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大小姐想让我从良 > 12、第 12 章
    chapter12

    姜颜林的ins上面发过的东西并不多,毕竟营业的账号都在国内软件。

    但也正因如此,ins上面的东西更私人,横跨了几年的人生轨迹。

    拿这个去交换大小姐的推特账号,貌似不算很亏。

    但姜颜林不做亏本买卖,一点亏都不行。

    她也学着裴挽意拿出手机,一边解锁,一边慢条斯理回答:

    “我的账号仅关注可见。”

    裴挽意抬眼看她,真是一点亏也不吃的女人。

    手指飞快在屏幕上点了几下,将第一个筹码的链接复制,粘贴在了对话框内,发送过去。

    姜颜林直接转发到小号上备份。

    然后才愿意将自己的账号链接发送出去。

    很快的,ins弹窗跳出一条关注申请,姜颜林点了同意。

    两人都是私密账号,在互关之后终于刷新出了各自的过去。

    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平铺在眼前。

    姜颜林满意地将手机放回包里。

    裴挽意也顺手将手机塞回裤兜,俯身收拾车上留着的背包,把平板电脑和笔都塞进去。

    最后她拿起车钥匙,手指轻拍姜颜林的肩头。

    “走吧,送你回家。”

    ——今天凌晨说的还是送她去“地铁站”。

    姜颜林挑了挑眉,看了眼走下车的女人。

    得寸进尺。

    她想着,却什么也没说,跟着她走下车。

    “这件外套我洗了再还给你。”

    姜颜林穿着她的灰色冲锋衣,衣摆罩着大半个身子,遮风效果奇佳。

    裴挽意坐上摩托车,戴上头盔,随口回了句:“好。”

    等姜颜林走到车前,她将背包递过来。

    “帮个忙。”

    白白蹭了一晚上的私人野营项目,外加免费的人形抱枕和健康早餐,姜颜林对这女人的容忍度有了不小的提高。

    于是直接拿过来,帮忙背着。

    见她两只手都没空着,裴挽意索性侧过身来,帮她戴头盔。

    “下巴抬一下。”

    姜颜林很配合,下巴轻扬,目光难免落在了她的脸上。

    “回去记得给我发医美清单。”

    她又想起了这一茬。

    裴挽意真是佩服她这别具一格的夸人话术。

    “好,我会的。”

    她系好安全头盔的卡扣,看了眼姜颜林的眼睛,又道:

    “护肤类可以体验一下,动刀就没太大必要了。”

    姜颜林才不买账,“你是说我皮肤状态有待改善。”

    裴挽意就笑了一声。

    “改善皮肤只需要运动和健康饮食作息。”

    她说着,拉着姜颜林的手,借力给她。

    姜颜林上了车,再一次抱住她的腰,虽然很想挑刺她这话术像个健身房卖课的,但手里的触感却是实打实的。

    裴大小姐的身材的确很健康,穿衣服时看着有些高瘦,双腿很长,十足的衣架子。

    但实际上她的身形并不纤细,手臂的肌肉线条流畅,隐藏着力量感,骨架也比一般女性要宽一些,腰部没有一点赘肉。

    没有长年累月的健身习惯,不可能保持这样的身体状态。

    生命在于运动,再贵的护肤品也的确不如健康养生。

    可惜姜颜林是个深居简出的懒人,每天能坚持做两套hiit就已经是极限。

    她假装没有听见这句刺耳的忠言,双手环抱着她的腰,催促道:

    “希望一个小时内能到家。”

    裴挽意发动了引擎,抬高声音问:

    “你有急事?”

    姜颜林理直气壮:“回家补觉。”

    白日里的风没有夜里那么凉,摩托车从山上一路开下来,满眼都是翠绿与岩石的交替。

    当逐渐驶入人烟,车水马龙慢慢流入视野,姜颜林竟有一种回到了人间的错觉。

    在散乱的思绪与风缠绕着,还未能理清的时候,家附近的街景就已经到了眼前。

    裴挽意瞥了眼前方的地铁站,随口问:

    “走回去还是到门口?”

    摩托车在市内开得慢了许多,她的声音轻易传到了耳边。

    姜颜林不意外她猜到这一站离自己家很近,毕竟那天晚上地铁其实已经过了末班车时间。

    她干脆报出了公寓的名字,“二号门,走地下停车场,谢谢。”

    直接到电梯门口,少走很多路。

    裴挽意单手点了点摩托车的导航,输入名字,搜出来的路线非常近。

    “下次可以报上一站。”

    这一站已经和自报家门没什么区别。

    摩托车穿梭着,很快就到了公寓二号门,姜颜林拿出门卡刷开,一路直达地下停车场。

    等到了电梯门口,她下了车,将头盔摘下来还回去。

    裴挽意又接过背包,单手背在肩上。

    “走了。”

    姜颜林还算礼貌地晃了晃手指,便转身走向电梯门。

    裴挽意看着她毫无留恋的背影,笑了一声。

    “对了。”

    穿着灰色冲锋衣的人又回过头来,回答了她的上一个问题:

    “有句话叫,因人而异。”

