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 43.搞钱 晋江首发
这不是张鹤龄第一次看小婴儿了, 但是却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小的一个小婴儿。
瘦瘦弱弱一点点,比大外甥出生的时候还瘦了一圈。
张鹤龄不由皱起了眉。
弘治帝也有些心疼,低声道“这孩子, 只怕是先天有些不足。”
朱厚照不太懂父皇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便一脸天真的看着弘治帝道“父皇, 什么是先天不足啊”
看着儿子天真无邪的脸,弘治帝心中有些不大好受,摸了摸他白嫩嫩的脸蛋,柔声道“照儿以后可得好好护着弟弟才行啊。”
朱厚照到底是个小孩子,一下子就被弘治帝的思路带跑了, 笑着点了点头“照儿知道啦”
一边的张鹤龄却是不忍心看着小外甥就这么病恹恹的, 小声给皇帝姐夫建议了一句“小皇子身体孱弱,不若广招天下名医,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保养, 如此等他大了,身子骨也就健壮了。”
弘治帝听了这话, 先是有些意动, 但是很快又犹豫了起来,许久才道“如此是否有些劳民伤财”
张鹤龄急忙道“皇上这是求贤之举啊, 怎么能说是劳民伤财呢, 如果皇上是怕招来庸医, 也可以和科举一样,给这些应召而来的大夫们考试, 若是有真材实料,就可放入太医院中,如今太医院这些人,都是父死子继尸位素餐之辈, 若是朝廷不加以管束,那日后皇上和皇子皇女还有诸位娘娘的身体健康又该去托付谁呢”
张鹤龄虽然对明朝的历史不怎么熟悉,仅限于知道一些历史大事件,还有几个比较有名的皇帝,但是有件事他是知道的。
明朝的皇帝,有点作为的都命短,反而是一些昏庸的君主活的比谁都长。
所以
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
皇帝听到张鹤龄这么说,心中对于这个提议就更加心动了,他到底点了点头“你说的很是。”
等几人看完了小皇子,皇帝便又领着张鹤龄几人回了乾清宫。
皇帝的身体不大好,抱着儿子走了几步就有些气喘,张鹤龄很有眼色,立刻笑着将小孩接了过来“还是让臣来抱吧,臣都好几日没和太子殿下亲近了。”
弘治帝见张鹤龄为他解围,也很满意,笑着点了点头,将太子递了过去。
而太子也很喜欢自己这个舅舅,一被张鹤龄抱住,就搂住他的脖子喊道“舅舅,你上次来看我,说下次入宫要给我带外头的好玩的,你不会忘了吧”
小孩扭股糖似的粘
说完他就掏出一样东西。
这是他自己按照万花筒的样式让人做出来的东西,
太子见了也果然那很好奇,关键是这个万花筒本身就做的很好看。
筒壁上镶嵌着漂亮的宝石,筒身刷了一层金漆,里头的图案也是张鹤龄亲自画的,十分得美。
张鹤龄见他好奇的攥着万花筒不松手,又笑着给他讲解了一下这个东西要怎么玩。
小孩很聪明,一下子就会了,他将万花筒一端对准了眼睛,小手扭了两下,立刻就
“舅舅,好漂亮啊你是怎么做的”
小孩这么惊叹,皇帝也不免生出好奇之心,凑了过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怎么以往都没见过。”
皇帝富有四海都没见过,这下子大家都好奇了。
小太子如今早已经沉迷进这个好玩的游戏中,自己父皇的话都听不见了,只是一个劲的扭着筒壁。
张鹤龄则是笑着将这个原理给皇帝说了一遍,然后道“不过是雕虫小技,让皇上见笑了。”
一边的张延龄却不服气,道“大哥为了这个万花筒可是耗费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呢,才不是雕虫小技。”
弘治帝并不把张延龄这略显放肆的话放
张鹤龄看着皇帝仿佛对这东西也有些跃跃欲试,立刻低声和太子说了几句话,小孩这才不情不愿的将万花筒递给皇帝“父皇也玩。”
张鹤龄也跟着道“一点点微末伎俩,不足挂齿,还请皇上一观。”
皇帝立刻接了过来,拿
见着皇帝也喜欢,张鹤龄面上露出一丝笑意。
他的想法是,要将这玩意放
想到这儿,张鹤龄立刻道“能得皇上喜欢,也是这东西的福分了。”
皇帝到底比太子这个小孩子自制力强,扭着看了一会儿,就又还给了太子,他看着张鹤龄道“只用几块玻璃就能做出此等盛景,鹤龄确实是有才之人啊。”
这话说的张鹤龄有些害臊,毕竟这玩意也不是他
弘治帝却摇了摇头“鹤龄何必谦虚,朕虽然不懂这其中的道理,却也能看得出来,这小小一个万花筒,却是融入了不少工艺,比如里头的玻璃镜,只怕就耗费不少吧。”
张鹤龄没想到他竟然能想到这一点,有些惊讶,但是又很快点了点头“洋人带进来的那些玻璃实
没错,张鹤龄今日掏出万花筒来,可不仅是为了给太子送个玩器,更是想要引出玻璃来。
他不是理科生,不懂烧制玻璃的原理,但是他知道烧制玻璃的原材料,因此
只是如今还是技术有限,只能制出小块的玻璃,偶尔还会有瑕疵,大块的和那种无暇的工业制品,他现
而皇帝也被他这番话震撼到了,又忍不住凑上去看那个小小万花筒里的两块小玻璃镜。
