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六十一章 秦枫!你吹牛逼别带上咱!
    紧接着,秦枫当着淳化县无数父老的面,公布了县学的入学规则。



    规则很简单,只有两条。



    第一条:年龄六岁以上,同等条件下,优先年龄小的。



    第二条:凡是入选县学者,每人每月,发放廪米八斗,取的是“才高八斗”的好口彩。



    这条件一出,人群直接就沸腾起来!



    八斗?!



    本来或许淳化县的老百姓对于这个县学的建立,只是好奇,并没有太多人动心。



    原因很简单——能吃饱饭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家里什么条件啊,还真敢奢望能供出一个读书人?



    去年的丰收,加上秦大人的恩赐,的确是让一些人家萌生了前所未有的念头,但最多就是一点点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祖祖辈辈都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压根就不能想象,自己家里也能走出个秀才,那不是八辈祖坟都冒青烟了吗!



    可是现在,一听到“八斗”这样的数字,无数人眼睛都红了。



    没听错吧?!



    秦大人说的是,只要入了这个县学,每人每月,能拿到八斗的廪米??



    而且秦大人还格外解释说,廪米不是稻谷,是已经脱壳之后的精米!



    天呐!



    现场瞬间就响起了无数控制不住的吞口水的声音。



    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在淳化县,哪怕是灌溉新法推行之后的去年,一户拥有二十亩水田的人家,在田地里忙碌一年的时间,汗水摔成八瓣,累到腰都直不起来,最后收成也不过就是一百石,这是按照最高标准计算的,没谁家的产量能够超过每亩五石。



    这一百石稻谷,先要交税三十石,这可是秦大人体恤百姓,给定了这样的标准,老百姓手里留下的粮食多了起来,就连最差的人家,过年也包了顿素馅饺子。



    日子有盼头了哇!



    剩下七十石的稻谷,经过各种加工,变成糙米,也就剩下了差不多四五十石,最多。



    至于精米……连三十石都不可能有!



    可是现在秦大人站在这个新落成的县学前边,一开口,就承诺了每个县学的学生,每个月能领到八斗的廪米,也就是一年下来能领足足十石最好的粮食啊!



    这……



    大家不禁联想到秦大人首创的那个“光荣粮”。



    光荣粮是每户二十石,一次性发放。



    但是!



    大家都知道,被朝廷征召,上阵打仗,那可不但是卖力气,很多时候是要用命去拼的!



    即便如此,秦大人的光荣粮一出,淳化县上下,不知多少人捶胸顿足,哀叹为什么这次没选到自己,甚至琢磨着若是下次朝廷再征兵,说什么也要跑快点,到秦大人那里先登个记。



    不是为了钱哈!不是为了钱……主要是保国安民,咱淳化百姓也自当有一份责任嘛。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现在是洪武三年,也就是说这些淳化县的老百姓,刚刚经历了那个最黑暗的乱世,人命贱如草的思想,并不会因为大明朝建立而立刻转变。



    一条人命,若是能换来二十石米,竟然……被很多人家认为,这是很可以接受的。



    更何况!



    现在不需要送命了!



    只要你老老实实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好生念书,一年下来竟然也有十石米拿回家?



    天底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儿?!



    “秦大人!”人群经历了短暂的沉寂之后,有人鼓起勇气,大声问道:“您的意思是说,只要入了县学,每年能拿回家十石粮食?”



    “不是十石。”秦枫笑着纠正道:“每月八斗,十二个月,一共是九石六斗。”



    咳!



    人群顿时松了口气,暗想秦大人真会开玩笑,这跟十石有什么区别。



    “我报名!!”有嘴快的,满脸涨红两眼放光,兴奋得双拳都攥紧了。



    秦大人,真是活菩萨转世啊!



    别的县太爷,变着法的跟老百姓要钱,咱的县太爷,变着法的给老百姓发钱!



    唉!最好秦大人永远不走,永远做咱们淳化县的父母官!



    “齐老七,你疯了?”有人瞥了一眼,立刻叫道:“你家老大刚刚从北伐军回来,已经拿了二十石的光荣粮,还不知足?还要争这廪米的名额?要脸吗?”



    “那怎么了?”报名那人一脸不屑,反唇相讥道:“我家二小子刚刚八岁,正好入学,我早就想给孩子念书了,可不是为了秦大人发的米。”



    放屁!



    人群一片哄闹,这个齐老七,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箩筐,平常一开口就是“念书有屁用”,现在又这副嘴脸?



    要真让他家拿了光荣粮再拿廪米,那真是老天爷不开眼!



    “我报名!”



    “我也报名!!”



    “我家孩子,刚好六岁!”



    一时间,应者云集,尤其是家里有适龄孩子的,又是兴奋,又是忐忑,生怕选不中。



    那可是每月的八斗米!



    若省着点,全家都够吃了!



    “不要急。”秦枫早有准备,伸手一指准备好的桌案,笑道:“大家排好队,到这里来登记,只要是有念书意愿的,不论年龄大小,不论男女性别,都可以报名,但因为县学名额有限,首批入学的暂定为一百零八人,按年龄排序,以县衙内鱼鳞册登记的年龄为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百多人!



    虽然少了点,但怎么都要争取一下。



    先报了名再说!



    要不是有这个限制,为了八斗米,恐怕家里七老八十的老头老太,都会在顷刻间迸发出虔诚的“向学”之心。



    但现在既然年龄排序,恐怕十岁以上的孩子,基本上没了希望。



    即便如此,那也是恩情浩荡!



    排起长龙的人群中,不时迸发出对秦枫的感激,对这个新建的大明朝的感激。



    “秦大人,真是淳化县的父母官呐!”



    “父母?就算是亲生父母,哪能这么慷慨地发放粮食?秦大人,那比父母还亲!”



    “大明朝好哇!真的是跟以前太不一样了!有秦大人这样的好官,大明朝就是最好的朝廷!”



    呃……



    人群中的朱元璋,不禁老脸一红。



    淳化县的确是大明朝的淳化县。



    可是大明朝,却并不是淳化百姓心目中的大明朝啊……



    这廪米,还有之前的光荣粮。



    朱元璋倒也想发!



    但条件不允许啊,动辄就是十石二十石,这简直是花钱如流水,看得朱元璋一愣一愣的。



    北伐耗费的巨量钱粮,导致国库亏空,还没来得及补上,哪能像这个秦枫这么花钱!



    唉!



    不过说起来……有钱真好!



    有了钱粮,这腰杆子就硬,到时候自己大可以一道圣旨,全国上下都抄秦枫的作业,给所有当兵的都发光荣粮,给所有念书的都发廪米!



    可是不行啊……



    哪来的那么多银子!



    这么个发法,不出半年,他这个当皇帝的,就得重新翻出当年那个破碗,当街要饭去。



    “哈哈!”只听秦枫笑道:“大家排好队,都不要急,慢慢来……各位的谬赞,本官受之有愧。其实本官不过小小县令,能有什么功劳?这都是咱们大明皇帝英明神武,爱民如子,更懂得教育是国家之本的道理,才定下如此政策,大家要感谢,应该感谢皇帝陛下才对,本官岂敢窃居天功?”



    呃!



    朱元璋瞪大眼睛,看着一脸郑重的秦枫。



    秦枫!你不要欺人太甚!



    吹牛逼……就别带上咱了。



    这个廪米,咱发不起啊……



    喜欢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请大家收藏:(www.csw888.com)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丝袜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