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这段的时候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很难想象当时在场的人听到这句话是怎样的震惊。】
【这段是初中考点,我们老师讲到这篇的时候班上超安静,全都全神贯注地听讲。】
【我最愿意全文背诵的课文。】
【秦二的格局跟当时的人就不在一个档次,她看得太远了。】
章台宫内一片死寂。
嬴政赫然起身,目光死死盯着嬴云曼:“你说什么?”
扶苏不敢置信地望着天幕。
他会让华夏亡族灭种?
嬴阳滋连呼吸都停滞了好一会。
怎会如此……
怎会如此!
章邯眼中泛起血丝,如果天幕认定扶苏将亡华夏,纵然被夷三族他也必杀公子扶苏!
李斯骇然发抖,不敢妄发一言。
嬴云曼继续沉默。
她可以现在说,但没必要。
这个帖子时间很早,并不需要等人回复,随着自动下滑会给出答案。
………
张良正襟危坐。
儒家会让华夏亡族灭种?
秦二究竟看见了什么?
后世人认可她的说法,甚至让当时所有秦人都认同,才有后来的对匈奴用兵、征伐西域各国?
………
韩信倏然握剑。
没有人能在看到“亡族灭种”时保持冷静!
无论敌人是谁,都该杀!
………
项羽注视着天幕,脸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他不敬楚国王室,也不在乎百姓。
但他在乎项氏一族的荣辱,在乎跟随他的壮士。
………
争吵中的儒家弟子纷纷骇然。
他们无法理解自家学说怎么会让华夏置于如此境地。
………
秦人静默。
如天幕有感,它必然看得到大秦境内正酝酿着狂暴的杀意。
【“胡亥继位,不过是大秦亡国。夏亡有商,商亡有周,周亡有秦,秦亡有汉或楚,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儿女。”】
【“扶苏继位,必以分封制恢复周礼,各封国也必将互相攻伐重演春秋战国。”】
【“可周朝有八百年,大秦不会有。”】
【“五年前匈奴立国,有控弦之士三十万。”】
【“五百多年前的犬戎部落就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
【“我大秦倒退八百年回归周制,用什么去抵御已经从部落立国、控弦之士三十万的匈奴?”】
【“用我华夏儿女的血和肉吗?”】
【“诸位,秦灭六国,是华夏重归一统;可若匈奴亡秦,便是神州陆沉、华夏亡族灭种!”】
说得这么严重,是她的风格。
从历史来看,如果匈奴真的亡秦,以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降维打击,有很大的可能是提前出现元清。
却不是必定如此。
元朝面对的华夏已经历经汉唐盛世,华夏意识已经形成,但秦朝——看举世反秦就知道,并没有形成华夏共识。
汉朝前期被匈奴压着打,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被困,之后被迫嫁宗室女和亲。
如果她没有记错,刘邦死后,匈奴王还写信侮辱吕雉让她嫁过去。
这种耻辱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才攻守之势相异。
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夏的武力都被匈奴所压制。
若扶苏复周制,未经战乱的大秦前期也许能与匈奴相持,但用不了多久周制必败。
散沙状态的华夏能不能保持文明的延续,就很难说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就更无法否认匈奴亡华夏的可能性。
匈奴之患,已有数百年之久。
每次匈奴成功南下都会制造巨大的灾难。
嬴政坐回原处,他从未有过如此般的后怕。
当初在赵国东躲西藏时,他也不过立誓报复。
如今差一点,就不止是大秦、而是整个华夏都要葬送在他的遗诏之下。
他甚至要为赵高胡亥矫诏而庆幸!
扶苏浑身战栗。
他无法否定秦二的推测,因为他确实想要恢复周制,重启分封。
回归周制之后要如何抵御三十万控弦之士的匈奴?
他不知道。
儒家能抵御匈奴吗?
不能。
儒家不过是在愚弄他而已。
无法抵御,则匈奴亡秦神州陆沉!
嬴阳滋瑟瑟发抖。
她先前想要争一下“秦二”的身份,不过是对权势有渴望,可这权势之后要背负的东西她不知道,知道了她也不敢碰。
………
神州陆沉。
看到这四个字,张良仿佛被什么压得喘不过气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秦二看得太远,才会立下如此重誓。
他张良怎敢说她无德?
………
陈平骇然。
他确实猜到了秦二用兵是觉得邻国都有威胁。
却没想到匈奴竟然已成如此大势。
神州陆沉之危,除了秦二竟无一人察觉吗?
大秦朝堂在做什么?
诸子百家在做什么?
他陈平自诩有急智,又在做什么?
………
“夏亡有商,商亡有周,周亡有秦,秦亡有汉或楚……”
刘邦怔然半晌。
他自然猜得出他就是秦二口中的汉,毕竟项羽必然为楚。
“这女子竟是比吾超然,”刘邦忽而大笑不止,将酒角往地上一摔:“那苏仪事,乃公去也!”
