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成安伯府次子和尚书府李三姑娘的亲事定下来了,婚期定在九月,林书易嫌弃太早,但他没有什么权利反抗。
只能听之任之,过后却在书房里无能狂怒。
林书弘原本是想来安慰他,谁知在门外就听见他在里头砸东西,所有的安慰都化作泡影,冷声的吩咐身边的侍卫,“去书院给二公子告假,成亲之后再去书院。”
“是。”侍卫应声而去。
林书易在屋子里头听得清清楚楚,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大哥,你怎么能这么对我?你为什么要关着我?”
林书弘根本懒得理会林书易的挣扎,只是告诉他想要什么都好说,但出去这件事就不用想了,“和尚书府的婚约由不得你任性。”
林书易挣扎无果,颓废的坐在地上,脑海中浮现出当日的种种,他没有想过未婚妻会突然去找沈瓷,他也没有想过,沈瓷和记忆中的那个人一点儿也不一样。
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很有问题,可林书易就是没办法克制。
后悔的情绪在他的心中蔓延,他忍不住的想如果当时没有退婚,是不是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只可惜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如果。
成安伯府和尚书府定下婚期之后,林书易就没有出现在书院,楚景澄寻不到人麻烦,心中多少有些不得劲。
消息传回忠毅伯府,楚思怡在家中骂了对方整整一日,虽说她知道表姐看不上林书易,可一点儿也不影响楚思怡讨厌人。
楚景澄闲的无聊,就和妹妹一块儿骂,最后就连楚修筠和楚映梦都搀和进来。
几人坐在一处骂骂咧咧的。
只是骂着骂着就谈论起这个婚期来,“成安伯府的婚期怎么定的那么着急?这没有几个月了呢。”
“不知道。”楚景澄飞快的接话,“林书易都已经向书院告了假,许久不出现。”
“难道是成安伯府出了什么事?”楚映梦忍不住的猜测道。
但谁也不知事实如何,几人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去理会。
“管林书易做什么?有这功夫不如想一想要给表姐送什么生辰礼。”楚思怡掰着手指头开始计算起来。
楚修筠和楚景澄其实也不清楚,毕竟这些年能送的都已经差不多,每年都送一样的东西,也挺没有新意的。
于是这一回,他们买的是镯子。
“掌柜的说是从云滇那边过来的缅玉,成色极好。”
只不过缅玉金贵,他们俩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就兄弟俩一块儿买了,楚映梦和楚思怡都很好奇,非要看一看。
楚景澄就将那镯子拿了出来。
镯子整体是青色的,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的确好看。”楚思怡眼睛都亮了起来,“大哥二哥,我过生辰的时候也要这个。”
“成。”楚修筠一口答应下来,妹妹有喜欢的东西就好,总比他们每一次都要想破脑袋来的强。
楚映梦也说要一个。
自己的妹妹只能自己宠着,兄弟俩咬咬牙又答应下来,“行!”
大不了就是少出门几回,少花一些银子,几个镯子还是能买得起。
姐妹俩满意极了,纷纷拿出自己给沈瓷准备的礼物显摆起来,每一样都非常的新奇。
兄弟俩虽然不太懂,但并不妨碍他们觉得好看。
几人冷静下来之后便说起生辰要怎么过,“阿瓷虽说和往年一样,不想惹人注目,但她今年及笄,头一个生辰也不能过得太寒酸。”
“不如请个戏班子来,表姐喜欢看书,应该也会喜欢看戏?”楚思怡认真的提议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我们不请别人来,不过是自己热闹热闹。”
姐妹俩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几人就去找了裴氏,让母亲拿主意。
裴氏还当是什么大事。
“不过是请个戏班子进府,用得着你们一群人过来吗?”裴氏嗔怪着开口,“不过怎么就你们几个,阿瓷呢?”
“表姐去祖母院子里了,说是给祖母做了条抹额,让试一试合不合适。”楚思怡欢快的回答道。
裴氏轻轻的点头,爽快的给了牌子,让他们去找管事请戏班子去。
几人兴奋的不得了,拿着对牌就迫不及待的离开,裴氏看着她们的背影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张嬷嬷端着燕窝走进来时,堂屋里已经没人在这儿,“夫人,厨房送来的燕窝。”
裴氏缓缓的点头,将手中的册子放在了一旁,她打开盖子,瞧了眼里头的燕窝,“这燕窝是何处采买的?瞧着成色不错。”
“是永宁侯府送来的,奴婢先前收拾库房的时候瞧见成色不错,就取了几盏,送了一半去老夫人的屋里。”
张嬷嬷做事一向仔细,裴氏并不担心,她尝了一口,忍不住的夸赞了几句,“这燕窝倒是真不错,改日问问嫂嫂府上的管事是何处采买的。”
“家里的几个姑娘们也大了,燕窝温和,最是滋补。”
张嬷嬷笑着应下这事,主仆俩又谈论起楚映梦的亲事,裴氏倒也不着急,“有些眉目,但也要问过映梦的意思。”
“夫人今日不曾和二姑娘提及?”
“他们几个这会儿只想着给阿瓷过生辰,哪里还会记得这些事?”裴氏也不想打扰他们的快乐。
想着等他们折腾完这些事情之后再谈。
张嬷嬷心中了然,出声附和道,“夫人选的人家自然是极好的,若能结为儿女亲家,二姑娘一定会幸福美满。”
裴氏想到这儿眼神变得哀怨起来,她倒也是想为女儿选全金陵最好的少年郎,无奈女儿一点也不领情,只恨不得躲得越远越好。
“除了映梦,大郎的婚事也得上心些。”
“夫人先前不是说大理寺卿府上的嫡姑娘温婉贤淑?”