“这是你制出来的”
张鹤龄笑着应是,然后又从袖子中掏出制作玻璃的工艺流程,献给了皇帝“皇上,这是玻璃的工艺流程。”
皇帝被他这动作唬了一跳,急忙压下了他的手“这东西,你怎么能大喇喇的拿出来,快回去,朕是皇帝,怎么会贪图你这点东西。”
张鹤龄却摇了摇头“皇上,如今臣能拥有的所有东西,都是您给予的,这不过一个小小的玻璃,臣又何必敝帚自珍呢。”
张鹤龄如今虽然是外戚,可是以他们家的底蕴,想要独霸玻璃这桩生意,只怕是很难,不说其他勋贵外戚,那些看起来不沾铜臭的仁人君子们又果真会看着他
怕不会立刻就来找他的麻烦,说他与民争利吧。
而皇帝听到张鹤龄这么说,心中感动的同时,也有些犹豫“你便是将这方子献给我,我最多也是送到十三衙门,让他们照此制作皇家用品,还不如就让你拿着,若是做出什么好物件了,送进宫里就成。”
张鹤龄听完这话忍不住叹了口气,这还真是农耕社会的皇帝能说出来的话啊。
不过张鹤龄倒也没有气馁,因为他知道,中国两千年来的思维惯性,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被改变的,因此他立刻道“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臣以为,玻璃此物,就和我大明的茶叶丝绸一样,不仅我大明百姓要用,那些洋人夷人,又有那个不用如今我们既有了这个方子,不如就设一个玻璃厂,大量出产玻璃,不仅供给大内,也可以供给民间和海外,如此难道不是一大善政吗臣听闻,如今那些洋玻璃,别说老百姓,就连臣这样的有些家底的都用不起啊。”
皇帝被张鹤龄这么一说,一下子恍然大悟。
“鹤龄说的有理。”但是想了片刻之后又觉得有些不对“如此行事,是否有与民争利的嫌疑呢”
张鹤龄却只是一笑“这哪里是与民争利,这分明是改善民生啊,而且我们制造出这个玻璃,也不仅可以卖给大明的百姓,还可以卖到外头去,如此陛下的圣德,岂不是也让海外蛮夷也能沾沐王化”
弘治帝还是有些犹豫,但是张鹤龄可不会任由他这么犹犹豫豫下去,要知道明朝最后是怎么亡的,那就是穷死的。
朝廷税不上来,底下的百姓却被这些士绅们重重压榨,崇祯皇帝想要从大臣手里筹集军费,大臣们各个喊穷,结果闯王一入京,就直接用夹棍夹出来三千万两银子。
可见这些食利阶级的贪婪。
张鹤龄不想再让这样的事情
抱着这个念头,张鹤龄将弘治帝劝了又劝,一直劝到快用晚膳了,弘治帝这才松口。
只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安“你说这个玻璃厂应该怎么建造呢”
张鹤龄直接表态“皇上先可以以皇室名义设立,也不必要多大的地方多少的资金,只当设立了此处是为了宫里玻璃制品,等日后慢慢走上正轨了,再徐徐图之即可。”
见张鹤龄说这话,皇帝心中也松了口气。
他也不是个傻子,当然明白不管张鹤龄说的怎么好听,他本质上的意思都是要借助这个玻璃厂来挣钱,可是皇帝开铺子挣钱,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要是让底下的大臣们知道了,唾沫星子还不把他淹死。
可是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些大臣们虽然嘴上说的好听,但是他们私底下又有哪个是喝风饮露呢,所谓的不与民争利,这个民其实说的就是他们这些士大夫。
而皇帝就算是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说到底,自打土木堡之后,士大夫群体就已经成为了朝堂中的中坚力量,再没有人能与这些人争锋,身为皇帝,有时候都得退避三舍,整个大明朝的统治基础也开始慢慢变成了这些士大夫阶级。
皇帝你可以引入宦官或者其他什么群体来对付平衡这些人,可是说到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弘治皇帝或许不知道,
而他的侄子采取的则是分化士大夫群体内部,让他们自己和自己斗起来,可是却也开启了党争的开端。
仿佛左也是错,右也是错,大明朝的未来
不去思考这些遥远的未来,现
张鹤龄等的就是这一句话,心中顿时一喜,立刻行礼谢恩。
这一日,张鹤龄是
兄弟俩坐
张鹤龄回过头看向弟弟,神色有些泛冷“你若是看不上商贾之事,那家里那几间铺子,等分家的时候,就全都给我吧。”
张延龄心下一惊,赶紧舔着脸上前求饶“大哥,你别生气,是我错了,是我错了。”
张鹤龄嗤笑一声“你还知道错,平日里浑浑噩噩不事生产,倒是学了一身迂腐气。”
张延龄一时间讷讷,但是心里还是疑惑,大哥当年书可比他还要认真,也是一心要考科举的人,如今这般,是不是因为不能考科举,对大哥的打击太大了,他开始破罐子破摔
张延龄顿时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正确,看向张鹤龄的眼神也顿时生出了几分同情。
张鹤龄此时可不知道自己弟弟心里的这些小九九,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