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秘事第三部 > 第2章 各路诸侯集结完毕
    马超此时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他知道自己对抗曹操与其他诸侯对抗曹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其他诸侯并没有什么人质在曹操手里,虽然韩遂表面上把儿子押在了曹操那,但那却根本不是他的儿子。



    而马超的父亲、兄弟,以及全家老小却都在曹操手里攥着。



    马超对曹操的态度,也决定了曹操对马超家人的态度。



    所以马超公然提出对抗曹操,就必然会遭到众人的非议。



    但他又没法跟别人去解释自己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跟外人说了之后,不但别人帮不了他什么忙,还会嘲笑他和马腾,对他们说三道四、议论纷纷。



    为了给母亲报仇雪恨,也为了给自己讨回公道,马超觉得别人怎么看他,或是背后怎么议论他,也都无所谓了。



    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够达到目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尽管去说好了。



    关中的这十路诸侯结盟之后,便按照韩遂的吩咐,把自己的兵马都囤积在了潼关一带。



    所谓关中,指的是四关之中,东面是潼关,西面是散关,也叫大震关,南面是武关,也叫蓝关,北面是萧关。



    东面除了潼关之外,还有黄河天险可以据守。



    西面除了散关之外,还有陇山和六盘山可以据守。



    南面除了武关之外,还有整个秦岭山脉可以据守。



    北面除了萧关之外,还有子午岭和黄龙山可以据守。



    自古以来,关中便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意思就是说用两个人把守关卡或要塞,便可抵挡住百人的侵袭。



    当年的秦国就是在关中这个地方,最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汉高祖刘邦也是以关中为根基,利用关中天然的地理优势,最后建立了大汉王朝。



    还有当年的董卓,在洛阳被十八路诸侯打得节节败退,最后迁都长安,进入了关中地区,使得各路诸侯无法再扩大优势。



    中原地处关中的东部,如果曹操的兵马想要进入关中的话,也只能从东部进入。



    而从东部进入关中的话,只有两条行军路线:一条是从北路的蒲坂津西渡黄河,然后再南渡渭水;另一条是直接从潼关进入。



    但如果关中的守军不给曹操行方便的话,这两条路都很难走。



    若是走北路的话,既要渡过黄河,又要渡过渭水。



    守军只要在黄河对岸或是渭水对岸设下埋伏的话,只怕将士们还没上岸就要全军覆没。



    若是走潼关的话,那就要进行强攻。



    但潼关的地势很高,比普通的城池还要高出很多。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攻打普通城池的话,兵力都要在守城兵马的五倍以上,那么攻打潼关的难度可想而知。



    关中地区少说也有十几万的兵马,曹操若是从潼关强攻,别说是很难攻得下来,就是攻下来了,也会伤亡十分惨重。



    韩遂让各路诸侯把兵马都调到潼关一带,就是想让他们守住潼关和渭水这两条进关线路。



    但令韩遂没想到的是,各路诸侯的兵马源源不断地来到了潼关,几乎是倾巢而出。



    其实潼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完全没必要来那么多人。



    而防守北面的渭水也用不了多少兵马,正所谓半渡而击之。



    如果想阻止曹军渡过渭水的话,只需在岸上提前设下弓弩手,曹军渡到一半的时候便万箭齐发,他们就根本上不了岸。



    关中军向来弓马娴熟,人人都是神射手,还怕曹军能强突进来不成。



    所以渭水有一两万精兵强将把守,便足以抵御曹军。



    但各路诸侯的想法却并不是只为了抵御曹军。



    一方面,他们觉得曹军远道而来,长途跋涉、鞍马劳顿,必然没什么战斗力。



    而他们则是守家在地、以逸待劳,再凭借潼关和渭水的天然优势,打败曹军完全不成问题。



    在自己家门口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也可以展示一下自己所部的实力。



    而且击败的敌人又绝非等闲之辈,而是大名鼎鼎的曹操。



    所以各路诸侯都准备大显身手,好提一提自己的声誉和身价。



    另一方面,一旦打了胜仗,随之而来的就是捞好处。



    曹操的兵马是朝廷的正规军,部队各方面的配备肯定都十分精良。



    等打败了他们之后,就可以抢到大量的粮草、军械、辎重、俘虏,甚至是女人。



    这么多的好处,谁不积极参与简直是天大的傻子。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他们也想向韩遂示好。



    韩遂在关中待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大家公认的老大,就连大名鼎鼎、骁勇善战的马腾最后也认怂了。



    这次韩遂又当了各路诸侯的盟主,所以大家都想趁机讨好他。



    韩遂让大家把兵马调到潼关一带,如果谁的兵马来得少了,那就是不给韩遂面子。



    谁的兵马来得多,也说明谁越坚决贯彻执行韩遂的命令,越给韩遂的面子。



    基于这几点,各路诸侯便争先恐后、不甘人后地都把所部兵马悉数调到了潼关一带。



    于是大量人马陆陆续续地赶到了潼关,短短几天时间下来,那里便集结了十几万人。



    韩遂戎马一生,自然也知道不让曹操进关中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



    但他不但不计较,反而还很满意。



    这也说明了各路诸侯还是很给他面子的,自己随便一句话,就来了这么多人。



    正好这次曹操来了,也能让他见识一下自己在关中地区到底是什么样的分量。



    你曹操不是朝廷的丞相吗?



    那我韩遂就是关中的土皇帝!



    你曹操官儿再大,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我韩遂在关中地区则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所有兵马集结完毕之后,大家便开始等着曹操大军的到来。



    然而一连数日过去了,无论是潼关,还是渭水,都毫无动静。



    不但各路诸侯们着急了,就连韩遂也着急了。



    这曹操到底是来不来呀?



    借道关中是确有其事,还是他随口一说呢?



    如果他不来的话,那大家岂不是白忙乎了一场?



    如果他来的话,到底什么时候才来?



    诸多问题一下子都冒了出来。



    马超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草率了,只盼着曹军能够早日出现在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