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铉派人送来了回礼,给朱厚照的是元初李仁卿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合辑本,至元年间兴文署所刻,包背装帧,保存的很是精心。
《测圆海镜》宫里有国初南京国子监的刻本,朱厚照学习过,是讲勾股容圆和天元术的,里面已经发明了负号,在数字旁边加个斜杠表示负数。
给赵氏的礼物是以王惟清的名义送的,是两匹衣服料子和两个绣着荷花的香包,还附了一个贴子:
“赵氏太夫人尊前,前日忽蒙厚赐,特承宠贶,感戢良深。特以平日小作聊奉回诚,轻微愧甚,伏乞检收为幸。咸宁王氏敬上。”
一笔小行书学的杨凝式,简静疏朗,让朱厚照汗颜不已。
后两日,朱厚照继续在请河口工地监工。陡坡已经挖了出来,马鞍山的石头也已运到,辅兵们正在用石头给陡坡铺底。
朱厚照看汪鋐与辅兵合作得挺好,士卒吃饱喝足也很是卖力,觉得自己有点多余了,便在初十早晨回了京城。
朱厚照没有从阜成门进城,而是先绕到城南,去了惜薪司南厂。有了黑瓦厂现成的红砖,炼焦窑建的很快。
丁大富等人在朱厚照的图纸上又做了改进,在窑底修了条地道,用来点火和清灰。木柴比煤炭好点火,窑工们担心万一点不着火,还得重新填料,就想了这么个法子。
窑顶筑了个两尺多高的烟囱,整个窑按照朱厚照的改动封闭了起来。窑底呈放射装修了十二条火道,窑里也用砖砌了不少的竖立火道。
朱厚照见没啥问题,就让丁大富尽快试着烧起来。丁大富说得先祭了窑神才可点火,并请求在窑边上搭个砖瓦小庙供奉德应侯。
朱厚照并不相信这些东西,但也没想整什么移风易俗的事情,还是同意了。
从宣武门进了城,又绕到北安门外的火器局铜铁作坊。作坊里赵得功和一干在南苑试炮的匠人刚回来,那门四寸青铜炮也拉了回来。
赵得功指着炮身上一条细缝说道:“试了十几天,少的时候四五十炮,多的时候能有一百多炮,铁弹子打丢了十几个。第八百七十三炮时炮管子上见了缝,就没敢再继续试了。”
说着又拿出厚厚一沓纸,“按太子吩咐,每一炮的俯仰度数、射程、装药量都记了下来。”
朱厚照接过来看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试射的时间和数据,足见用心。
“赵千户辛苦了,这个功劳俺记住了。”说完又叫来赵林,让他把火器局的书手吏目叫过来,在纸上画了表格示范,让书手根据赵得功的记录,按角度、装药分别整理成表格。
又吩咐赵林开始铸造三寸口径的青铜炮,按照同样的方法拉到南苑测试。整理好的表格保存好,做为以后编制射表的基础。
冶铁作坊里的生铁炉子也铸好了,匠头说是用翻砂箱浇出来的,圆筒子不用泥模不好做,就拆成两个半圆分开来浇铸,然后用熟铁条箍上,这样最省事。
朱厚照用手抬了抬,挺沉的。又吩咐工匠把铁炉子推倒,在地上滚两圈,炉子也没散架,便同意了这个法子。
“生铁炉子做两种,一种烧蜂窝煤的,另一种炉膛再做大点烧焦炭。每样先做两个送清宁宫。”
清宁宫没有灶房。现下还好,等天凉了内膳房的饭菜怕是要再热热。等自己实验好焦炭取暖没问题了,就让于经照着生产、发卖。
次日一早,朱厚照按照往常的习惯又去了内校场跑圈。一个月下来士卒、军官也都跑习惯了。
跑完圈,朱厚照让赵得功把十里长跑固定在每三次出操跑一次,以后新人来了先跑一个月再说。
朱厚照打算把火器局的新武器先在府军前卫里试验,总结出经验,再传授给京营。
