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袁世凯发迹史 > 五 烽火切莫燎原
经过袁世凯反复劝说、上下斡旋,粤商同泰顺终于同意承办借款二十余万给朝鲜,付息六厘,由朝鲜关税中分年偿还本利,八十个月全部偿清,不准朝鲜再以国库空虚的名义用关税去抵押其他债款。一场借款风波,就这样被袁世凯很轻松地化解掉了。不仅唐绍仪佩服,连远
光绪二十年(1894年)说到就到了。
本来就不太平静的朝鲜,更加的不平静了。这年三月,原本
那么,东学道到底是个什么秘密组织呢?
它其实是一个合“儒释道”为一体的东西,是朝鲜保守旧势力对抗西方势力的一种民间组织。它的
咸丰元年(1851年),中国有个洪秀全,是广西桂平金田村人,曾经自封天王;时隔二十三年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属国朝鲜出了个崔时亨,是朝鲜全罗道东阜系人,自号“纬大夫”。他摘选佛老断章片句,自成一家,辗转传授,致使信徒日多一日,几年光景竟然遍布全国。但朝鲜朝廷并未
喀西尼的预言很快变成现实。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全罗道古阜郡东学党首领全唪准,因不满当地官府征
开拔前,为了一战功成,洪启薰特意打
有这两个幼女垫底,洪启薰信心倍增,命令全军开拔。
走了一个时辰,洪启薰又听从军师的建议,派人给全唪准送招降书一封,允诺只要放下武器投降,不仅有高额的赏金,还可保举其为朝廷高官,全家享受荣华富贵。到招降书后,全唪准马上布置兵力,不仅连夜打下灵光县城,而且将守城军官黄万基生擒活拿。全唪准此举,登时把胆小如鼠的洪启薰吓得浑身乱颤,当即传命扎营,给朝廷上奏一封,以匪势浩大、非重兵不能弹压为由,请求借外兵镇压。到洪启薰快马递上来的奏折,李熙慌忙召集群臣会议。闵氏集团的人主张速向日俄等国借兵助剿,李熙害怕引狼入室,力持不可,决定为洪启薰加派军兵四百名。诸闵见多数人赞成国王之议,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岂料援兵刚刚走到半路,洪启薰的人马已经
洪启薰、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等人,狼狈逃回汉城。
李熙蒙了,拖着哭腔对闵妃说:“看样子,不请中国帮忙是不行了。狗娘养的全唪准,准备充分,人强马壮,洪启薰都战他不过,其他人就更不
见闵妃变成这个样子,李熙只好打
朴纯斋小声说:“奴才恭听圣谕。圣上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李熙说:“你马上去把上国的袁太守请过来。就说我国出了大事情,需要他马上想办法。告诉他,他要不想办法,朕就去请俄国人或美国人了,他看着办。快去吧。”
李熙此时心里想的是:“你中国不是愿意给人当爹吗?那你就得担起当爹的责任!”
朴纯斋姗姗来到中国驻朝商务公署,下车后,并没有马上进门,而是现
不一刻,两辆马车驶出公署,直奔朝鲜王宫。一辆马车里坐着袁世凯,一辆坐着朴纯斋。
见到李熙后,袁世凯先把局势详加分析了一下,认为全唪准虽然人多势众,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征剿不会太费周折。袁世凯这样说道:“据本官所知,全唪准虽占据全罗、忠清、庆尚三道,但因人马皆系乌合,号令不能统一,人心不能齐备。并不足惧。”
李熙忙说:“太守容禀,洪启薰乃下国第一战将,他的人马,也是下国最有战斗力的。哪知刚和全匪交手,就损兵折将,遭遇大败。”
袁世凯打断李熙的话:“陛下容禀,本官以为,乱党人多食少,宜先绝其粮道,然后分兵剿之,乱党自然不战自乱。”
李熙道:“本王没有记错的话,就是去年,东学党匪徒曾经戕我地方官员,太守就说过这样的话。如今形势不同,匪首不同,太守还说这种话,岂不知,全唪准夺我三道,不仅把下国囤积多年的粮米夺走,还占了火药库,抢走了国家好多枪支弹药。太守,还是赶紧给北洋李中堂
闵妃这时
袁世凯略一沉吟,答:“如何进兵,如何征缴,本官说了不算,须由北洋中堂大人禀明朝廷后才能定夺。”
李熙苦着脸说:“听人说,东学党匪正分兵向京师进
走出王宫后,袁世凯先赶到日本公使馆,约见年前上任的公使大鸟圭介。大鸟圭介于光绪十九年出任过驻华全权公使,因为架设朝鲜铁路的事没办明白被撤回国,旋出任日本驻韩公使。因为按着中日签订的《会议专条》(又称《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之规定,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如今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戡乱,中国出兵之前,就必须提前知照日本。但袁世凯却扑了空。大鸟早
袁世凯一愣,命人把郑永邦领到大厅喝茶,便换了件衣服,来见郑永邦。礼毕,郑永邦当先说:“鄙人陪我家代理公使杉村先生访友归来,得知大人到敝公使馆访问,特派鄙人前来询问,不知大人要办何事。”
袁世凯说:“听说大鸟公使回国了,不知是休假,还是另有公干?”
郑永邦答:“大人原来是去看望大鸟公使。公使回国是休假。大人,朝鲜此次匪乱,大异于以往,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枪械良。我国
袁世凯沉思了一下说:“我国
郑永邦说:“大人,贵国乃系朝鲜上国,理应代戡。贵国怎么不出兵?任由匪情蔓延,愈久愈难办。”
袁世凯边思考边答:“不瞒您说,朝鲜朝廷也有所请。鄙人走访贵公使馆,就是想咨询一下,按着贵我乙酉年签订的条约,我国如派兵代韩戡乱,应由何处知照贵国?”
郑永邦:“由贵国总理衙门或北洋大臣,都可以啊。我国政府必无他意。匪患愈演愈烈,贵国既已决定派兵,就不要再犹豫了。”
袁世凯:“韩王之请求,鄙人尚未电告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