是苏秦张仪……
萧何没有出言纠正,而是起身往咸阳方向遥遥一拜。
非无德之君,圣君是也。
………
“秦复周制,而匈奴不复……”
叔孙通痛哭流涕:
“是我儒家之大错!大错!”
他的弟子哑然失语,不久后院子内哭声一片。
大秦各郡,凡儒生所在处,哭声不止。
儒生哭,好过家家哭,好过华夏哭!
………
大秦酝酿的杀意有了突破口。
匈奴!匈奴!
【说起来秦二这段话真就纯白话,我语文很差也能一眼看懂。】
【因为她这段话就是说给大秦千千万万黔首听的。】
【百家大议之后,无人再阻秦二征匈奴。】
【不过扶苏已经死了,儒家也不敢再提恢复周制,又为什么急着对匈奴用兵?不能再等等吗?大秦那时候确实需要休养生息。】
【你肯定只背了课文。】
【《百家大议》有后续。墨家巨子张行就问了你这个问题,秦二的回答是以时不我待开头。】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不定她哪天就死了,若是继任者还不如胡亥扶苏,华夏搞不好又要亡了。】
【……啊这?】
【离谱但是很有道理。】
刚把弟子们聚起来的张行抹了把冷汗。
不久前他还想着如果秦二不能收敛好战本性,他就要率弟子伺机刺杀她。
还好天幕解释得早。
即便是主张非攻如墨家,也不敢在华夏有亡族之危时要求秦二止战。
邻居磨刀霍霍且多次袭击主人家,他这时候劝主人家不得反击,就不是非攻而是非智。
弟子都聚齐了,张行还是决定带他们去咸阳。
对匈奴之战,墨家或许能立寸功。
“只是为何要征伐西域?”
张行不再冲动,等待天幕给他回复。
………
“秦二,你怎知匈奴近况?”
祖龙毕竟是祖龙,这么快就缓过来还找到了盲点。
未来的秦二是秦帝,可以有渠道获得匈奴的信息,但她如今还只是九公主,星火部无法把布卖到匈奴去。
她不应该知道匈奴的威胁。
嬴云曼不用再保持沉默:“大秦强于赵,而后赵强于前赵。”
没有前赵后赵的说法,但祖龙肯定听得懂她在说什么。
抵御匈奴的国家越来越强,匈奴之患却愈演愈烈,由此就足以推算匈奴一直在壮大。
如此简单的道理,大秦朝堂却无人算及。
嬴政知道缘由:他看不起匈奴,他的臣子也同样看不起匈奴。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议,只不过是他不愿秦国数代的努力毁于一旦。
然而三年后,匈奴就将要立国。
控弦之士三十万——那是三十万精锐骑兵!
即便是大秦,骑兵总数也不到十万,精锐不过六万。
“将兵权交给你,你能在三年内灭匈奴吗?”
嬴云曼愣住,她没想到祖龙居然愿意提前交出权力。
沉思片刻,嬴云曼摇头:“军功爵制、军制、驿站……这些都是征匈奴的前提。”
她适时停顿了一两秒,让祖龙自己理解——
还有国库的六成用来修路,不修宫殿,不建陵寝。
其实还有诸如官吏制、科举制这类天幕没有提及的改革。
只给兵权,韩信加上项羽也只能打退匈奴而无法侵吞。
嬴政压下迫切感。
秦二九年后才对匈奴用兵,成功将冒顿逐出草原吞并匈奴。
他这个女儿远比他想的还要优秀。
或许可以不止给出部分兵权。
又忍受住一波头颅内的疼痛,嬴政面上依旧不露分毫。
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那些话,二世是对我们说的?”
千千万万黔首茫然无措。
他们能理解二世对匈奴的愤怒,他们也同样愤怒。
匈奴为患数百年,掠我食粮、焚我房屋、掳我牲畜、杀我亲属。
倘若匈奴灭秦,这些惨剧就将发生在大秦每一处。
匈奴不会放过他们任何人。
这些他们都知道。
但秦二为什么要说给他们听呢?
“用我华夏儿女的血和肉吗?”
我们都是……华夏儿女?
………
“《尚书·周书·武成》有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华夏,指的就是世代生存在中原的华夏族。”
“秦二口中的华夏儿女,就是大秦治下的所有臣民,包含你我。”
听到车夫的疑问,张良给出尽可能详细的肯定回答,之后又补充道:
“亦或……包含秦二自己。”
车夫揉了揉眼睛:“不知怎地,眼睛恁酸。”
张良闭了闭眼。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
韩信眉心轻蹙。
身为君王,怎能如此儿戏生死?
匈奴,他会为她去取。
惟愿君万寿无疆,无惧时不我待。
【不过若是以后来的角度去审视“时不我待”这四个字,就会很变得有意思。】
【更像是“我要灭的国家那么多,哪有时间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