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飞速进京,当天便与军机大臣共同入觐。当谈起日本国可能要求割地时,李鸿章表示“割地不可行,议不成则归耳”。这是李鸿章的原话。是说,割地不行,达不成和议我回来就是了。李鸿章看透了一切,他不想替朝廷背黑锅了。
翁同龢立即举双手赞成。但恭亲王等其他大臣则担心,如果不割地,日本恐怕不能议和。
李鸿章于是恳请皇上恩准,请翁同龢一起前往日本议和。李鸿章的理由是:翁同龢三代受朝廷大恩,他本人又最爱国。只要翁大人到了日本,日本肯定不敢提过分的条件。
翁同龢马上翻身跪倒,一会儿说晕船,一会儿又以过去未办过洋务为借口,推托不去。
光绪皇帝询问海防情形,李鸿章实话实说:“实无把握,不敢粉饰。”这也是原话。
见过光绪皇帝以后,李鸿章秉承太后和光绪帝的旨意,抱着希望列强出面主持“公道”的幻想,走访了各国公使馆。
他先见的自然是美国公使田贝。
田贝直截了当地表示:“美国政府决不对战争进行干涉。”
田贝劝李鸿章丢掉希望列强出面主持“公道”的幻想:“背向欧洲列强,面向日本,彻底抛弃想获得干涉的念头,早赴日。”
李鸿章接着又拜访了英国公使欧格讷。
欧格讷表示:“
欧格讷的话,无异是对清政府
当李鸿章把各国的态度转告光绪皇帝以后,清政府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同意授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
三月初,侵入辽东日军开始对牛庄、营口、田庄台等重镇
日本的军事压力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不再犹豫,命令李鸿章停止与各国公使接触,快速登舟赴日议和,以期早日停战。
一
为了敦促日本人停战,李鸿章命人把自己被刺的事传播了出去。
世界舆论为之哗然,都开始谴责日本。
日本迫于压力,只得宣布:“为表示对李鸿章中堂的尊重,经请示天皇,日本决定,日中议和期间,日方可以
李鸿章却希望快与日本议和。他经过反复考虑,向医院提出,不准医生给他动手术,只让医生将伤口缝合起来。
李鸿章1895年3月远赴东洋与日相伊藤博文等人会面图三日后,头上包着白纱布的李鸿章,又坐到谈判桌前。
二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为:(1)中国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2)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搭客载货,日本政府得
因李鸿章提前把割让辽东半岛的事,透露给了俄国人,条约还未签订,俄国已经向日本提出了强烈抗议。法国和德国也相继向日本
因为日本的这一举动,确实伤害到了他们三国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分析道:“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其锋芒主要是冲着俄国。”
维特最后建议:“我们应坚决声明,不能允许日本占领南满,假使不履行我们的要求,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果有战争的必要,我们就坚决行动。现
维特的建议得到俄国沙皇的赞同。
驻日的俄、法、德三国的公使,很快便秉承各自国内的指示,联合照会日本外务省,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照会同时申明:如果日本表示拒绝,即由三国海军切断辽东日军和本国之间的联系,使其陷于孤立。
大清国总理衙门也
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也
李鸿章抚须一笑。
当晚,俄国公使又通知日本外务省次官林董,称:“接到国内的指令,现停泊
面对俄、法、德这一突如其来的联合干涉,日本政府感到十分惊慌。
伊藤博文紧急约见三国公使,希望能通过谈判解决此事。
但三国的公使一致表示,除非日本决定放弃辽东半岛,否则无话可谈。
伊藤博文无奈之下,于五月五日,只好让陆奥宗光分别照会俄、法、德三国公使馆,声明:“日本帝国政府根据俄、法、德三国政府之友谊忠告,决定放弃对中国辽东半岛之永久占有。”
随后,日本又正式向三国要求由清政府偿付白银五千万两作为还辽酬报。
德国公使经请示国内后表示同意,俄国公使则把这一情况通报给了李鸿章,李鸿章一口否决。
俄国公使于是以“公允”的口吻提出了三千万两的折中数字。
李鸿章把情况电告总理衙门,总理衙门转日即电
当然,关于割让辽东半岛一条,中日又特别搞了个补充说明,说明强调:中国可用库平银三千万两赎回该岛,正式条约以后签署。
李鸿章总算用三千万两白银保住了辽东半岛。
事后,连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认,逐回张荫桓、邵友濂而同意李鸿章来议和,是个败招儿,否则,日本绝不可能失去已经到手的辽东半岛。
陆奥宗光后来这样追述道:
李鸿章自到马关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会晤这样费唇舌进行辩论的。他也许已经知道我方决意的主要部分不可变动,所以
李鸿章画押签字的当日,头上的纱布尚未解除,脸上亦带着那颗耻辱的砂弹,即登舟起程回国。
李鸿章不想
《马关条约》被光绪帝批准后,立即
李鸿章人还未回国,请求杀他的折子已经布满了京城上空。
李鸿章,这个耄耋老人,
虽然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李鸿章真正回国后,竟然一根汗毛也没伤着。管他已经不再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但还是文华殿大学士。翁同龢气得险些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