臾而已。而且照眼前局势来说指不定活不了那么久就得死。
今日阳光明媚,谢善淩在屋里坐着,望着外头的日光,忽然觉得这屋子里有些潮,便出去端了把小厮用的小板凳寻了个墙角坐着,忽然听到隔墙传来一阵喧闹,很快王管事喝止住,让别吵着了小少爷。
小少爷心无波澜,继续晒太阳等死。
却不料,王管家离去后,小厮站在墙角下边做事边聊了起来,一墙之隔谢善淩听得清清楚楚。
“小少爷还在屋里躺着呢?”
“差不离。我昨日给他送饭去的时候,他就在床上看书,我去收碗的时候他吃完又回床上了。”
“这病倒好,整天在床上闲着不下地。”
“说什么鬼话!你若觉得好,你去得!”
“我就顺嘴一说,你别激动。”
“若让别人听见了,你挨一顿打我都不帮你……唉,说要成亲,又不成了,这都要拆。多可惜啊,这多好的东西。”
“又不是花你钱买的,你倒心疼上了。”
“你懂什么!我是心疼小少爷!多好的人啊,受这苦。那……”有所忌惮,只敢含糊带过,“……家真是太欺负人了。简直就是追着小少爷害。好不容易要成亲了,害少爷不成,把姑爷害了,逼得郡主去退亲,还落咱们谢府一个歪把子的不义名声。”
“什么歪把子!那叫……叫什么……什么转舵……哎呀,总之,我觉得原本是和男人成亲就挺那什么的,不成了也好。哎你把墙上那缎子扒拉下来。”
谢善淩仰着脸,看着墙头上鲜红的缎子一点一点消失。这是这些时日以来给他小院唯一布置的喜色。这边偏僻,可能是想着他平日不来这,见不着。
那边两个小厮还在聊。
“你说姑爷、咳,大殿下,若真是匪军,会不会蹲大牢?”
“什么匪军!你没听人说啊?都是……家诬陷的,就像当初诬陷小少爷一样!不过是因为姑爷心疼小少爷发病,跑去把……打成了太监,他们家为报复,串通了三皇子,找人谎称匪军指认姑爷。”
两人正议论唏嘘着,来了第三个小厮,压低声音叱喝道:“你俩作死啊?大老爷二老爷千叮咛万嘱咐别说这些,万一叫小少爷听见了怎么办!”
“好好的亲到时候又不用成了,他不早晚得知道吗……”
“这不还在想理由吗?到时说大殿下又流落民间了也比现在这让他知道了强。”
已经全都知道了的小少爷:“……。”
*
事不宜迟,谢善淩待小厮离开后,立刻回屋整理着装出门。
他穿过庭院,忽的听见亭子里传来女眷说话声,下意识看过去,是几位堂姊妹。
她们听到动静也看了过来,目光一接,谢善淩只得过去跟她们问好打招呼。
众堂姊妹纷纷起身,看着站在亭外的谢善淩,关切地问候了几句。
谢善淩一一回过,正要告辞,堂姐谢婉青道:“难得见你出来,正好,婉柔绣了一尊观音想送给你,她却扭捏,不敢去找你,怕你不要。”
谢婉柔是谢二伯的小女儿,今年双八年华,人如其名温婉柔美。她平素不爱说话,见人只是腼腆地笑。此刻被亲姐姐拉到谢善淩面前,脸都羞红了。
“呆站着干什么,拿给他啊!”谢婉青催促道。
前段日子谢家女眷聚在一起为谢善淩赶制成亲的绣品,完成的还有许多,但都是些鸳鸯啊合欢花之类一看就知用途的模样,如今被父母耳提面命,自然都当不存在。
唯独当时谢婉柔还绣了一幅观音图,原意是讨平安兆头,这会儿是唯一能给谢善淩的。谢婉青寻思着反正这亲是不成了,趁这机会送了得了,不然白费了谢婉柔的心思。
今日众姊妹聚在一起是为了钻研女红,谢婉柔手艺最好,每每会自觉带上作品给她们观赏学习。今日正好她带来了自己近期的得意之作,正是那副观音绣品。
谢善淩急忙双手碰过来绣品,连连道谢,仔细观摩。
看完,他笑着望向谢婉柔:“婉柔妹妹的女红手艺真是好。”
虽然不是谢婉青绣的,但她颇为得意,顺着话头给谢善淩细说谢婉柔独特的针脚功夫,以及在画图样子上独具一格的造诣。
谢善淩听她越讲越起劲,欲言又止。其他姊妹注意到了,笑着打断谢婉青:“你就顾自己说,善淩好像有事儿呢。”
谢善淩急忙告罪,接着话音一转,道:“是有些事。”
谢婉青当即警惕:“何事?”
