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家父朱元璋 > 第50章 先发制人
    朱棣冷笑一声,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都察院。



    他未去北平就藩,的确是有违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但这帮尸位素餐的官员不去纠劾那些真正失职的官员,一股劲的将矛头对准他,让朱棣的心中也起了无名火。



    他算是知道朱元璋为何会罢朝了,面对这么一群喷子,谁受得了?



    但朱元璋碍于帝王之尊,不好与臣子大动干戈,他朱棣可不惧、



    不就是当喷子吗?谁不会啊?



    次日早朝,朱棣身穿都察院青黑官服,出现在文臣队伍当中。



    待到朱元璋抵达奉天殿,宫人唱和完毕以后,朱棣直接走出队列,拱手道:



    “儿臣有事启奏!”



    朱元璋好奇的看了一眼朱棣,还当他又有什么治国良策,于是允他奏明。



    朱棣从怀中掏出数十本奏疏,先发制人。



    “儿臣兼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今弹劾都察院有违圣意,上下官员蛇鼠一窝、沆瀣一气、不务本职,不敬上官。”



    位于文臣列前端的张明善眉头一跳,暗道糟了。



    他本想着朱棣理亏,不会公然与他作对,可没想到朱棣这么虎,上来就先发制人。



    两边本来都拿着刀打架呢,你突然掏一把火铳出来,这谁受得了?



    “李善长!”



    “都察院可有此事?”



    朱元璋对着李善长问道。



    李善长也是无故躺枪,连忙道:“陛下,臣子兼任内阁大学士,对都察院有些疏漏,臣请罪!”



    朱元璋没理会他,又将视线看向张明善。



    张明善硬着头皮走了出来,他自是不愿低头,解释道:



    “陛下,燕王殿下所言有失偏驳,都察院掌纠劾百官一职,自是尽心尽力为陛下分忧。“



    “燕王殿下尚未就藩,毕竟有失体统,臣也是行本职之事啊!”



    朱棣见他一副忠君为国的表情,冷笑一声,道:“儿臣自三月以来,救皇长孙、提出增设内阁、军机处、破假钞案、郭桓案、制水泥。”



    “这桩桩件件,足以说明儿臣的价值,然张都御史放纵普通御史,大肆言语中伤于我,不闻我功,但闻我过。”



    “都察院要的是能为陛下解忧、监察百官贪污受贿,而不是为了搏一个弹劾皇子的名声!”



    张明善垂下头,眼里闪过一丝阴险。



    “燕王殿下所言桩桩件件,都已有逾越之举,你不过藩王之身,却屡次在朝堂之上大展身手,置太子殿下于何地?”



    在武官队列中的蓝玉面带挣扎,最终还是出了列,道:“陛下,永昌侯蓝玉,请陛下准许燕王就藩!”



    不少大都督府的武将纷纷出列,一同附议。



    就连宋国公冯胜也一同出列,一时间,朝堂上请愿的官员无数。



    朱标也是一惊,这些官员中,有很多都是与他交好的人,想必是怕朱棣动摇自己的位置,心中也是无奈。



    朱棣猛然回头,看向身后的冯胜、蓝玉等人。



    “我所做之事,皆为大明,而你们在此大放厥词,不过是怕我动摇太子之位,你们落不得好处,但过犹不及,岂不闻韩信尚且背水一战?”



    朱棣也是不堪其扰,他的话很简单,你们这帮子大臣妄想着朱标上位之后,被委以重任,所以担心他会动摇太子之位,但你们就没听说过韩信的背水一战吗,我本无争嫡位之心,若真将我逼急了,那夺嫡也不是不行。



    他讥笑道:“诸位,这天下,姓朱!”



    朱元璋本是被这架势弄得心烦意乱,但当听到朱棣的话后,心中一震。



    他大喝道:“好!”



    “老四说的没错,为官最忌没有容人之能,老四他有本事,咱喜欢,便准他多留在京师一段时间,有何不可?”



    “咱又没说之后不叫他去就藩了,谈何违背祖制?”



    “你们整日不安心处理政务,却对咱的家事如此操心,依咱看啊,都是吃饱了没事干。”



    “今日启奏的所有官员,扣两个月的俸禄!”



    “都给咱记住,这把椅子不管由谁来坐,他都姓朱!”



    朱元璋霸气开口,算是给此事了一个了解。



    他原先在面对文武百官的劝谏时,不堪其扰,因为他心里知道,若是朱棣一直留在京师,老大朱标的太子之位就会不稳固。



    但朱棣的一句话却惊醒了梦中人,这天下姓朱,朱标、朱棣、朱雄英虽然差在了一个长幼顺序上,但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朱家的儿郎。



    蓝玉还打算再说,朱元璋的一句话却彻底封死了他们进谏的可能。



    “都察院右都御史张明善,不堪大用,撤除官职,留家待用,令原右副都御史徐盛源任右都御史。”



    “老四会去就藩的,但是什么时候去,由咱说了算,日后咱不想再听到任何一个人弄出些莫须有的罪名,弹劾老四!一旦被咱知道,以妄论皇室一罪重处!”



    朝堂之上的官员这下是真没了脾气,连人家老朱都不担心太子之位是否稳固,他们再多说,就属于咸吃萝卜淡操心。



    而且屡次进谏之下,他们也是品出味儿了,燕王朱棣,正得圣宠,短时间是不可能去北平的。



    待到官员回到队列中之后,朱元璋唤出了工部尚书薛祥。



    这几天朱元璋通过内阁,已经将改造路面的事情定了下来,也令工部开始制作水泥。



    “咱让你做的水泥,进展如何了?”



    工部尚书薛祥道:“陛下,如今水泥的数量已足够铺设数个地方布政司内的官道。”



    “好!范卿,商人募集的如何?可有阻碍?”



    户部尚书范敏也从队列中走出,满面红光的道:“陛下圣明,共四百二十九户富商愿承担改造路面的职责,经过筛选之后,近三百余户入选,如今水泥的货款也收入了国库,共计十万贯宝钞。”



    朱元璋闻言大喜,改造路面不仅一分钱不用花,而且还从那些自愿的地主官绅手上抠出了钱。



    这要放在以前,那可是绝对不可能的。



    朱元璋龙颜大悦,但那些对朱棣留京有意见的官员们可就笑不出来了。



    一场朝会就在众人各怀心思之下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