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乱世能臣左宗棠 > 险些被杀,化险为夷
官文还真是想敲诈左宗棠一把,哪知左等不见骆秉章回信,右等不见左宗棠打
他马上把师爷叫过来,给左宗棠开列了几件罪名,又让去找樊燮再详细了解一下,再凑几件,写一个参左宗棠的折子。
师爷领命而去,没用上三天就写好了一篇折子。官文从头到尾,提笔改动了几个地方,便署上自己的名字拜

官文的参折是这样写的:
湘阴举人左宗棠,赖湖南巡抚臣骆秉章信任,私自拜
咸丰帝未及把折子完,就勃然大怒,当天就给湖广总督衙门和湖南巡抚衙门颁下一旨:
据官文奏,湘阴举人左宗棠,赖湖南巡抚臣骆秉章信任,私自拜
接到圣旨,骆秉章蒙了,心想,你要是听我的话,给官文送上一份厚礼,皇上怎么会下这么一道圣旨呢?
左宗棠虽然嘴上照样挺硬,其实心里也很后悔。不管怎么说,自己还不到五十岁,就这么被人干掉了,这亏也吃得太大了。后来还是骆秉章给曾国藩写了一封密信,把参樊燮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请曾国藩想办法搭救左宗棠。
曾国藩接到骆秉章的密函后,先给
王闿运是湖南湘潭人,时年仅二十六岁,却已是当时颇负盛名的理学家。
肃顺大家都知道,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郑亲王端华之弟。咸丰初,以敢于任事渐受重用,与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同为咸丰帝所信赖。肃顺时任户部尚书
王闿运接到胡林翼的信后,不敢耽搁,当天就找机会,把官文参劾左宗棠的内情跟肃顺讲了一遍。
肃顺却告诉王闿运,皇上让官文来查办这件事,别人不好说什么。不过,此时若有哪个人保左宗棠一本,事情恐怕就好办些。
王闿运连夜赶到郭嵩焘府邸,把肃顺说的话据实相告,让郭嵩焘作速函告曾国藩,请曾国藩快想办法。曾国藩做过十几年的京官,官至二品侍郎,
郭嵩焘不敢耽搁,连夜给曾国藩写信。
王闿运这个时候,有关樊燮的第三个圣旨到了长沙:
骆秉章奏查明总兵各劣迹实据,并有侵亏营饷重情,请拿问提讯一折。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有署内差役冒领兵粮、摊派养廉、盖造房屋,并演戏赏耗、开销公项各劣迹,前经谕令骆秉章查明参奏。兹据奏称该员种种劣迹均有确据,且擅提廉俸,数至盈千,悬款无着。署中一切使用,复提用营中银钱至数千之多。实属恣意侵亏,大干功令,亟应彻底追究,以儆官邪。樊燮著即行拿问,交骆秉章提同人证,严审究办。并著湖北督抚饬查该员现
官文无奈,只好命人又把樊燮送回长沙,交骆秉章究办。
樊燮回到长沙不久,就派人给官文送来了《已革永州镇总兵樊燮为参案情节重大,首府饬令改换亲供,实保员弁串通文员挟嫌陷害事抄呈状》,对骆秉章给自己定的罪名,极力辩白。
官文到樊燮的呈状后,第二天就拜进京城。

曾国藩过郭嵩焘的信后,经过深思熟虑,写了这样一篇折子:
湘勇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所向克捷,虽由曾国藩指挥得宜,亦由骆秉章供应调度有方,而实由左宗棠运筹决策,此天下所共见,久
折子下面没有落款。
曾国藩的这篇折子,由快马送进京城郭嵩焘处。郭嵩焘揣上折子就进了同
潘祖荫完折子,稍一思忖,提笔便
有人难免要问:曾国藩写的奏折,如何自己不具名,倒要让他来具名呢?
潘祖荫是江苏吴县人,字伯寅,咸丰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期满授检讨,累官侍学士。潘祖荫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三朝老臣,已作古的状元大学士潘世恩。潘世恩本人亦素有才名,生前很讨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的喜爱。曾国藩与潘世恩交厚,与潘祖荫也有交往。
关于官文参劾左宗棠这件事,如无询旨,曾国藩不能上奏为左讲话。一则曾国藩远离湖南正
曾国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让文名鼎盛的潘祖荫作自己的代言人。曾国藩这么做,是不想让大清国浪费了左宗棠这个人才。
咸丰帝完潘祖荫举荐左宗棠的折子后,当晚就把郭嵩焘传进宫。
咸丰帝问的第一句话:“左宗棠所以不肯出,系何缘故?”
咸丰帝问的第二句话:“左宗棠才干是怎样?你能不能劝他出来?”
郭嵩焘是这样回答的:左宗棠“自度秉性刚直,不能与世合。
又说:“左宗棠才极大,料事明白,无不了之事,人品尤极端正。”
顿了顿,郭嵩焘接着说:“左宗棠为人是豪杰,每言及天下事,感激奋
按《左宗棠年谱》记载,两个人对话的确切时间,是咸丰八年的十二月初三,按公历推算当是1859年的1月6日。
樊燮此时已经离开湖南,由骆秉章派员押进京城。
经过骆秉章、曾国藩、胡林翼、王闿运、肃顺、郭嵩焘等人全力斡旋,左宗棠总算化险为夷。左宗棠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头上的四品顶戴,却没了。左宗棠等于从起点,绕了一大圈儿,又回到了起点。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正月,左宗棠感于前路渺茫,大志难展,遂决定离开骆秉章,准备进京参加会试。
左宗棠于是将家事略作安排,便由长沙启程北上,取道湘阴岳州、荆州,赶往京城。
从咸丰二年八月“缒城而入”,进入湖南巡抚衙门做幕宾,到咸丰十年正月,左宗棠给人做了将近八年的幕僚。
四十九岁的他彻底绝望了。可他就是不服气!这也是他为什么执意要离开骆秉章,决定进京会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