“大郎的婚事,也不知大哥和大嫂心中有没有打算。”裴氏有一些烦闷,这些年孩子一直都长在自己的跟前,在裴氏的眼里,这和自己的亲生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到底是不一样的。
她不过是楚修筠的婶娘,婚姻大事还是要大哥和大嫂做主的。
裴氏不愿孩子耽误,但又担心自己说的多了,惹得大哥大嫂误会。
“好在大郎不过弱冠之龄,也不急。”裴氏想着先和婆母商议,然后再由婆母出面给大哥大嫂传达意思,应当能够圆满。
其实家中的家中的几个孩子从小就长在她的跟前,什么性子,将来要婚配怎样的人家,裴氏早已经有成算,最让她担心的还是沈瓷。
“也不知嫂嫂哪儿,有没有什么好消息。”
*
沈瓷完全不知道舅母为了自己的婚事愁白了头发,她从外祖母的院子里出来后,就回了翠虹阁写请柬。
她的生辰快要到了,沈瓷答应过裴姝,要请她过府一起庆祝。
离开平江之后,这还是沈瓷头一回正正经经的写请柬,故而她写的十分仔细,生怕有什么地方给弄错,写完之后还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三次。
请柬送到永宁侯府时,恰好被下朝回府的裴珩撞见,管家立刻退到一旁行礼。
而裴珩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那请柬上头,“哪里送来的?”
“回世子的话,是忠毅伯府送来给大姑娘的。”管家恭敬回答,裴珩微微颔首,带着长鸣走了。
裴姝收到沈瓷的请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哥哥差人给喊了过去。
她满心疑惑的跟着丫鬟过去,心说这也没有到要查验功课的时候,怎么忽然就找她。
结果到了才知道,哥哥是特意来问请柬的。
裴姝知晓缘由后,那是一点儿都不紧张了,“是沈姐姐送来的,沈姐姐要过生辰,请我过府呢。”
裴珩的手一顿,墨汁顺着笔尖滑落,在白色的宣纸上晕染开来。
他皱起眉头盯着那团墨痕,心中有些烦闷,好似那一点墨痕不像是落在纸上,反而像是落在他的心上,“是吗?”
语气听起来有一些不善,只是裴姝尚未察觉。
其实不用特意的将裴姝找来,裴珩大致也能猜测的到,毕竟前不久他才给沈瓷选了生辰礼,虽然她并不知那些游记是什么。
“是呀。”
裴姝笑着说道,浑然不顾亲哥的死活,满脸憧憬的说道,“也不知道那日热闹不热闹。”
裴珩:“……”
他忽然有一些不太想听下去,也见不得裴姝那么快活,“回去念书,即便是去姑姑府上,也不能怠慢了功课。”
若是平日裴姝听见这话指不定要不高兴,但这会儿裴姝开心的不得了,根本不想和哥哥计较。
欢欢喜喜的走了,隔得老远裴珩都还能听见她轻快的脚步声。
这都是什么事?
他面无表情的揉掉了第二张纸,脸色变得奇差无比,紧接着还有第三张,第四张…长鸣看在眼里,下意识的想躲…
*
沈瓷的生辰宴办的并不隆重,只是同兄弟姐妹们一块儿聚了聚,但是今年多了一个好友。
裴姝今日来的很早,几乎是能出门的时辰就来了,沈瓷她们也才刚刚用完早膳,虽然不久前才见过,但她们几个凑在一块儿就有说不完的话。
楚思怡瞧见裴姝过来更是高兴。
“今天还有戏班子会过来,裴姝你之前不是说要听戏吗?我们这会儿去点戏。”楚思怡说话间就拉着裴姝要走。
裴姝看了眼沈瓷和楚映梦,下意识道,“表姐和沈姐姐他们还没过来。”
“她们俩走路慢吞吞的,我们先去,我们先点,到时候也是我们先听。”楚思怡今儿个非要拉上一个人和自己作陪。
全然不顾裴姝说自己走路也慢的这些话。
戏好歹是点上了,但裴姝也喘的厉害,冲着楚思怡摆了摆手,说自己实在是跑不动,“好端端的,这是做什么啊?”
“当然是听戏。”
裴姝自幼循规蹈矩的,这还是头一回被楚思怡气的差点儿翻白眼,若非这动作实在是不雅,裴姝都要忍不住,“你离我远些,远些…”
长寿面是沈瓷亲手做的,从和面到浇头,并没有假手与他人。
众人原本还担心长寿面的味道不好,都约定好若是不好吃也不能说。谁知面端上来后,味道出乎意料。
一个个吃的心满意足。
裴姝一个不怎么爱吃面食的,都将这面全部给吃完了。
渡过了这愉快的一天,裴姝心满意足的回家,好巧不巧的在角门处就遇上了哥哥。
裴珩瞧见裴姝之后略略顿了顿脚步,裴姝明白过来后就高高兴兴的走了过去,“哥哥。”
“这么高兴?”裴珩有些意外,他甚少能看到裴姝这么情绪外露的时候,看来她真的很喜欢那沈姑娘。
“嗯,今天很热闹,我们去看了戏,还吃了长寿面。”
裴珩自是由衷希望妹妹高兴,可他的心中却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他不由的有些烦躁,故而说出的话也不怎么好听,“长寿面好吃吗?”
裴姝听见这话,不经意的抬眼看去,眼珠子骨碌碌的转了转,笑着说道,“好吃。”
“长寿面还是沈姐姐亲手做的呢。”
她生怕哥哥不相信,又补充了一句,“特别的好吃,我把汤都喝完了。”
裴珩:“……”
他忍不住的摁住额头,不禁开始猜测,这到底是有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