    这天下午,姜颜林久违地把家里大扫除了一遍。

    公寓小,平时扫地机器人和擦灰就已经足够,偶尔一次大扫除都是叫保洁,尤其是忙得昏天暗地的时候。

    天气明媚,她将衣服床单都洗了一次,挂在阳台上晒着。

    忙完才把自己也里里外外收拾一遍。

    房车的浴室条件有限,还是家里最舒服,美美泡个澡,做个发膜,再一整套护肤下来,她才感觉回到了“干净”的状态。

    头发吹个七八成干,她披散长发,缩在落地窗前的懒人沙发上看手机。

    金黄色的小风扇在旁边慢悠悠地转,在这一方小小的只属于她的空间里,时间流淌得总是很慢。

    手机里的世界却广阔无边。

    裴大小姐的ins上也没有很多东西,最后一张照片也都是两年前发布的,往前一直到三四年前。

    姜颜林粗略翻了一遍,不是世界各地的美食餐厅,就是改装摩托车和健身,一张露脸的照片也没有。

    ——和她一样不发自拍。

    在所有车里,有一辆摩托车很眼熟,姜颜林点开看了一眼,发现就是不同颜色的同一辆。

    照片上是很亮眼的暖黄,像大黄蜂。

    姜颜林在所有变形金刚里最喜欢大黄蜂,于是给这张照片点了个红心。

    翻完这些照片后,她才注意到消息提醒那里有未读。

    点进去一看,就看到连着三四个点赞,来自同一个账号。

    时间线一路横跨到最早的几张旅行记录,直白地告诉她——已被看了个遍。

    姜颜林扯了扯唇角,将软件关掉,换了另一个。

    推特上的画风则是完全的另一个世界,大量的推文、引用转发、画稿产出,还有碎碎念。

    姜颜林看着这割裂的风格,难得沉默了一下。

    ——扪心自问,换作是她自己的话,绝不会给现实里的任何人看这种账号。

    真的是一点底裤都不剩。

    姜颜林一边庆幸自己早已注销了早年的那些账号,一边不客气地把这个账号翻了个遍。

    像她们这样的人,往往现实和网络是完全分开的,就好比姜颜林的各种社交账号都分了类,互相之间做好隔离,绝不混着用。

    裴挽意的推特账号上也没有任何跟她现实相关的痕迹,除了转发以外,内容就只有游戏相关,以及偶尔发的一些画稿。

    大多都是草图,看得出来没时间细化,画出来只为了取悦自己。

    大致翻完一遍后,姜颜林对裴大小姐的偏好已经有了初步侧写。

    ——喜欢竞技游戏的俗人。

    从不碰竞技游戏的姜颜林如此评价道。

    但她并不意外,裴挽意一看就是胜负欲很强的人,哪怕外表装得再好,那种自傲也是如影随形的。

    自信与掌控欲,我行我素的自我,都是裴挽意这个人的一部分底色。

    但这些,还不足以满足姜颜林。

    她想要看到的,是更深处的更多。

    爱搞暧昧的人都知道,主动并不代表会落下风。

    如何主动,到怎样的程度,什么时机收回,什么时机示弱,都是刺激着多巴胺分泌的博弈。

    姜颜林随手截图了一张裴大小姐ins上的不露脸照片,附赠一句评价:“灰色好看。”

    那是裴挽意头发还没这么长的时候,一头凌乱的灰发,配上她的牛仔夹克,很随性的气场。

    裴挽意的回复不慢。

    “蓝色也好看。”

    她没有截图,但姜颜林知道她说的是自己ins上的那张旧照。

    雾霾蓝的长发自拍,同样没露脸。

    话题围绕着染发,只简单几句,又岔开到了别的。

    裴挽意拍了张正在喝的茶,背景是电脑前,标准的直男拍照水准。

    姜颜林顺手就回了一张正在喝的冰豆浆,比她更随意,露出了桌上的其它摆设。

    之后又是话题发散,吃了什么晚餐,健身做的什么,作息是几点。

    一个边写文案边整理数据,一个边下国际象棋边画画,频率不高的闲谈维持了整个傍晚。

    人的自我意愿是最显眼的信号。

    有心与无心的区别,便在于多么无聊的日常话题都可以延续下去,每一个点到为止,都有下一句主动来承接。

    在姜颜林看来,裴挽意并不是真正的被动型。

    相反的是,她很能掌控主导权,哪怕她的文字简单到没有情绪起伏,也总能适时地操控进展。

    就像现在,她随意而直白地问:

    “可以加你的steam吗?”

    姜颜林很少将这种账号给出去。

    她不喜欢隐身,给人一种见不得人的避讳感。

    但不隐身,就会被随时看见她在做什么,用什么工具软件,在玩什么游戏,一周内的游戏时长多久,最近玩过哪些。

    所以除了非常熟的亲友以外,没人加过姜颜林的steam好友。

    更别提暧昧对象和鱼。

    然而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

    对姜颜林来说,裴挽意是非常有“价值”的。

    她高傲得一目了然,但并不表里如一。

    物质与样貌给她施加了诸多光环,那不可否认是吸引人的加分项,但比起得到一件珍宝,姜颜林更感兴趣的,是珍宝的由来。

    像亲自撰写一部纪录片,用独到的理解,不偏不倚的笔触,将它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这个过程,对姜颜林来说,便是最大的价值。

    只是在姜颜林不肯承认的地方,她同样也明白。

    ——想了解你,是因为想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