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修真小说 > 道君:从万劫金书开始 > 第三十二章 神功暗机遇桃园
    这清霄玉书正如少明大真人所言,是太岳剑派的开派祖师得了这本神功之后,炼就一身惊天动地的大法力,由此开创了一方道派。



    只是太岳剑派的开山祖师虽然能练成此功,可那是因为他气运惊人,又惊才绝艳。而后进晚辈,却未必有此能为。



    由于此等神功,实在艰深奥妙,寻常修士根本修行不得。



    所以太岳剑派的二代祖师跟同辈高人,便又另行阐述,开创了紫霞太乙功等绝学,这便是“三功四经”的由来。



    等到后来,太岳剑派的门楣愈发广大,十之八九的太岳门人,连紫霞太乙功都修行不成。



    续代的祖师们,便又逐渐推陈出新,简化功法,以让更多门人可以修行适合自己的玄功。



    况且于太岳诸位祖师们而言,随着门庭广大,弟子越来越多,难免良莠不齐。



    尤其是太岳剑派鼎盛时,弟子动辄数万、乃至十万。门内根本功法,便不能轻传。



    太岳剑派各位祖师,都是称雄一世,纵横一方的巨擎,对于人心叵测,自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有深刻体会。



    玄门虽有手段掣肘门人,但正教毕竟不是魔教,不能动辄以生死去拿捏弟子,所以这便有许多不便之处。



    为此,也就有了各级弟子之分。



    而门人弟子划分等级,固然是出于弟子本身根骨、前程,但也需要考虑弹压怨怼,更要防止旁支夺嫡。



    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使本门绝学,不致外传。避免为对家敌手所知,进而钻研出克制法门。



    故而,在这些内外考量下,太岳剑派历代祖师,便将高深法门,珍藏不宣。



    甚至于清霄玉书这等号称直指合道的镇派神功,寻常弟子更是闻所未闻,只是在历代掌门之间嫡传不二。



    而这清霄玉书的无穷奥妙,从少明大真人口吐清霄玉书的法门之后,那一字一句不仅在识海之中化为金书玉字,讲到妙处,更有祥云蒸腾,金花涌现,引发种种异象,便可见何等奥妙。



    陈玄观听得如痴如醉,早在不自觉间,开始运转《清霄玉书》之中的“合气境内炼篇”,开始运炼真气。



    不过半晌,陈玄观心知,如是按照清霄玉书的法门,继续修炼下去,不过半载,自家这一身先天真气,便能彻底质变,犹胜当初数倍不止,而如果长期如此修炼,那等妙景,他却是不敢忖度了。



    “一时,有虚含道君问清霄北化乾浮大圣,炼炁虽下境,却为长生初演,用何种妙旨开演,参得脱假入真之门?”



    “乾圣笑曰‘霞光天地行,紫气生其中。一啄一饮去,万岁坐忘中。’”



    然而在陈玄观默运玄功,将身外抛之脑后,全然忘记自己身处识海之时,那少明大真人的身形之上,却有无数虚线已经紧紧钻入陈玄观的“真识身”之上!



    玄门修行,不到金丹,则三魂七魄仍然驻于识海之中,若非修行人士等,这便是十具“魂魄身”。



    但玄门修行之人,自入合气境开始,便有天地元气温养,先天、后天真气洗炼反馈,神识自成。



    这三魂七魄在识海之上,便能化成“真识身”。



    只是这真识身,其实虚有其表。一旦先天真气耗尽,神识难聚,这真识身也就自然溃散,重新化为十具魂魄身。



    但这也就意即,陈玄观在这识海的真识身,其实就是他的三魂七魄所化!



    而眼下,却已经悄然被少明大真人的莫测虚线,给死死缠住,他却犹然不知。



    少明大真人似是被困镇海碑之上七百余年,此时竟然收拢不住心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心中笑道:“小儿辈哪知清霄玉书的奥妙!本门为防神功泄露,在经句上自开派至今,设下不知道多少暗门!”



    “莫说你区区一个合气境的小辈也敢与闻,就算是元神真人十分警惕防备,可只要按捺不住听了许多暗门关窍,却无本门掌教符印守护心神,也要沉魄迷魂,任我摆布!”



    自以为七百年的苦囚即将结束,自家可以夺舍重生,少明大真人便有些按捺不住,就连讲经的声音,都出现浮动,显现出心神越发不定来。



    但少明大真人毕竟是活了三万多年的太乙境大真人,当下察觉自己心神摇动,就立刻稳定道心,暗道:“几百年都枯坐了,可不能败在操切上,且静气。”



    “咦!不对。”少明大真人惊愕的看着识海中央,只见陈玄观那被万千虚线缠绕住的真识身,他竟然有些看不透彻了。



    ——



    ——



    沉入修行的陈玄观,只觉得身体被莫名伟力一转,俄而眼前天光大亮,将他从定境之中推出。



    看着眼前的满目桃林,陈玄观只觉得满脑疑惑:“我就修行一下,老祖这是把我干哪儿来了?我这还在太岳剑派吗?”



    只见此处桃园,却跟陈玄观以前所见的桃园全然不同。



    地面之上,全由白玉板拼成,桃林虽然满目都是,好似自然生长,却又留出来曲径小道,桃花更是在无风时刻,亦时时飘然散落。天际之间,虹光漫放,而流萤遍地,端是一派仙家气象。



    而在桃花桃林之后,隐隐约约可见一座小楼。



    那小楼四面无墙,只有一面面薄如蝉翼的织纱帘幕垂下,可以看到里面有两人相对侧坐,一位高冠大袖的道人,手捧着一卷经书,向面前的小道童讲解着。



    “奇了怪也,我与小楼之间,明明相隔遥远,却恍若近在眼前。明明相隔桃林,却又好似见于群木之间。”



    忽有一道桃花香气,飘入陈玄观的鼻中,他猛然一个激灵,心思顿时澄清。



    “是了!我本在霞光池前运炼霞露菁英,这本就是在定境之中!而后却被少明大真人拉入识海之中。



    “然而识海之中的,那是真识身,又如何入得定境?定境之中,又如何再入定境!”



    “我居然沉迷虚妄之中,而犹不自知,还自以为心中警惕完备,没有被人趁虚而入!”



    “只是这又是何处?我本在定境之中,又被扯入识海幻境,又于识海幻境被拉入虚妄定境,眼下怕就是从虚妄定境之中,进入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