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124章
大渊出了一个女皇帝,还是被先帝亲手推上位,这消息刚一传出,没多久,狄人便和西朔国联手对大渊的边疆虎视眈眈。
朝堂之上,更是直接吵成了一锅粥。
但大多数朝臣都主议和,姜羲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朝臣们的争吵。
这是先帝在世时教她的,有事出来,先让他们吵,吵到最后必将图穷匕见。
这会儿姜羲也不着急,甚至还指挥春鸿去给几个嘴角起皮的老大臣送茶。
众人这才想起上头还坐着圣上,一个个连连告罪,姜羲只是随意的摆了摆手,便直接道:
“方才朕听众卿最多顾虑的,似乎是军费一事。”
“圣上明鉴,去岁咱们才结束了北疆的战事,今年若是战事再起,只怕物民生不利!”
姜羲点了点头,环顾众人:
“诸卿也是这么想的?”
“臣附议。”
“臣附议。”
……
姜羲随后点了点头,然后道:
“这仗,得打。”
还不等朝臣反对,姜羲便直接道:
“我大渊打不起这一仗,难道狄人就能打得起?狄人与西朔国狼狈为奸,可他们的联盟真的那么稳固吗?朕看不见的。
此番军费开支,一应从宫中出,如今后宫空置,所有古玩字画、珍宝首饰都充做军费!”
“圣上!这万万使不得啊!”
“对啊,圣上,哪有打仗让您拆了皇宫的道理?这传出去只怕会惹人,惹人笑话!”
“笑话?朕倒要看看,届时我大军的纛旗插在敌人的国都时,谁会来笑朕!
今日,朕给出去的,朕相信,我大渊的好儿郎,会十倍,百倍的给朕夺回来!”
姜羲掷地有声的说着,话落。不等文臣反应,武将直接沸腾了:
“臣等一定不负皇恩!”
这一战,打的很快,几乎不到一个月,狄人与西朔国的盟军便被冲的七零八落。
西朔国不得不进献了一国库的珍宝,除此之外,还有两位皇子。
而狄人那边,不光让出了明珠草场,还答应以后的十年里,每年向大渊供奉战马五百匹牛羊若干,这才勉强为自己留住了栖息之地。
这一战,赢得漂亮,赢得痛快。
这一战,也让姜羲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了朝臣们。
而姜羲也因此大松了一口气,这是她继位后的第一战,若是输了士气有损不说,只怕也会给有心人落下话柄。
不过,幸好赢了,之后的论功行赏中,姜自威再立奇功,姜羲直接破格封他了一个兵马大将军。
而谢齐知却在这一战后,直接请辞,姜羲让人去打听,才知道他在皇陵附近建了一座茅草屋,种瓜点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但若逢战事,请他出山,他也还是愿意的。
而宫中的岁月如今也随着战事的停歇,变得平静悠远起来。
华珠与杜太监的婚事定在了九月,不冷不热,姜羲又是个大方的主子,直接给华珠一套京城的两进宅子。
姜羲告诉华珠,若是杜太监待她不好,就直接把他赶出宅子,吓得杜太监连连保证,逗的华珠抿嘴直笑。
还是林总管看不下去了,直接给杜太监一个爆栗:
“蠢才!看不出圣上在逗你玩儿吗?!”
杜太监纯粹是被姜羲给吓怕了,这会儿也只是傻乎乎的笑着,趁着姜羲不注意,去拉华珠的手。
女娘柔软的手握在掌心,使得杜太监的心脏砰砰直跳,当着圣上的面拉手,这感觉……真刺激!
姜羲有些没眼看,打发着两人离开了。
等过了十月,刚进十一月,姜羲便发动了,这一胎,姜羲没有刻意去看是男是女。
但是从宣帝的旨意,姜羲可以猜到自己怕是要得一个小公主了。
果不其然,小公主没有折腾自己的娘亲,不过一个时辰便呱呱坠地。
只是,小公主一出生,姜羲连手都沾不上,林良玉疼的跟眼珠子使得,更有华秋、锦香等人伺候着,姜羲还是等到快满月的时候,这才能和闺女睡上一觉。
不过月子里的这段时间,姜羲也没有闲着,大臣们的折子她是批不了了,所以直接下令让他们缩短篇幅,由周琳琅和陈女官来念,朝臣在乾安殿外等候上喻处置。
小公主在百天的时候,姜羲终于为她选好了名字,叫赵来仪。
她是天生的凤凰,有凤来仪,当配于她。
同日,姜羲册封赵来仪为皇太女。
隔年,锦香与林指挥使走到了一起,二人倒是大方的,直接来请姜羲赐婚。
姜羲也没有厚此薄彼,不但给了锦香一座大宅子,还准了她如超听政的资格。
不过,现在的朝臣们对此事接受良好,并未大肆反对。
也在这一年,华秋向姜羲陈情,自己乃是当初因为太后牵连,而致使温妃陶氏一族流放的遗孤,她上奏请求姜羲为其家族翻案。
而姜羲这才知道,当初华秋的此陶非彼桃。
不过,姜羲并未直接答应,而是让华秋自行调查,华秋也没有辜负姜羲的希望,用了足足五个月的时间,将一切证据搜集整齐,查明陶家乃是权利斗争下的牺牲品,这才请姜羲定夺。
姜羲直接免去了陶家的罪责,并诏陶家主支回京。
只是陶家已经离京多年,姜羲不能直接赏赐他们官职,便赐下了两个国子监的名额,给了陶氏一族新的希望与火种。
景明五年,周琳琅造出了大渊第一张造价低廉的纸张,同一年,话本、游记等书籍各地开花。
越明年,科举书籍走进千家万户,家境过得去的人家也开始教授女儿识字读书。
景明八年,由姜锦香和陶华秋二人联手举办的女子科举圆满落下帷幕。
男女同题、同榜的情况下,未来的大渊第一女相萧仁宜高居榜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景明十年,在周琳琅与萧仁宜的共同促进下,边境推行了互市,促进了两国邦交的同时,也为边疆稳定提供了稳固的基石。
这一项举措成功为大渊未来的百年发展与腾飞添砖加瓦,被后人赞不绝口。
*
“大家现在看到的便是明懿帝留下的文书,大家都知道,明懿帝的存在,为我国开创了女帝的先河,可她的书法作品也是举世无双!”
“听闻明懿帝生平仿字之技堪称一绝,曾经明懿帝用仿两位本是死对头的朝臣的字迹,在奏折上互夸对方,使得二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一桩美谈!”
导游一脸慷慨激昂的说着,随后又引着众人走到了一旁精美绝伦的发冠旁:
“大家凑近些,这是明文帝及笄时,明懿帝特意为其打造的金冠,其上九龙腾飞,云似花型,既有皇族威严气度,又有女子的柔美,是当世难得一件的精品!”
“明懿帝与明文帝共同托举了一段盛世的开启与传承,而这些曾经妆点盛世的文化结晶也汇聚成我们眼前的一切,接下来,请大家跟我走进下一个场馆,来自周琳琅周史官的史书记载。
有人说她的史书,比野史还要野,也有人说,她写出了她们心目中的明懿帝,今天就让我们一睹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