这小子瞧着温文尔雅的模样,尽干些石破天惊的事儿。
谢婉青是这一辈的大姐姐,早已嫁人生子,但婆家与谢家相隔不过数百步,她婆家后院亦和谐,孩子乖巧,长大读书去了,她闲着无事就回娘家玩,顺便管教弟妹。
谢善淩知她爱管事儿的脾性,怕她阻拦自己,便说谎道:“去找祖父问安,另外还有些事儿想请问他。”
找祖父?那没问题。谢婉青便不再问了,道:“既如此,你去吧。婉柔这观音像还需整理下,稍后让人送去你院里。”
谢善淩点头,再度向谢婉柔谢过后,这才离去。
他先去了京城最大的酒楼悦来楼。
当然,这回他记得遮掩,戴上了锥帽,薄薄的白纱挡着面。高是高了些,可身形瘦削,路人见了便当他是哪家出来闲逛的小姐,习以为常,并不多看。
恰好顾望笙就是在悦来楼打的潘成栋,如此大的新闻,自然人人热议。谢善淩在角落里喝完了一壶茶,整件事究竟是如何的经过,他已心中有数。
甚至包括一些隐藏在细节中、说的人都没察觉到的真相,谢善淩也已有所揣测。
他在桌面放下钱银,起身直奔二皇子府。
二皇子倒没拿乔作态,下人刚奉上茶,他就现身了。
谢善淩以往和四皇子走得近,四皇子与三皇子有皇储之争,两边水火不容,二皇子与三皇子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然与四皇子也是两立。
按理说谢善淩与他应是关系紧张,可其实不然。两人素来关系确实不亲近,可也不算差。
当年虽是二皇子带人撞开大牢救走潘成栋,却只是奉皇命而为,在四皇子赶来救走谢善淩之前,令兵士拦住群情激奋的民众为谢善淩开出一条路的也是他。
谢善淩端着热茶正要喝,余光瞥见,放下了茶盏,起身看过去正要问礼,微微一怔,随即道:“打扰了。”
二皇子似是刚刚沐浴过,衣着虽整齐,却散着尚还湿润的长发。
“不必客气。”二皇子淡淡道,“我知你为何事而来,但此事不由我办,你找错了人。”
谢善淩朝他笑道:“二殿下何故与我也说这疏远的话。”他看着二皇子的眼神锐利,却没有恶意,轻轻道,“三皇子也不是第一次抢二殿下的功劳了。”
二皇子一笑,脸越发显得冷艳:“挑拨离间?”
“不,”谢善淩道,“我对殿下们之间的争权夺利没有任何兴趣,只是想救我的未婚夫君,他虽莽撞,到底是一片赤诚为我才得罪了潘家,我须得救他。”
二皇子道:“你们不是已经解除婚约了吗?”
“此事是家人瞒着我所为,我并未同意。”谢善淩摆出一副真情而倔强的模样,“他当日求娶是求的我,答应的也是我,因而这桩婚事若要取消,也只能我说了才算。”
二皇子沉默许久,道:“我不瞒你,此事与潘家无关。那个匪军的叛徒是真的,他说我那大皇兄是匪军头子,这话也是真的。你最好听从你家人的话,老老实实和他解除婚约。”
谢善淩神情顿时一变,皱眉看着二皇子,似乎在质疑他此话真假,但很快便摇了摇头:“我不信。”
他话音刚落,二皇子便厉声道:“我不管你信不信,若不想谢家沾染是非,就自行斟酌!”
“二殿下或许不知我与大殿下的婚约一事,当年若非大殿下……”
谢善淩话未说完,就被二皇子粗暴地打断:“此事外人不知,我却知道!可这又如何?当年之事是当年,我只知如今你若要保全谢家,就要和他断干净。谢家向来不偏不倚,你祖父是清流魁首,父皇待他敬重,将来无论谁登基称帝,谢家都仍会得到善待。谢善淩,我若是你,便立刻与顾望笙断绝干系。”
谢善淩还要再说,二皇子冷冷道:“我言尽于此,你请回吧。”
说罢二皇子转身便要离去,谢善淩情急之下上前几步拽住他衣袖:“可是——”
许是刚刚更衣匆忙,二皇子的衣襟未系紧,冷不防被谢善淩一拉,竟从怀中掉出个荷包来。
谢善淩急忙松开手,抢在二皇子之前弯腰拾起来拍拍灰尘抵还,歉意道:“抱歉,我……”他忽的话音一顿,视线定在荷包的绣花上。
是一尊极精巧的观音像。
要说起来倒也并不稀奇,谢善淩早些年还爱在外闲逛时便已流行荷包上绣观音罗汉等图样保平安。
可这图样针脚……格外眼熟。
谢善淩尚未回神,二皇子已将荷包夺了回去放回怀中,加重语气道:“请回!”
