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目,只有三弟家的两个孙儿在嬉戏打闹,并无大人。



    两个男童一个八岁,一个六岁,看到刘春凤后,微微愣了愣。



    八岁男童总觉得眼熟,似乎哪里见过。



    “我们家也没有粮食吃了。”



    没错,他将刘春凤认做了乞丐。



    “老乞婆,上别家要去吧。”六岁男童说话间,已经学着自家奶奶,拿着竹竿开始赶人。



    刘春凤面上难为,忙一手拉住该竹竿,



    “你们的爷爷奶奶呢?”



    “是姐姐来了。”这时,弟媳孙氏扛着锄头,田间归来。



    看到姑姐,忙笑脸相迎,



    而后,对两个孙子嗔怒道:



    “大山小山,这个可是你们姑婆,不得无理。过来,见过你们姑婆。”



    “姑婆?”两男童听闻此言,又看看刘春凤这一身的寒酸,



    竟是高昂着头,出门遛弯了。



    “小兔崽子……”孙氏脸上,多了尴尬,



    她僵笑几声,



    “姐姐,孙子们都被惯坏了……瞧我,走大远的路,一定累了吧,快回屋坐。”



    刘春凤被孙氏引领着,入了屋子。



    不多时,孙氏端来了一杯热茶,“这茶叶是二哥送的,说是学生送的,你尝尝鲜。”



    刘春凤内心局促,但面上不显,



    口干舌燥的她,喝了口热茶,舌尖被烫,



    抿唇放下茶杯,



    “春来呢?”



    “下地还没回来。”孙氏边说,边望了眼自家田地,



    “唉,赋税苛刻,今年也不知个什么情形,这年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啊,也就二哥过得不错。”



    “这不,我前几日,才刚去了县城一趟,向二哥讨了点儿糊口钱。”



    “不然,收成不到,眼瞅着我家这五六个孙子孙女的,这日子呀,过不下去啊。春来也是,除了种地的,什么都不会,不像二哥。”



    “唉,还是二嫂有福气啊……”



    刘春凤这边还什么没说,孙氏便一通喋喋不休。



    她内心,如坠冰窟,



    但也脸面板正,看不住一丝窘迫。



    她缓缓摇头,



    “弟妹,多年未见,我也是路过,来看看你们,你们有二哥相助也是好的,这日子也能好点儿。”



    “劳姐姐还记挂着我们。”孙氏开口,又是一句,



    “吃了饭再走啊。”



    让刘春凤有些坐不下去了。



    “不了,家里还有孙女们等着我做饭呢,我就先回了。”



    “唉,大妮她们都那么大了,自己会做饭的,你还是吃了饭再走啊,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不了。”刘春凤在孙氏的笑语送别中,出了院门。



    “姐姐、姐姐,我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犟呢,就留下吃饭吧……”



    刘春凤离开了、



    她没看到的是,离开之后,孙氏那张渐变的脸,



    同情,外加丢丢的,看不起。



    孙氏腹语:姑姐,你可别怪我啊,我这也是没有办法。



    这年头,谁家也顾不上谁的,哪有粮食借给你呢。



    你既然能抹下面子,还是去二哥家借吧,



    我也只能帮你帮到这儿了,



    刘春凤迈着双腿,脚步沉重,



    心想着,方才也忘了询问孙氏,大嫂在哪儿。



    好些日子不见了。



    想着回去再问问孙氏,



    但也只回头,怔了怔步子。



    刚刚走了两步,一妇人扛着锄头的样子出现在了她的视线。



    “大嫂?”



    没错,来人正是刘春凤娘家大嫂,杨翠。



    刘春凤惊叫一声,杨翠抬眸,霎时,喜出望外。



    “春凤?”



    但看着刘春凤那枯黄的面容,她忍不住内心难过。



    小姑不过四十出头,看起来比她还要老上几岁。



    杨翠腾出一只手,拉过了刘春凤手腕,



    “来了怎么也不进院儿呢,走,跟大嫂回家,咱们姑嫂二人好好的叙叙旧。”



    儿媳妇在田间劳作,杨翠也是趁着空闲,回家和孙氏一起做饭。



    刘春凤低垂着眉眼,只道,



    “大嫂,我刚刚去过了。”



    “回家也不见见大嫂……”杨翠话顿,带着丝丝心疼和埋怨,



    再认真看了眼刘春凤,一眼透视到了她的窘迫。



    “在这儿等着我。”



