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直二十六卫中,府军前卫的兵源比较特殊。别的卫所兵源都是世袭军户,父死子袭、兄终弟及,府军前卫的兵源则来自民间应募。
人总是会老的,招来的都是十几、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过个三四十年就变成了糟老头子。
朝廷办事也没个章法,就这么一直拖着,到了景泰年间府军前卫充斥着六十多岁的老“幼军”。
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实在看不下去了,上书朝廷让年满六十的“幼军”归家养老,空下来的名额由家人顶替。
但这个法子不太好执行,“幼军”的家人都是民户,不是军户。军户有服兵役的义务,民户则没有。
大明朝的军户是个苦逼营生,不但要打仗训练,还要从事很多劳役。一般的民户哪里肯编入军中。
自己不愿意来,朝廷便硬来。强扭的瓜不甜,强拉来的人就开始逃亡。到了成化末年,府军前卫就剩下八千余老弱。
弘治登基后也没啥好办法,只好把顺天府周边各卫三十岁以下的军余补入府军前卫。所以府军前卫的战力可想而知。
但是府军前卫的军官则不一样,大多挑选边关战殁士卒的子弟充当,素质和忠诚度那是杠杠滴。游泰手底下的宫中带刀侍卫一共二百多人,幼军军官就占了四分之一强。
朱厚照听完不知道该如何评论,招募是自愿的,人家不愿意就强拉壮丁,这样的心态还打个屁的仗。
自己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统领一帮老头子,号为太子卫率。朱厚照觉得自己是不是被内阁三个老头子给坑了。
再看看跑来述职的南宁伯一脸云淡风轻、事不关己的样子,朱厚照越发觉得憋屈。
“南宁伯武艺如何?”憋屈的太子瞅着一脸轻松的南宁伯开始挑刺。
“臣武艺不足观,只射箭尚可入眼,去年校阅十中其六。”毛良还是一脸云淡风轻。
刚过及格线你就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吗???
“那南宁伯还有何所长?”朱厚照问话开始不客气了。
“臣善画山水,吴小仙曾言臣之画已尽得米元章之妙。”
朱厚照:“......”
朱厚照觉得自己脑壳开始痛了。一个不合格、也不在乎的将领,领着一帮老弱病残的兵,朱厚照觉得可能连内府的工匠都打不过。这样的亲卫还不如原来的金吾卫呢,人家至少还能扛得动偃月刀。
朱厚照想了想,对毛良说道:“南宁伯先去府军前卫清点下人数。凡不愿为军的就放还归乡,愿意留下的人按三十岁为界点清人数。五日后带着名单和不当值的军官到内校场的振武殿等俺校阅。”
毛良听罢终于不再云淡风轻了,“放归还乡是不是要先征得兵部同意?没有兵部勘合士卒也回不去,半道上就会被当做逃卒抓起来。”
朱厚照道:“南宁伯只管去办,此非仁政,亦非善政,俺这就上书陛下。”
回到清宁宫,朱厚照捞起蘸水笔开始起草奏本,把自己的看法写了进去,请求自己的人手自己来管理、处置,不给朝廷添负担,不给父皇惹麻烦。
拿着草稿朱厚照又去内阁找谢正,但谢正今日不当值。朱厚照只好拿着草稿跑去了西厢的制敕房。
内阁里东厢是诰敕房,翰林官在此起草圣旨;西厢便是制敕房,翰林们写好的圣旨经内阁审定无误发到制敕房誊写副本,这里的人字都写得好。
进了制敕房,朱厚照左右看了看,逮住一个没拿笔正在看文档的年轻人。问了姓名,对方答道名叫屠径,以贡生试中书舍人。
既然能进来做中书舍人,字不错是肯定的,没关系也是不行的。
一问果然,浙江鄞县人,大佬谢迁的小老乡。
就你了,赶紧写,太子有要事上奏。
屠径拿起笔恭恭敬敬地写了起来,一盏茶的功夫便好。朱厚照拿起来看了看,和谢正的字不大一样。
同是馆阁体,谢正的字偏赵体,圆润疏朗,风度翩翩。这位的字偏欧体,瘦削峻利,看起来很是精神。
字不错,人看起来也精神。朱厚照身边少个字好的,老是跑到内阁找人代抄奏本迟早会被人笑话,便起了招揽之心。
“屠舍人来内阁没多久吧,面生得紧。”
“呃,学生试中书舍人已有两年...”
“嗯嗯,这个不重要。俺身边缺个字写得好的,你愿不愿意跟着俺混?”
“这个...学生倒是愿意,只是内阁差遣需得宰辅同意才是。”
“那你等等俺。”朱厚照说完便往里面的内阁值房走去。
三位大学士都在,刘健屋里有人说话,应是在议事;谢迁在低头写东西,没看见自己。
李东阳却是看到了门口探头探脑的太子,忙起身行礼。
朱厚照便走进了李东阳的值房,行礼之后说自己想要个字写得好的人听用,方才制敕房叫屠径的便不错,内阁能不能转手给自己用。
李东阳正管着东西两房中书舍人、典籍博士等一干人事,便道:“屠径现为试中书舍人,不若迁转到文华殿任值殿中书,专听太子调用?”
李东阳给面子,算是帮着朱厚照升了屠径的官,虽然还是个从八品的芝麻官。
谢过李东阳,朱厚照便去找屠径,让他明日去文华殿上班,以后自己的奏本就交给他了。屠径自是应允。
朱厚照在左顺门投完奏本,便出了西华门去兵杖局衙门。
兵杖局掌事太监赵林得了信,正在门口等着太子。进了衙门正堂,底下人奉了茶,朱厚照便问起了军中火器的现状。
赵林回禀道,京营火器相关衙门共有四处,内府兵杖局及工部军器局专管器身制造,王恭厂专管火药制造,监枪局专管火器储备、发放。这几处共有工匠八千余人,每年造火器三千多件。
介绍了大概,赵林又带太子去了仓房后面的空地,地上摆放了不少火器,赵林一一介绍了各种火器的名称及用法,什么将军炮、神机炮、碗口炮、虎尾炮、马腿炮、手把铳、两头铳、斩马铳等等。
朱厚照总结了一下:大口径的叫炮,需要多人配合使用;小口径、可以单兵或者两人使用的叫铳,口径多在一寸以内。弹丸有三种,口径大的用石头砸人,小的用铅子和铁子当霰弹用。器身多用铜或铁制造。
和后世的记忆不一样的地方,一是这些炮大多短而粗,口径看着很大,但只能发射石头。
比方说碗口炮,炮如其名,炮口就像个碗,石头炮弹就塞在这个碗口里,后面的炮身除了装火药,还得塞个木马子,防止火药在碗口漏气。
火铳没有击发装置,全靠人手拿着火源去点火门的装药。
另外让朱厚照吃惊的是,像神机炮这种口径比较大的炮居然是用熟铁锻打成的,而不是用生铁浇铸而成。
朱厚照问了下赵林,赵林说也有用生铁水铸成的,但都不敢做大,生铁水有杂质,浇铸时也容易产生气孔,做大了容易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