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乱世能臣左宗棠 > 大力得展,募练楚军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正月二十八,已经四十九岁的左宗棠,仿佛跟人赌气一般,毅然决然地离开湖南巡抚衙门,决定进京会试。骆秉章苦劝不听,只好送以重金,又按照大清科考制度,为他支付了旅途费用,然后便洒泪相别。说实话,跟左宗棠相处这几年,是骆秉章入仕以来最得意的几年,也是他政绩最突出的几年。管这几年是湖南最艰难困苦的几年,但因为有左宗棠
左宗棠行到半路,突然到胡林翼派快马送给他的密信,告以北面太平军“网罗密布,断难通过”。请左宗棠从速返回,否则有性命之虞。
左宗棠思虑再三,只能望北兴叹,不得不取消原定之会试计划,折转东下。

左宗棠东下途中,忽然又接到曾国藩派人送给他的信。曾国藩
曾国藩的奏折是《复陈未能舍安庆东下请简用左宗棠折》。
奏折先讲了一下未能舍安庆东下的详细原因,是“兵力太单薄”,且无“独当一面之才”,还引用咸丰帝的话说:“左宗棠熟习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目下贼氛甚炽,两湖亦所必欲甘心。应否令左宗棠仍
查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孔亟之际,或饬令办理湖南团防,或饬赴各路军营襄办军务,或破格简用藩、臬等官,予以地方,俾任筹兵筹饷之责,均候圣裁。无论何项差使,惟求明降谕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恩图报,有俾时局!
从折子中可以看出,曾国藩保举左宗棠的三点,都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为了能让朝廷大胆起用左宗棠,湘军统帅曾国藩,可谓煞费苦心。
折子未及到最后,左宗棠早已是泪流满面,仰天长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涤生,吾平生知足矣!”左宗棠后悔,自己
隔日,左宗棠又到胡林翼一封信,却原来是胡林翼的奏折抄件。
胡林翼的奏折是《敬举贤才力图补救疏》。
奏疏这样写道:
臣查湖南
左宗棠眼望着胡林翼的奏疏,脑海中却突然闪现出官文两个字来。
左宗棠不由一阵脊背
但他还是决定到军营看一下长女孝瑜并女婿陶桄,同时与胡林翼商讨一下自己的下一步。
四月八日,左宗棠乘船过汉口,次日晚抵兰溪。左宗棠弃舟乘轿,又行一百八十余里土路,方到达英山。英山是胡林翼大营的所
到营的当晚,左、胡二人谈至夜半。
左宗棠心情郁闷地对胡林翼说道:“人生苦短,弹指间,山人已经四十有九了,眼看着就知天命了。管涤生和你累疏保举,筠仙(即郭嵩焘)和潘伯寅(即潘祖荫)亦
左宗棠说这话时,两眼怒睁,满脸不忿。
胡林翼除了好言劝慰,也无他法。大清,毕竟是满人的大清。
左宗棠

曾国藩此时正
第一道圣谕:
兵部侍郎曾国藩自办理团练以来,克苦耐劳,尤其督师出省作战,更是调度有方。著赏曾国藩一品顶戴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钦此。
第二道圣谕:
本日据胡林翼陈奏各情。业经降旨令东纯兼程前往署理四川总督,并令暂时接办军务。曹澍钟已令回籍终制矣。该抚所保之左宗棠一员,前已有旨,赏给四品京堂,令其襄办曾国藩军务。若令督办川省军务,能否独当一面?于大局有无裨益?即著妥速筹商。如可胜任,即一面令该员迅赴川省,一面奏闻,再降谕旨。
咸丰帝
而对于左宗棠,咸丰帝最初的打算是:想令其督办川省军务。
对于左宗棠的能力,曾国藩不怀疑。但因为前已有旨,命骆秉章出任川督,现由东纯暂时署理川督,曾国藩又认为左宗棠去四川不合适。
为什么呢?因为左宗棠是个独当一面的大才,有老上级骆秉章挡
曾国藩左宗棠说到就到了。见左宗棠愁云满面,曾国藩把刚到的圣旨拿给他看。看着看着,左宗棠愣住了。咸丰帝准备让他督办川省军务,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曾国藩却告诉他,四川有骆秉章
左宗棠一想,老实了。是啊,他自从到骆秉章的身边,立了多少大功,到头来怎么样?就是不放他出去。
左宗棠不得不向曾国藩讨主意:我可怎么办?
曾国藩反问他一句:你想怎么办?
左宗棠是个直肠子,想啥说啥:我这次来见你,别无所求,只求你能赏我一个营官,让我带着这一营人马,和敌人杀个痛快!
其实,左宗棠就想展示一下平生所学,堵一堵官文的嘴。

曾国藩没理左宗棠,当晚却给朝廷上了一篇《请留左宗棠襄办江皖军务折》。折子是这样写的:
候补四品京堂左宗棠,前
得知曾国藩奏请他回籍募勇,左宗棠老泪纵横。
曾国藩却很平静,对左宗棠说:你左宗棠,是我大清国难得的大才,我身为大清臣子,不能不为国家珍惜你。你明天就回籍募勇去吧。
左宗棠回籍,用不几日,团勇便招募齐备。
计有:王錱旧部一千四百人,又新添一百人,共一千五百人成三营,由王錱族弟王开琳统带;另有六营,四总哨(每哨三百二十人)和亲兵八队(共二百人),简有名望者分统之。全军竖大旗一面,上绣一个斗大的“楚”字,对外自称楚军。
左宗棠命王开化总全军营务,刘典、杨昌濬副之,枪械从湖南省内各绿营中抽调。
是年八月十日,左宗棠募勇成军不过十几日,清廷下达圣旨:“实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所有江南江北水陆各军皆归节制。”
随着曾国藩被实授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左宗棠算是正式进入了大清的官场。
左宗棠奉曾国藩之命,率领五千楚军进入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