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俄签约毕,李鸿章一行又踏上征程,相继访问了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英属加拿大等几个与中国通好的欧美国家。李鸿章访问的第一站是德国,李鸿章对德国制造的军火印象颇深。他到德国想访问俾斯麦,交流、学习强国之道。
一
当时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二世因德国扩张殖民地的事,意见相左,已经被罢官赋闲
毕士麻(指俾斯麦)相王阁下久挹,大名镇越海国,每恨东西暌隔,会晤无由。何期垂暮之年,忽有绝域之使,遂于并世,得接伟人,实为天假奇缘,自谓此行不负。弟于六月十三号,税驾柏林,现
李鸿章与俾斯麦号称“铁血宰相”的俾斯麦,先后
据德国史料记载,李鸿章到德国访问,是汉堡商会主动邀请的,目的是想和中国多做生意。出乎预料的是,李鸿章要求拜会俾斯麦,这使德皇颇为不快,但又无可奈何,而俾斯麦则高兴异常。
这是一篇通过一八九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李俾会见”亲睹者口述综合出来的资料,文章名为“李鸿章
序言里还说:“他长期主持外交政策,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1896年,他代表中国皇帝赴莫斯科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接着访问欧洲。他
俾斯麦以最高礼节迎接李鸿章。
“副国王”李鸿章和他的随从1点49分抵达。俾斯麦
一开始,两人长时间坐
俾斯麦也回敬说:也很高兴能招待一个建立伟大功勋的总督。李鸿章谦虚地表示:不能与阁下相比,您的贡献有世界意义。
到吃饭的时候,俾斯麦不让李鸿章的随从搀扶李,而是亲自扶着李的手臂走到饭厅。俾斯麦挺起胸脯,两眼炯炯有神,显得骄傲和自信。
李鸿章说:三十年前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就仰望俾斯麦大名,缘悭一面,如今总算如愿以偿。俾斯麦设法摆脱这种恭维,就换个话题说:“我已不如前,我已经老了。”
李鸿章立即关心地问俾斯麦的健康,什么地方不舒服?平日做些什么?俾斯麦笑着回答说:“什么都不做,不愿再找气受。我目前一身轻,只是一个村夫,喜欢到森林和四野去散步,不再问政。”
“副国王”转而与俾斯麦的儿子赫伯特·俾斯麦谈话,问他
……
谈话进入正题。李鸿章说:“我这次很高兴来到您这里,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请问是什么问题?”
“怎样才能
“
李鸿章说:“
俾斯麦回答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
李鸿章问:“如果皇帝一直受其他人影响,接受他人的意见,那我怎么办?每天都有一些麻烦,让做臣子的很难开展工作。”
俾斯麦伯爵忽然用了一句法文:“tout comme chez nous(跟我们这里一样)。”接着又用德语说:“
李鸿章笑笑说:“但您有一个坚强的性格,难道都能够平和地化解这些矛盾吗?”
“对贵妇们我一直是很有礼貌的。”俾斯麦说,“怎样能够把上面的旨意贯彻到下面,而让下面服从呢?军队决定一切,只要有军队就行。”
俾斯麦继续解释说:“兵不
李鸿章回答说:“我们有的是人,就是缺少受过训练的部队。现
俾斯麦说:“问题不
俾斯麦表示,他对中国很关心,而且一直愿意和中国建立密切关系。接着,他开始和德国驻中国大使交谈起来。
访问荷兰时,
李鸿章一行又匆匆赶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英国。他对英国早就心驰神往。
与女王告别后,
二
即将出访美国的李鸿章,与美国前任总统格兰特颇有渊源。格兰特任职期满后,偕夫人茱莉娅周游世界,于1879年5月抵达中国,格兰特夫妇先是游历了上海,继而抵达天津。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为表地主之谊,特意
据说,美国总统格兰特到天津访问时,李鸿章看到格兰特的名贵手杖,反复赏玩,爱不释手。格兰特见此情景,知道李鸿章喜欢这根手杖,就说:“中堂既然喜欢这根手杖,我本当奉送。但这根手杖是我卸任时,全国工商界赠给我的,这代表着国民的公意,我不便私自转赠。等我回国,征得大家同意后,再奉寄致赠。”李鸿章立即致谢道:“不必不必,我不过随便玩玩而已。”
这次欧洲之旅,李鸿章特意到纽约访问,想和老朋友格兰特见上一面,但格兰特已经过世十年了。李鸿章深表遗憾,特地探望了格兰特的遗孀朱莉娅。朱莉娅设宴款待李鸿章。朱莉娅即把丈夫的手杖立于台上,向出席者讲述了丈夫与李鸿章的交往和友谊,也和盘托出这根手杖的故事。然后,朱莉娅面向大家说:“今天适逢李先生来访,故特恳问大家:诸位是否同意把这根手杖转赠给李先生?”她说罢,满堂的出席者一致鼓掌赞同。于是,朱莉娅当众双手举杖,奉赠给李鸿章。李鸿章深受感动,回国后,视同至宝,须臾不离身。
关于手杖相赠的事,对李鸿章来访事无巨细都报道的《纽约时报》,并没有明说。但我们却
而《纽约时报》的描述是,拜谒陵后,李鸿章才第一次见到格兰特夫人,相见时才相互赠送礼物。《纽约时报》说:
当尊贵的清国宾客进入将军安息地时,场面非常感人……他很虔诚地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十七年前与将军亲切会晤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结束这天的国务活动后,这位清国使臣造访了格兰特的寓所,
专程从乔治湖赶来的格兰特夫人见到李总督非常高兴。他向她充分表达了问候之情。离别时留下了纪念品,并接受了夫人回赠的珍贵礼物。
李鸿章以大清国第一名臣的身份游历欧美各国,引起各国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的极大兴趣;他每到一个国家,人们无不争相一睹风采,争相与他合影留念,以至出现了李鸿章热。李鸿章访问欧洲也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极大关注。得知李鸿章访问结束,回国途中将路过横滨的消息时,日本天皇带着首相伊藤博文,以及陆奥宗光等大臣,早早便等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曾经表示“终生不履日地”。他做到了。
李鸿章的名气太大了,大清国四十年来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中,几乎大半出自这个人的手笔。
著名欧洲雕塑家f.r.kaldenberg
该雕像排
毋庸置疑,
十月中旬,李鸿章一行人众回到京师。
这次欧洲之行,李鸿章不仅“博考诸国致政之道”,还参观考察了一些国家的轮船制造业、厂矿企业,乃至一些市政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