谢善淩却若有所思地看着他,这令他神色越发阴翳,甚至眼中腾升出一丝杀意。
对峙半晌,谢善淩忽的长叹一口气,朝他拱手郑重道:“多谢。”
若二皇子果真与谢婉柔有私情……
二皇子至今未曾婚娶,亦未听闻有过侧室或妾,喜好男子的风闻也没有。而他显然无意皇储之争,因此若他想要谢婉柔,想来贵妃和皇帝亦不会反对,甚至贵妃也许还会极为乐意靠此联络谢家。
可他从未表露分毫。
谢善淩所能想到的自然便是他不想拉谢婉柔蹚入浑水。又联想到之前种种,终于明白他为何总是若有似无地回护谢家。
他不是对自己惺惺相惜,不是维护谢家,而是心慕谢婉柔,维护谢婉柔。
可随即谢善淩便想起了要点,提醒道:“那图样针脚很有特色,若不凑巧被其他如我一样见过的人见着,或许也会察知。”
顾裕骐见他果然发现了,沉沉瞪着他,袖中五指缓缓攥紧,片刻后又缓缓松开,道:“多谢提醒。请回吧。”
谢善淩欲言又止,走到门口正要抬脚迈过门槛,略一犹疑,转身对上顾裕骐黑漆漆的眼睛,低声道:“她……”终究还是没说出口,收回目光离开。
顾裕骐一直静立在原地,良久过后,低头取出荷包,望着观音像发了好一会儿呆,手指渐渐蜷缩,将荷包攥在掌心。
他猜得到谢善淩想说什么。当今女子并不如前朝一般早嫁,但谢婉柔已经十八岁尚未结亲,仍算晚的了。
他行走于东厂,对达官显贵家的后院家私了若指掌。谢婉柔容貌柔美,性情温婉,是许多人家心目中的佳媳人选。最近她父母终于舍得小女儿了,有择婿的风声传出,不少京中贵妇人已经开始活络起来。
他与她……已有数月未曾见面。
其实两人原本就不该见面,只恨自己自私,欺她天真,一再哄着她。什么研讨佛法,大概也只有她会信他这样的人信佛。
第一次相见,是她陪着谢老夫人去礼佛的途中遇到了流匪,他恰好路过,顺手救了一把,怀中掉出本佛经被她瞧见了。她却不知道这本所谓的佛经其实是一本乱党名册,密密麻麻写着的都是要被他抓去东厂严刑逼供的人。
最后一次相见,她向来腼腆慢热却也急躁起来,告诉他父母要为她择婿定亲了。
他知道她想听到什么回应,可他没有给,沉默许久之后,隔着薄薄的竹帘,视线避开她快要哭出来的模样,低声道:“我早已知晓此事,今日相见便是为了告诉你,既如此,日后不便再见。若那人不好,我会想法子提点你父母,若好……你就安心嫁他,我自会关照他的前途。”
半晌,柔夷抚上竹帘一端,她想掀开这东西。可是他眼疾手快地立刻按住了另一端阻止她。
“……何必相见。”他隔着竹帘看着她,如此说道。
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质问:“既已相见,你为何还说何必相见?”
“……因为本就不该相见。”他说。
“你真要我嫁给他人?”她颤抖着嗓音问。
他转身走到门口,略停了下,扔下一个“是”字便开门出去了。
但他没有离开。她与他私会自是不带护卫,他怕有意外,每次都是在暗中护送她来,回程亲眼看着她进了谢府门才放心。只是这些她并不知晓。也不知以她那胆小的性情如何敢一次又一次地冒这些险。
他站在屋外听着她难过的低泣。
终于,她哭够了,整理好出来,他已躲好,如同以往的每一次一样在身后为她保驾。但这会是最后一次,他想。
……
她与谢善淩一样,也只当他是为了不拉她与谢家蹚入浑水因而不敢求娶。这固然亦是原由,可还有一件事他们都不知道。
生而残缺之人,如何敢奢想那些。
她会嫁给一个英朗少年郎,儿孙满堂,幸福美满,受人尊重。而他,不过是阳光下的阴影,一条背负满身孽债的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