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大清权臣李鸿章 > 七十七岁再度崛起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李鸿章进了颐和园一趟,出来不久便接到圣旨:李鸿章驰赴广州,署理两广总督。

李鸿章再次成为大清国朝野议论的焦点人物。

也就
说起义和拳,应该追溯到光绪二十五年初,山东兴起大刀会,围攻德国教堂,有多名会民被打死,教堂亦有两名传教士身亡。巡抚李秉衡为此被革职,命毓贤代之。毓贤莅任,大刀会已改称义和拳,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毓贤闻而壮之曰:“神人共愤,灭洋人必矣。”因嫌其名不雅,乃改称“义和团”,允建旗帜,皆署“毓”字。
毓贤为什么要这么做?说来也简单,他想借义和团之力,剿除
义和团最早称拳民,声势并不是很大。拳民以练习拳棒为主要活动形式,有的并持符念咒、宣传降神附体,参加者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群众、无业游民,基本单位是坛口、坛场和拳厂,以某一城镇或自然村为基点,各自形成独立的拳团单位。每坛设老师、大师兄、二师兄等名目,主持练拳、指挥战斗及管理日常事务。进入京津后,拳民统称义和拳,旋又听从毓贤的倡导,改称义和团。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后,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声势这才浩大起来。
眼见义和团群情激昂,声势越来越大,加之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所有
是年四月,英、法、美、德等国公使,联合照会总理衙门,限令清政府
慈禧太后向山东巡抚毓贤讨主意。
毓贤认为义和团完全可以为朝廷所用。毓贤信誓旦旦地说:“伏查东省民风素强,民俗尤厚。际此时艰日亟,当以固结民心为要图。百姓幸知尊亲大义,愈见朝廷深仁厚泽之所感孚。”
有毓贤撑腰,山东的义和团愈加疯狂。他们口里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手里举着绣有“毓”字的大旗,围教堂,杀洋人,闹得轰轰烈烈,甚是了得。
慈禧太后思虑再三,没敢贸然决断,依例让军机处给各地督抚拟
李鸿章听说毓贤
他一面大骂毓贤误国,一面紧急上奏朝廷,先说毓贤糊涂,应革职拿问,又请求朝廷认清形势,不可为谬论所误,应速派官军“征剿”义和团。李鸿章认为民团不可恃,恃必误事,乃至误国。
李鸿章的折子到京不久,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的奏折,亦飞到太后的案头,张之洞、刘坤一也不同意毓贤的做法。慈禧太后愈

六月十日,英、法、日、俄、德、意、美、奥八国,经过商量,组成二千余人的联军队伍,推举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联军司令,由天津出
消息传出,义和团马上行动,先是拆毁进京铁路,又组织大量部众,拎了长矛大刀,沿途进行阻击,迫使八国联军
这时,集结
但天津义和团马上联合当地官军,进攻当地紫竹林租界;廊坊的义和团也开始联合当地的官军,向西摩尔的联军
义和团
太后一听这话,神很快一振,不由反问一句:“难道这义和团当真是洋人的克星?真是刀枪不入?”
徐桐连连说道:“义和团刀枪不入,洋人当真被他们制住了!这些都是臣亲眼所见呐!太后,不能再犹豫了!”
随后又有端郡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等人,怂恿太后对洋人动手。
慈禧太后于是做出了同时向八国宣战和攻打各国驻华使馆的决定,并将反对宣战的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等人处死。
宣战诏书
徐用仪临刑前仍让行刑官给太后捎话:“民团不可深恃,外衅不可轻启。”
许景澄至死都坚持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
袁昶反对宣战的理由只有一条:“衅不可开。”
慈禧太后将这几人统统打成“任意妄奏”“语多离间”的乱臣贼子,一律杀无赦,然后便
载勋等人为快消灭洋人,竟
整个京城疯狂了!先是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
消息传到德国,德国政府连夜派陆军元帅瓦德西,率军乘兵船赴华找大清国拼命。