正兵不跑圈了就训练队列。朱厚照把后世军训的基本做法和要求讲了一遍,赵得功听了直乍舌,这些要求有些过于严苛了吧。
“别废话,俺改天把具体要求和做法整理一遍,你参照着训练。”又不叫你登陆火星,后世能做到没道理现在做不到。
回到清宁宫,刚换了件衣裳,刘瑾跑进来说东厂张锐有密事禀告。老规矩,朱厚照又去了省愆居。
“小臣手下辑事人等近日访得有人欲不利太子。”张锐一开口吓了朱厚照一跳。
“纳尼?还有这事?想怎么不利于俺?”朱厚照想了想,自己好像没得罪谁呀。
张锐说,近日市井间有流言,说是太子在玉河上游筑坝,为通惠河补水以重开通州至京师水路。恐怕会重演成化年间的“黑眚”之祸。
“黑眚”之说由来已久,自汉时以五行附会谶纬便有此说法。
水,五行属黑;眚者,灾祸也。黑眚状如人,行若雾,喜食儿童。北宋宣和年间洛阳一带闹得纷纷扬扬,未几,北宋便灭亡了。
本朝成化年间,黑眚又现于京师。这次还出了变种,不但有黑雾,还化成金眼怪兽,一时间沸沸扬扬,甚至闹腾到了皇宫里。
弘治五年,朝廷欲疏通通惠河,坊间便多有黑眚传言,只得半途而废。
“查没查到是谁在散布流言?”朱厚照问道。
“抓了几个,但都是道听途说,还没找到正主。”张锐回答道。
朱厚照想了想,不是利益攸关,谁吃饱了撑的搞这种事情。前几日建昌侯张延龄也提醒过自己。
至于黑眚,朱厚照只当扯淡。
“张掌班做得不错,你让手下人摸排一下京中运脚、车马生意做得大的人家,列个单子给孤,就从这些人查起。有眉目了跟孤说一声。”
出了省愆居,朱厚照又去了马神殿。熊大熊二很是开心地给太子显摆兄弟俩的作品,一篇铅活字印刷出来的《五柳先生传》。字色饱满、棱角分明。
“熬制豆油时分别放了松香和骨胶,两种都成,试了几次,松香的效果好一些。”
“放赏!”朱厚照二话没说,直接让刘瑾给银子。
“御前作中号的字也做好了,八千多个,还有两千多一分的小字,都放在正殿里了。”安正文在旁边说道。
“不等了,先用起来再说。”朱厚照开心了,自己的广告业可以开始了,日进斗金在向自己招手。
但把邸报的事情揽过来该与谁商量呢?前几日因为易州山厂的事情刚被父皇训斥,朱厚照不想触霉头。
六科廊那边,各科值房一个个商量也很麻烦。要不去内阁试试看,这些杂事应该是三辅李东阳负责。
朱厚照便让刘瑾带着活字印模和那篇《五柳先生传》跑去了内阁值房,李东阳正好在。
“先生请看,这是俺做得铅活字。”李东阳看了看方盘里面的铅字,又看了看那篇《五柳先生传》,除了字小了点,印制得倒是不错。但还是没明白太子想干啥。
“京里京外这么多衙门不是都要抄写邸报吗?整日里搞得通政司乱哄哄的。俺的意思是这些邸报俺来印制,送给各衙门。”朱厚照热情地推介着自己的方案。
李东阳疑惑地看了眼太子,通政司本来就是沟通内外,传递政令的场所,人来人往不是很正常吗?再说太子啥时候去过通政司了?没听说过呀。
“印制邸报可要工本费?”李东阳知道太子爱财,担心被朱厚照带到沟里。
“不要不要,免费的,印制好了俺让人点好数量送到衙门里。”
既是免费的,李东阳就没有了顾虑,这点事情他能做主。
“太子想如何做?”
“俺每日申时叫人在六科候着,文牍副本誊写好了就交给俺的人一份,和以前一样,每五日印制邸报,分发给各衙门。不耽误内阁和六科的事,各衙门也能省些事。”
李东阳觉得这样也不错,但还是有点不放心,“太子何故热衷此事,这里又没甚银钱可挣?”
“先生放心,俺自有门路,不会耽误朝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