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御膳厨娘有读心术(美食) > 第92章 结局(下)
    第92章 结局(下)

    朱巡记得前几日的叛乱, 京城大乱,皇宫大乱,大理寺被劫, 父皇危在旦夕, 一切都让人措不及防。

    而后就是四天四夜的对峙、奋战。

    那个时候他尚且稳如泰山,此刻在听赵溪音说她全都知道了,却犹如怀中揣着千万只兔子,跳得人几乎窒息。

    他好几次深呼吸, 才把话郑重问出口:“赵溪音, 你愿意做我唯一的太子妃吗?”

    比起朱巡的害羞,赵溪音竟然好多了,她抬头直视眼前的男人, 笑着点点头:“好。”

    按照流程,她觉得下一步他们该紧紧拥抱, 正等着, 突然瞧见朱巡身子一晃,脚下不稳。

    赵溪音连忙搀扶住朱巡:“是不是哪里受伤了?”

    朱巡大鸟依人地靠在赵溪音怀里,轻轻摇头,嘴角挂着幸福的浅笑:“我就是、心跳太快,站不住了。”

    赵溪音:“……”

    这还是街头那个横刀立马的皇太子吗?-

    两日后, 大朝会。

    乾清大殿经历一场叛乱,再次恢复了庄颜肃穆的面貌,为了显示天家威严不容侵犯,这次的大朝会格外隆重,七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到场。

    朱明哲龙袍流冕加身, 端坐在最高处的龙椅上,他毕竟才四十多岁, 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血战后,精神头丝毫不见萎靡,反而更加稳重、严肃。

    任何人看了朱明哲的状态,都不会怀疑这为皇帝至少还能在位十年。

    三声吾皇万岁后,开始了今日朝会要议的事,叛乱后的朝会,最先要议的事情当数叛贼的处置。

    梁将军出列回禀:“钱家老老小小十余口人全部押送刑部天牢,庆王和贵妃暂押大理寺大牢,叛贼还在审问,供出的同党正在逐步捉拿。”

    这话一出,大殿上和钱家并无往来的人镇定自若,但凡和钱家有牵扯和来往的皆是面色巨变,生怕天牢里那位吐出自己的名字。

    朱明哲问:“同党都有谁?”

    梁将军说:“端侯、薛侍郎……”

    他一连串念出十来个名字,活像阎王点名。

    既然叛乱已平,朱明哲径直下结论:“钱家满门抄斩,其他党羽流放五百里,永不许再入京。”

    钱家是叛乱之首,满门抄斩在情理之中,同党却只被流放,可见皇上的仁慈之心,这么处置也算妥当。

    “是!”梁将军拱手,“请示皇上,庆王和贵妃……该如何处置?”

    钱家只是臣子,这两位却是皇上实打实的血亲。

    朱明哲膝下单薄,只有三名皇子,老二竟还参与谋反,让他怎么不心痛?

    他轻叹了口气:“朱迁革王位,终身幽禁大理寺,至于钱氏……去贵妃之位,幽居冷宫终老吧。”

    处置血肉骨亲总让人心痛,但朱明哲身为皇帝,这些都是该有的决断。

    至此,太子党和庆王党之争彻底落下帷幕,皇太子朱巡将是唯一不可动摇的储君。

    “罚”后便是“赏”。

    这场祸事中,朱巡无疑是立下了首功,是他带领东宫侍卫最先护住乾清宫,和朱迁的兵力血战,才为梁将军的到来赢得宝贵的时间。

    朱明哲欣慰地看着大儿子:“巡儿,你是首功,想要什么尽管跟父皇说。”

    朱巡拱手:“承蒙父皇看重,儿臣已经是无可复加的太子,并不想再讨要赏赐。”

    这番话说的朱明哲心中宽慰,经历庆王造反之事后,皇子们越安分守己,他才越安心。

    朱巡继续说:“只不过孩儿也到了成婚的年纪,唯一的请求便是请父皇指婚。”

    朱明哲哈哈大笑,儿孙成家立业是任何长辈都喜闻乐见的事,也算是大喜事,这点要求他自然欣然答应:“好小子,从前朕多番想给你指婚,你都以政事为重拒绝了,今儿怎么突然开窍了?你看上哪家姑娘了,尽管说来,父皇亲自为你下聘。”

    朱巡抿了下唇:“是尚食局的赵尚食,赵溪音。”

    别说朱明哲愣住,就是满朝文武也都错愕。

    赵溪音是什么身份,即便差事做得再好、再被皇上看重,也只是个女官,虽然已经官至四品,比在场许多男人的官职都高,但配给皇太子还是远远门不当、户不对。

    朱明哲本以为朱巡要找个官家的女子为妃,好弥补皇后在朝中无势力的局面。

    朱巡郑重附身倾拜:“父皇,经朱迁一事后,儿臣深刻觉得身为皇子切忌与朝臣太过亲近,赵尚食只是后宫女官,不涉前朝之事,且家世清白,儿臣觉得她是最佳人选。”

    这是他想了许久的理由,也是皇上拒绝不得的理由,只有这样说,才能顺利娶到赵溪音。

    朱明哲果然被说动,若是朱巡真的娶了高官家的女儿,他还真要有所防备。

    可是……

    “赵溪音的身世也太差了些。”他有些头疼,先前提拔赵溪音事,他就了解过那姑娘的家事,父母和离,母亲经营着一家铺子,这样的商贾之家怎能当太子妃?