大清国的宣战诏书震惊了世界,大清国下令围攻使馆的做法亦让各国为之瞠目,同时,也惊呆了李鸿章。
慈禧太后此时也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对八国宣战的同时,又严令各地督抚,配合当地义和团,对境内洋人大力围剿,克期殄灭!
洋人开始疯狂了,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城后,各国又紧急从各自的国家增派兵员,很快便集结二万余名,组成又一支联军,推瓦德西为帅,沿运河两岸向北京推进,立誓要把大清国的都城打烂。
慈禧太后有些害怕了,急命毓贤回京供职,电令袁世凯速赴山东署理巡抚。
李鸿章当日致函各国驻广州领事馆,称:“此次宣战纯系朝廷受人愚弄,大清国并非真心与各国为敌,实属误会。”
结果再次被李鸿章言中,宣战诏仅仅
此次中外开衅,其间事机纷凑,处处不顺,均非意计所及。该大臣等远隔重洋,无由深悉情形,即不能向各外部切实声明,达知中国本意。特为该大臣等缕悉言之。先是直、东两省有一种乱民,各就村落练习拳棒,杂以神怪。地方官失于觉察,遂致相煽成风。旬月之间,几于遍地皆是,甚至沿及京城,亦皆视若神奇,翕然附和。遂有桀黠之徒,倡为仇教之说。五月中旬,猝然
同日,慈禧太后又用光绪皇帝的名义紧急向各省
八国联军却不依不饶,一路推进,于十日后,将北京城门打破。
慈禧太后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光绪帝和一班王大臣仓皇离京,庆亲王与少许几位大臣留京应付局面。
慈禧太后逃出京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以光绪帝的名义给文华殿大学士署两广总督李鸿章下旨。
圣旨着专人急交天津电报局快速
七月二十一日,洋兵猛攻入城,图扑宫禁,势甚危险。朕不得已,恭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慈驾暂行西幸。此次衅起民教互斗,朝廷办理为难情形,已历次备具国书,详告各国,彼方以代民除乱为词,谓于国家并无他意。而似此举动,殊属不顾邦交,未符原议。且中国于驻京各使臣,始终委曲保全,未尝失礼,尤不应如此相待。昨已派荣禄、徐桐、崇绮,随庆亲王留京办事。然当各国气势方张之际,恐
慈禧太后一行前脚离开京师,八国联军跟手便打进城来,旋占据紫禁城大肆抢掠。
几乎与此同时,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趁大清国混乱之机,下动员令,先后调集近十八万军队,自任总司令,分六路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公然制造了灭绝人性的海兰泡惨案及江东六十四屯血案。
李鸿章还
李鸿章马上把各国的联合照会,用电报转奏给正
慈禧太后见到李鸿章的电报,当即传出懿旨,着将随行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先行革除封号,将毓贤革职逮问;又传命下去,让正
太后随即命人拟旨,先通报已将庄亲王、端郡王革爵,刚毅已然处死,然后又道:“全权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着即将以上各因通报各国,取得谅解,并着无分水陆兼程进京,会同庆亲王商办一切事宜,毋延。”
李鸿章接到圣谕的当日,又接到庆亲王由京师辗转送来的急函一封。
庆亲王
宗设安危,全


八月初八日,李鸿章由水路抵津。
当时,天津已被各国军队占据,城门亦由洋兵把守。
李鸿章一行
李鸿章进城后,派人骑快马速赴保定先行将钦差大臣关防、直隶总督关防,以及盐政印信一并取来,然后又
十月,李鸿章会同庆亲王终于和十一国公使及联军统帅瓦德西,坐到桌前谈判。但十一国公使却拿出一份早就协商好了的《议和大纲》,摆到李鸿章与庆亲王的面前。
已逃到西安驻跸的慈禧太后接到《议和大纲》后,立即一字不易地予以批准。
《议和大纲》几乎囊括了各国的要求,包括惩办祸首、禁止军火入口、赔款、允准使馆驻兵、拆除大沽炮台、修订通商行船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成立督办政务处、推行新政等,共十二款。此十二款《议和大纲》其实也是十一国即将与大清国会议条约的基础。
十一月初六日,光绪帝对外
外交团首席公使葛络干,这才同着其他十国驻华公使及联军最高统帅瓦德西,与大清国庆亲王奕劻、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及部分留京大臣,坐
十二月初十,驻跸西安的慈禧太后继续以光绪帝的名义,按着《议和大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