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我,大汉使臣,请万邦赴死 > 第81章 想狡辩?没门!
    随着安国少季声音的逐渐昂,刘彻的心情却是被这一字一句拖入了深渊。



    安国少季第一次将儒生招抚的真相撕开来给刘彻看。



    刘彻一时间有些恍惚。



    他知道儒生招抚不太现实,即使拿来了五十张降表,也觉得招抚这事的效果,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刘彻万万没想到,这五十张降表,竟然耗费了万万钱。



    万万钱,就换来了五十个戎人小部落的效忠?



    而且这帮儒生竟然为了拿钱给戎人,仍由陇西旱灾蔓延。



    刘彻一时间感觉气血翻涌。



    尤其是安国少季的质问。



    给这么多钱的物资给戎人,是嫌弃他们下次入侵不够猛烈吗?



    刘彻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一股被欺骗的感觉,内心泛起。



    万万钱啊!



    这些儒生怎么敢用这么多钱,去换几张降表的!



    他们怎么敢放任灾民等死的!



    侍奉在刘彻身旁的大行令光,见天子面色潮红,知道这是天子发怒了。



    震惊于儒生大胆的同时,却是挺身而出,为天子辩解。“招抚之事,亦是国朝首举。有所靡费,也是正常。这钱也不算白费,起码让我们知道了,招抚之计,行不通。”



    大行令光看着安国少季激愤的神情,心下暗叹。到底是年轻,犯言直谏也不算什么,但你不知道天子不能有错吗?



    何必非要让天子背上这锅。



    安国少季见大行令跳出来,维护天子,不觉得有意外。



    目标分明的安国少季,直接无视了大行令,对着刘彻开口道。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今儒生为五十降表,耗费万万钱。陇西之民,饿死无算。”



    “陛下”



    “值否?”



    安国少季今天集火的对象就是刘彻。



    大行令的帮助刘彻甩锅,那自己就把汉文帝搬出来。



    汉文帝当年欲筑露台,却因要耗费百金,而舍不得。你刘彻当真比你爷脸还大吗?



    百金,不过一百万钱,和儒生招抚的万万钱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果然,文帝筑露台之事一出,大行令光也一时语塞。



    韩安国和李当户更是冷汗直流。



    韩安国一路走来,对安国少季耳提面命,就是为了招抚这事,在觐见时被揭破时,把皇帝摘出去,大家面子上好看点。



    然而,安国少季一句“陛下,值否”



    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天子。



    刘彻此时神情如常,但颤抖的嘴唇显示出了刘彻内心的惊涛骇浪。



    大行令光的借口,让他从被儒生欺瞒的愤怒中缓过来了一些。



    结果又被安国少季搬出汉文帝来,怼在了脸上。



    刘彻当然知道不值。



    但作为天子,不能有错。



    不值两個字却是不能由他自己说出来的。



    “今时不同往日,我朝休养生息六十余载,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陛下欲借儒门,革新新政,立明堂,变法度,哪一件不是功在千秋之事,哪一件不是万万钱能够完成的?”



    “就算儒生在陇西犯下了些许过错,陛下如今得知,只要施以恩德,以太仓之富,霎时间便可平复陇西灾情。”



    大行令光绞尽脑汁,想了许久,才想出如何面对安国少季的诘问。



    既然不能置喙文帝,那就以今时不同往日来说。汉初穷困,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节俭一点也很正常。



    但是如今天下休养生息了六十多年,太仓的粮食已经有放坏掉不能吃的,府库的铜钱多到穿铜钱的绳子都开始腐烂。



    如今正是变革法度,需要花钱的时候,万万钱不算什么。



    安国少季强行将儒生的招抚和天子绑定,那想要维护天子尊严,只能顺带着连儒生的错误,也一起掩盖。



    儒生犯错了,不要紧,反正大汉有钱。



    至于陇西灾民嘛,天子出手,更是小问题。



    韩安国听到大行令光中了安国少季的语言陷阱,再次将天子和儒门联系在了一起,面如死灰。



    多花点钱算什么,儒生更可恶的罪行,还没开始说呢。



    同时看向了安国少季一眼。



    你丫是真的准备对着天子怼啊。



    这也是你算好的吗?



    安国少季看了看眼前须发皆白,为儒生辩驳的大行令光。



    眼前这老头,也不知道是单纯的蠢,还是和儒生有勾结。不过既然还想将天子和儒生勾连在一起吗,那更好。



    “戎人暴乱,汉民多有罹难。夏宽严令陇西诸军复仇,士卒多怨怒。”



    “允吾部以汉民头颅筑京观,边军忍无可忍,平灭允吾部落。斩首三百余,自身无一损伤。



    “此等大功,太中大夫夏宽视而不见。以招抚不顺,边卒违法。斩杀立功军官五人,杖毙有功军卒五十。平灭允吾部的军卒,除史寅随我出使,逃出一劫。余者皆罹难。”



    “我汉家,何时有斩杀军功士卒之例?”



    “边军性命,在陛下眼中,不如招抚之计?”



    “汉家军功,在陛下眼中,不如儒门之术?”



    这些边军在官方的记载中属于死亡。刘彻不知这些军卒被安国少季救回,修习多年的帝王心术也救不回脸上狰狞的表情。



    汉家以军功为本。



    斩杀军功士卒。



    这是动摇汉家根基的事情。



    夏宽居然就这么做了。



    做得如此理直气壮。



    刘彻知道,汉家天下传承到自己这一代,是注定要一改守势,建立万世功业的。



    对内,刘彻选择了儒术,对外,则要依靠汉军和军功爵制。



    然而,自己信任的儒家,刚刚登上朝堂,刚刚掌握大权,就立刻打断了支撑自己雄心壮志的另一条腿。



    他们怎么敢的!



    “我大汉军法严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太中大夫想来不会随意斩杀军功士卒,定然是这些军卒犯了军法,没犯军法,就算太中大夫想惩罚他们,也没有理由”



    大行令光知道天子有多么看重儒生,此刻依然不知死活的为儒生开解。



    因为犯了法,所以即使有军功在身,也要被处罚。



    这话表面上似乎有道理,但在大汉却是不成立的。



    因为目前的大汉,勋贵依然是朝廷支柱。,



    勋贵们正是因为军功在身不会被处罚,才骄奢淫逸,违法犯罪。



    在大汉,军功很多时候,就是特权。



    大行令光这是没办法洗地,只能颠倒黑白硬洗。



    就连太皇太后都看不下去大行令光的话,一脸不悦之色。



    面对这种强行洗地的操作,安国少季冷笑一声。



    从怀中刚掏出了一卷帛书,一张布防图,和一块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