    说罢,她扛着锄头回了家,



    再出来时,身上背着半袋红薯。



    “这些,你先拿回家吃,不够了,以后我让你大侄子给你送去。”



    只可惜,她唯一的儿子和孙子一起外出修理河坝,并不在家。



    “够了。”刘春凤抬眸再望了眼娘家院门,



    “大嫂,这些我会还的。”



    自打家生变故,她半年多不见大嫂,



    看着大嫂,她微微垂眸,摇了摇头,搂住了她的肩头,悲伤情绪溢于言表。



    似乎,又回到了幼时未嫁,她在大嫂身侧撒娇的模样。



    “春凤啊,跟大嫂不用这么见外的。你们婆媳几个,家里没个男人照料,日子不好过大嫂也是知道的,大嫂只盼着,你能越过越好。”



    说罢,还给塞了一串铜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翠并不知晓,刘春凤两个儿子媳全都跑了的事实,



    想到她男人才去世不久,不禁心生酸涩。



    “我会还的。”刘春凤也没诉说家中之事,只道了声谢,带着对大嫂的感激,离开了娘家。



    她想着,孙女们看到有红薯吃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只盼着这些红薯,和大嫂所借的钱能够熬到收粟……



    ……午时上下,桃源村的农家院儿内,



    姜大妮早就煮好了野菜粥,抱着小姜玥一起站在院门口,等着奶奶归家。



    一上午不见奶奶,小姜玥和五姐等的昏昏欲睡。



    姜二妮和姜三妮亦站在院门口,不住探头探脑。



    而身侧的姜四妮,



    则是瘪着小嘴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



    大姐姐只许小六吃饭,不许开饭,



    奶奶再不回来,她们都要饿死了。



    六个孩童频频相望的样子,画面凄苦中,带着温馨。



    好容易看到那抹背着粮食的孤独身影,



    孙女儿们唇角抑制不住的笑。



    “奶奶,你背的什么?”姜二妮率先跑向了奶奶,作势就要接过她的麻袋,



    但被刘春凤挥手阻止,



    “是红薯,你老舅母给借的,太重了,你拿不动。”



    “拿得动。”姜二妮坚持道,



    听到有红薯可以吃了,她面露笑颜。



    随即,和三妮一起,一人一头,硬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抬着半袋红薯,先刘春凤一步,往院儿内艰难走去。



    刘春凤得以喘息,这才看向了抱着小六的大妮,



    “大妮,怎么了,看起来不高兴的样子。”



    “奶奶,去借粮食,怎么不叫上大妮,这么重,您一个人咋背回来的。”



    姜大妮抱着小姜玥背过了身,



    倒让刘春凤觉得,她有些亏待了自己的大孙女。



    “奶奶有的是力气。”她说罢,拍了拍大孙女肩头,从她身上接过了小姜玥。



    一手牵过了大孙女小手,入了院子。



    “四妮五妮,别在门口站着了。”



    小姜玥被奶奶抱在怀里,闻着奶奶身上的汗腥味,情绪也蓦然低落,



    奶奶不易,让她无时无刻,不想着快快长大,好为这个家出一份力。



    而走在最后的两个丫头,



    四妮撅着小嘴,



    五妮不住向远观望,为什么回家的没有娘?



    ……当晚,



    刘春凤清洗一个红薯,切成碎丁,



    清水下锅,煮了红薯丁,拌了小半碗的疙瘩拌汤,



    快熟的时候,又飘了点儿野菜叶子。



    锅内咕嘟咕嘟,冒着红薯清香,



    五个姑娘一个个滋着口水,单单闻着,就饿的紧。



    待拌汤做好,姜大妮每个人舀了一碗红薯粥,



    有些烫嘴,五个丫头埋头吹了吹碗中食物,凉一些后,小嘴张合,吃的津津有味。



    奶奶怀中的小姜玥,也吃到了她初来异世的,第一口红薯。



    红薯入口,软糯香甜。



    她从没觉得,红薯原来这么好吃。



    姐姐们吃个六七分饱,



    当晚,满足的院中欢语。



    刘春凤脸上,多了轻松。



    ……四个多月后,大概白露时节,



    金灿灿的谷子到了丰收季节。



    喜欢胎穿古代农家,农门女将名满天下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胎穿古代农家,农门女将名满天下(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