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毕,袁世凯对李熙说:“朝廷推恩锡类,全其骨肉之亲,存其慈孝之义。朝廷已申明再三,大院君此次回国只是颐养天年,绝不干预朝政。”李熙低头不语,但两眼却时时向屏风偷觑,似有难言之隐。
袁世凯会意,起身走到屏风前说:“本官奉李中堂之命,有话要对王妃娘娘讲。”闵妃很无奈地走出来,坐下说:“本宫知袁司马好意。袁司马有话请讲便是,本宫洗耳恭听。”
袁世凯把腰刀抽出来放到桌案之上,说:“朝廷对贵国君臣薄乎?为何勾结外来使臣背叛于我?朝廷一直善待汝等,为你们练兵,为你们购置枪械,汝却行此下策,到底为何?”
闵妃一见袁世凯怒容满面,当即吓得双腿颤抖起来。一见自己的话有了结果,袁世凯马上趁热打铁:“娘娘干预朝政,负朝恩可谓不忠,薄父情则为不孝。陷王爷于不忠不孝,贻笑各国,何以临民,诸大夫何以事君?”李熙不答,闵妃则诺诺连声。
当日,闵妃代表本集团向袁世凯保证:只要大院君杜门谢客,不再干涉国事,可保其性命,以终余年。袁世凯把诸闵的话转告给李昰应,李昰应表面答应,内心却
这时,俄国驻韩公使韦贝秉承国内指令,紧急约见朝鲜外部督办金允植,要求换约,并要求陆路通商、把朝鲜纳入俄国的保护之内及请俄人代为训练军兵事。这实际都是闵妃集团答应给俄国人的事情,把金允植推出来充当挡箭牌。俄国吞并朝鲜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金允植把情况紧急通报给袁世凯。袁世凯眼珠转了三转,马上想出一计。他对金允植说:“陆路通商是早晚的事,这项可以答应。至于练兵、把朝鲜纳进他俄国的保护圈内,这简直是
金允植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答复了韦贝,韦贝气得
大院君愈来愈孤立,陈树棠对朝鲜各派听之任之,尤其对袁世凯到韩后所做的一切,不仅不支持,反倒暗中掣肘,多次给李鸿章
袁世凯很郁闷地回到天津,把闵妃集团对李昰应的态度以及俄国逼签通商条约的事一说,自然又讲了一下自己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李鸿章当即问道:“你让金允植拒绝俄国练兵这件事,陈苃南是什么态度?”陈苃南就是陈树棠,苃南是他的字。袁世凯用鼻子哼一声:“他好像一直
李鸿章点了一下头,说:“你一路劳顿,
袁世凯前脚离开天津,李熙的信函后脚就抵达李鸿章的案头。出人意料,李熙
折子的标题是:派员接办朝鲜事务折。
折曰:“奏为遴派干员接办朝鲜交涉通商事务,恭折仰祈圣鉴事。据驻朝总办商务委员、二品衔分省补用道陈树棠禀称,该道驻扎汉城兼顾仁川口岸商务,往来照料,冒雨冲风,积受潮湿。上年王宫之变,警报纷传,衣不解带者弥月,严寒所逼,旧疾加增,四肢渐觉麻木。今夏雨水过多,湿热侵寻,入秋竟成瘫痪之象。朝鲜医药不便,禀请给假回沪调治等情。臣查陈树棠奏派赴朝两载有余,办理通商尚无贻误,兹因积劳致疾,自应给假调治,另派干员接替。查有分省补用同知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王城,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此次派令伴送李昰应归国,该国君臣殷殷慰留,昨接朝王来函,亦敦请该员
周馥秉承李鸿章的意思,把奏稿命人誊抄了一份寄给袁世凯。李鸿章这么做,不过是想看一看袁世凯个人的态度。信抵达旅顺,袁世凯展之下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
当晚,袁保龄又对袁世凯语重心长地说:“世凯呀,你年纪轻轻便有此机遇,实属近世百十年来未有之异数。圣旨下达,你就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你以后对朝廷、对爵相,均要用心察看。但有几件事办顺手,则令闻日彰,声望渐起矣。”顿了顿,袁保龄又说:“临事要忠诚,勿任权术;接物要谦和,勿露高兴,庶几可寡尤侮。世凯,我久历官场,经历过无数的大场面,适才说的话,你要用心揣摩,不可太过随意,遭人讲究。还有选用随员一项,我也要特别提醒于你。随员选得好,你办起事来既省力又见功效;选不好,不仅诸事不顺,还容易给自己惹上麻烦。对随员,要用心考察,不要被表象所惑。”
袁世凯小声问:“叔父,您说,李傅相的这个折子,朝廷能恩准吗?陈大人是二品道衔,可我,才刚刚是五品同知,差得太远了。”
袁保龄一笑:“傅相的折子,朝廷何时驳过?你还是好好想想随员的事吧。”袁世凯疑疑惑惑地退出袁保龄书房,走进自己卧房后又辗转反侧了许久才睡,却又做了一个很清晰的梦。他好像走
袁世凯醒了,闭着两眼回想起梦境,忽然心有所悟。
早饭过后,袁世凯一边思考一边提笔给金允植写了一封信,打探朝鲜近来情况,为到朝后做准备。
圣旨说下就下了,先命李鸿章传旨给陈树棠“给假回沪调治”,然后才道:“照该大臣所请,分省补用同知袁世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吴长庆带兵东渡,久驻王城,壬午、甲申两次定乱,情形最为熟悉,朝鲜新旧党人咸相敬重等因,袁世凯著以知府分
圣旨电传到朝鲜,陈树棠未及完便晕倒
袁世凯快速返回陈州,先把家里的事简单料理了一下。得知袁世凯被朝廷外放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袁家的老亲近友都凑了份子跑来祝贺。袁世凯命下人筹办了近百桌酒席,又唱了三天大戏,这才带着自己的表弟文童刘永庆,还有准备到朝鲜后当小差的八个同乡,风风火火赶往天津来见李鸿章。刘永庆字延年,是袁世凯的项城亲戚。得知表兄袁世凯外放朝鲜,慌忙跑了过来投靠。袁世凯知道刘永庆文采好,字也写得好,便答应到朝鲜后,让他充当书识。书识是个什么职务呢?他其实不是个正经职务,只是袁世凯的私人秘书而已。
到了天津,李鸿章把袁世凯到朝鲜后应办和必办的事逐一交代清楚,下来后,袁世凯又和天津道周馥、天津电报局总办盛宣怀盘桓了几天,然后便开始挑选随行人员。这也是以往惯例。第一助手不用选了,就用正
动身前,考虑到儿子克定已经八岁,为了不荒废学业,袁世凯决定把他连同私塾先生一起带到朝鲜。
刘永庆用脑想了想,答:“表哥,我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