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家父朱元璋 > 第49章 我弹劾我自己?
    朱棣没忘记自己身上还领个闲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所以抽了个空,一大早上前去点卯,也就是去都察院打个卡,让人知道还有他这个左佥都御史。



    刚步行到都察院,朱棣就见到数个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围聚在一起,似乎在集思广益些东西。



    这些监察御史的官职都是正七品,而且很多都新提拔上来的官员,正是一腔热血的时候。



    朱棣刚走进他们的屋子,就听见了让他尴尬的一句话。



    “杜兄,我觉得此句不太好,还需润笔一番,不如改为‘秦晋两王尚且就藩,唯燕王留京,有失礼节。’如何?”



    “甚妙!再来再来,这里还需润色一二。”



    朱棣嘴角一抽,合着这帮愤青都是冲着向朱元璋进谏去的?



    还真是胆大啊,才刚当上监察御史,上来就挑战最终boss。



    反正是向朱元璋进谏的折子,朱棣听了几句之后就没了兴趣,打算去见一下自己的顶头上司李善长。



    可谁知他刚转身准备出门,身后再度响起他的名字。



    “诸位同僚,咱们这一封进谏给陛下的奏疏算是润色好了,弹劾燕王的奏章你们可有带在身上?我们一同来参对一下,免得出了差错。”



    朱棣默不作声的停下了向外的脚步,凑到了他们跟前,朝中间的桌子上看去。



    不过就这一眼,却让朱棣认识到了什么叫文官的笔,杀人的刀。



    这里聚集的不过七八个人,可却拿出了二十封弹劾他的奏章,而且粗略看去,还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



    这他妈是人干的事?



    朱棣看着这场面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他除了没去就藩外,还干了啥人神共愤的事?



    一直组织众人的那位监察御史一抬头,恰好看见朱棣,见他穿的乃是常服,打量了一番,随后道:



    “这位同僚,为何没穿官服,对了,你的奏疏呢?”



    朱棣感觉自己有被冒犯到,一时间竟说不出来话。



    哪知他旁边的人还以为朱棣胆子小,没写奏章,安慰道:“你别怕,咱们监察御史行的就是纠察弹劾百官一职,燕王殿下虽贵为皇子,可不守祖制总归是不对的。”



    “咱们行常人不敢做之事,说旁人不敢说之话,世人听了,哪个不会说我们都察院的人清正廉明。”



    “来,给你笔,放心的写!”



    朱棣手上被塞了一根毛笔,他看了看手里的笔,又看着这些人期待的眼神。



    最终无奈开口道:“你们弹劾的可是燕王朱棣?”



    “对啊,这不明摆着的吗!”



    朱棣又问,“你们难道不知道朱棣是你们的上官,他还兼任了左佥都御史一职。”



    谁知这帮人眼神闪烁了几下,随后迅速恢复坚定,道:“我等若做那趋炎附势之人,那都察院的设立岂不是违背了陛下的初心吗?”



    老实说,朱棣混这么多年,也是头一次见到为了博一个好名声而自掘坟墓的人。



    他直接开口道:“你让我弹劾我自己,你觉得合理吗?”



    他们一群人起初还没理解朱棣的话,但在朱棣将代表着燕王的腰牌取出来之后,他们顿时愣住了。



    “殿下饶命!”



    朱棣这下是真的被无语到了,以为是一些不通官道的硬骨头,没想到是一群装腔作势的软骨头。



    “你们这身官服可以脱了,明日早朝若让我再见到你们,自己想清楚后果。”



    从屋里出来,朱棣直奔都察院的正堂。



    这些人的行为成功让他也起了逆反心理,不去北平就藩又不是他不想去,那是朱元璋不许他去。



    这帮子官员没本事天天劝谏朱元璋,就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纷纷弹劾起来朱棣。



    而且这弹劾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



    就拿刚才那伙人,朱棣从他们平铺在桌上的奏疏上起码看到了七八个不同的理由。



    什么举止不端、滥用职权、不敬上官、无视皇命、鱼肉百姓。



    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搞的他朱棣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呢。



    他有些气恼的来到正堂,却见坐在上首的人并不是李善长,而是右都御史张明善。



    见到张明善的那一刻,朱棣才得知为何这都察院内的御史敢公然上奏弹劾自己的上官。



    “左佥都御史可有事?”



    张明善乃是前任礼部尚书,在朝堂扎根多年,虽一时失势,但毕竟是他名义上的上官,所以朱棣也没有像愣头青一样。



    “见过右都御史。”



    “前段时间左都御史曾让我在这监察御史中领十人,作为下官,所以我今日前来,是想寻左都御史议事。”



    张明善笑道:“李御史这一旬领了内阁的票拟权,如今日日进宫批阅奏章,闲暇之时才会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难道不知?”



    朱棣这才恍然大悟,他把这一茬给忘了,朱元璋在设立内阁时,便将韩国公李善长任命为了大学士。



    不然如若李善长身在都察院,是不可能压不住御史弹劾自己人的。



    因为李善长是个十足的老狐狸,就凭借他能靠着与胡惟庸那亲密的关系,反而从胡惟庸案中顺利脱身,便知道他是一个极其懂得审时度势的人。



    既然李善长不在,朱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张明善此人在当日朝堂调任之时,第一个跳出来劝谏朱元璋,可见其气量。



    再加上那日他被朱元璋当众驳了面子,心有不忿。



    虽然不能直接找朱元璋,但他却是能恶心朱棣一手的。



    朱棣敢说,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在撰写弹劾他的奏疏一事,张明善绝对知情。



    但他却不阻拦,就足以说明问题所在了。



    他,不喜朱棣,也想找回自己在朝堂之上落下的面子。



    若是能逼走朱棣就藩,他张明善就能凭借此名声坐稳都察院的职位。



    若说朱元璋怪罪,那他是不担心的,都察院的前身御史台,便是朱元璋觉得官制冗杂,又不堪大用,才设立改置了都察院。



    他行的乃是职责所在,又何惧也?



    朱棣转身准备离去,在走到门口时,张明善的声音悠悠传来。



    “左佥都御史,下次点卯,记得穿上官服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