    “就不能换个姑娘吗?”朱明哲嘟囔道。

    朱巡态度很坚定:“父皇,赵尚食是儿臣所钟爱。”

    朱明哲叹了口气,他这辈子没有特别钟爱的女子,娶皇后也是因为她端庄大方,有正房嫡妻的气质,后续封的嫔妃,也只是为了皇家开枝散叶罢了。

    正当此时,李国相站了出来:“皇上,臣有一法,或许可以两全其美。”

    “国相请讲。”

    李国相说:“臣愿认赵溪音为干孙女,让她以相府孙女的身份嫁到东宫为太子妃。”

    他早就想认下赵溪音这个开心果了,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相府孙女,这个身份倒是尊贵许多,而且只是“干孙女”,也不必担心太子和朝臣家结了姻亲,果真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朱明哲这下满意了:“李国相真是朕的谋算子啊,只是让你为了太子的婚事贸然认孙女,是匆忙了些。”

    李国相满脸的笑都藏不住了:“老臣孙辈中没有姑娘,全是一下臭小子,赵尚食曾机缘巧合给臣送过几道食方,那真真是珍馐美味,得这个孙女,是老臣占便宜了。”

    朱明哲大笑,指着李国相道:“赵尚食这小姑娘聪明伶俐,又有一手好厨艺,老国相,果真是你占便宜了。”

    说起赵溪音的好,他突然就升起了攀比之心:“李国相得了个孙女,朕的家里缺得了个好儿媳,算起来,还是朕家里占便宜了。”

    李国相也笑起来:“确实是皇上您占的便宜更大。”

    朱明哲一拍手:“好,巡儿的婚事朕允了,定亲之事让礼部尚书好好操办。”

    朱巡噙着微笑,心里一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

    虽说德太后离世,全国上下都要守孝一年,这一年内不得办红事,但总可以先定亲,一年以后再大婚,他都等得起-

    前朝在论功行赏,后宫也有大喜事。

    皇后已经禀明皇上,劫后重生是大喜,不如大封后宫来个喜上加喜,朱明哲欣然同意。

    贵妃倒台,她的头顶再也没有阴云,总算能过安生日子了。

    皇后不是个善妒的人,说到底她和朱明哲的情分没那么深,所以乐得为嫔妃请封,对她来说,过好在后宫的日子比紧拔着那点恩宠有用得多。

    嫔妃齐齐聚在坤宁大殿。

    皇后面色和蔼地宣布封赏旨意:“宣妃晋宣贵妃,玉嫔晋玉妃,怡嫔晋怡妃,鲁婕妤晋鲁嫔,文才人、丽美人晋文婕妤、丽婕妤……”

    每位嫔妃都“升职加薪”了,虽说大家一起升,总体地位没有变,但重点是“加薪”了,品级升了,月例跟着升了,钱多了谁会不喜欢?

    众人开开心心地向皇后道谢:“谢皇上、皇后娘娘。”

    皇后拿出司膳司做得杏仁露招待大家,顺便宣布好消息:“还有一桩大喜事要和各位妹妹分享,巡儿,要定亲了。”

    这可算是大喜事,宫中孩子少,多少年没张罗过婚嫁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问:“是哪家姑娘啊?”

    “说起来,这姑娘你们都认识。”皇后买了个关子,才说,“是尚食局的赵尚食,赵溪音。”

    “啊?”

    坤宁大殿上一阵惊呼。

    “是赵丫头!这丫头竟然背着我要定亲了!”

    “对啊,音音也到年纪了,该嫁人了,我看太子殿下就不错,为人方正,音音眼光不错。”

    “可溪音只是女官,嫁妆会不会攒不够啊,不行,我一会儿就回去收拾些首饰,给溪音当陪嫁。”

    “对,赵尚食对咱们那么好,咱们送她一个十里红妆。”

    “……”

    大殿喧闹了好一会儿竟还没停下来的意思,皇后苦笑:“怎么本宫听着,你们不像为巡儿张罗,更像是为溪音那丫头张罗?”

    文才人、现在应该是文婕妤笑道:“皇后娘娘,咱们虽是太子殿下的庶母,更是溪音的娘家人,太子殿下有皇上和您撑腰,咱们可得好好给溪音撑撑腰。”

    皇后怎么会不知道赵溪音在她们心中的分量,什么娘家人婆家人,赵溪音可是她的儿媳,她玩笑道:“你们筹备的十里红妆,最后可是都要抬到我家里来呢。”

    “那没事。”宣贵妃说,“只要能给赵尚食长脸,风光出嫁,咱们的目的就达成了。”

    丽婕妤捂着嘴轻笑:“反正皇后娘娘大方,咱们失去的珠宝首饰,皇后娘娘满满就赏回来了。”

    要不说丽婕妤的小嘴讨人喜欢呢,皇后当即就想再来一次大封后宫-

    司膳司也来了旨意,赵溪音带着一众厨娘前来接旨。

    汤岱带来的旨意却让所有人震惊:尚膳监王监令厌恶军情,被砍头了,尚膳监中还揪出一众同伙,皇上大怒,下令革除整个尚膳监。

    “此后宫中便没有尚膳监了?”饶是赵溪音都有些诧异。

    汤岱点点头,开始宣读圣旨:“奉天承运吾皇,昭曰:尚食局屡立功劳,此后尚膳监、尚食局合二为一,更名‘御茶膳房’,又赵尚食拟写有关宫规、招录人数、官职拟定等……”

    尚膳监、尚食局合二为一,成为一处新势力,兼并两处共同的职责。

    历来诞生新机构,都要衍生新宫规、新官职,这些由赵溪音一手操办。

    尚膳监赶走很多人,司膳司的御厨顾及后宫还行,还要顾着皇上和太后的饮食,那就还得擢选新御厨,壮大御厨队伍。

    汤岱读完圣旨,笑容意味深长:“赵尚食,这可是天大的权力,您要好好用。”

    从今往后,往后尚食局再也没有对手,成了宫中独一无二的侍奉膳饮之处。

    赵溪音郑重道:“溪音,定不负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