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南心下一惊。
太皇太后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满皇后娘娘无子,还是不满皇上不愿选秀。
让自己入宫,是太皇太后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
墨南觉得此事有些棘手,稍有不慎,自己有可能就成为别人博弈的棋子。
怪不得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太皇太后这样失势十几年的人,若是想要用子嗣拿捏皇上和皇后,墨尧和内阁大臣恐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墨南见母亲的身形颤抖,有些担心。
颤抖也不过只是一瞬,穆夫人挺直了脊背,声音冷静克制:“为皇上分忧解难,自有内阁大臣和文武百官,如今山河永固,民安国泰,海清河晏。”
“皇上想来不再需要镇国侯府锦上添花。”
穆夫人抬起了头,直直的盯着太皇太后的眼睛:“至于小女,已有婚约在身,只能辜负太皇太后的抬爱了。”
太皇太后见穆夫人表情肃穆,态度坚决,抬起保养细嫩的手指细细打量,低低的道了句:“既已有婚约在身,那还真是可惜了。”
“抬起头来,让哀家看看。”
墨南知道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
墨南向前一步,站在了母亲的身前:“臣女墨南,给太皇太后请安。”
墨南抬起头,毫不避讳的看向太皇太后,任由太皇太后打量自己。
只一眼,太皇太后就闭上了眼睛,在睁开时,眼睛里已是一片冰冷:“你和你姑姑长得还真是像。”
墨南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臣女和父亲,母亲都有几分相似。”
说吧就站在那里,静静的与太皇太后对视。
太皇太后弯了弯唇角:“是个胆大的,这一点比你姑姑要强。”
“姜家是湖广有名的书香世家,你父亲为了你,还真是煞费苦心,如今看来,你被姜家教养的不错。”
“哀家这里还缺个抄经书之人,不知永安郡主可愿接下这差事,替你姑母尽孝。”太皇太后盯着小姑娘的眼睛,想要从中看出一丝慌乱或端倪。
令太皇太后失望的是,小姑娘的眼睛不见一丝慌乱,竟还染上几分笑意:“能替姑母尽孝,是臣女的荣幸。”
太皇太后定定看了墨南片刻,吩咐闻公公:“闻公公,哀家想抄些《地藏经》,等先帝冥寿时,烧给先帝,既然永安郡主想为先帝尽份孝心,你便领永安郡主去佛堂吧。”
穆夫人大惊。
先帝的冥寿可是在十月份,难道先帝冥寿之前,女儿就只能呆在这行宫中,和太皇太后这些对墨家恨之入骨的人在一起吗。
穆夫人不敢想,也不愿想南儿在这里会遭受什么。
穆夫人只知道,不能让南儿独自留在这里,今日太皇太后有备而来,恐怕就是为了扣下南儿。
也怪自己大意,觉得皇上把太皇太后困在这西山行宫十几年,太皇太后不敢在对墨家下手。
殊不知,宫中想要折磨人的手段,那可是数不胜数。
穆夫人伸手拽住了墨南的衣袖,看向太皇太后:“此事不妥,还请太皇太后三思。”
“怎么!连这点小事,你也要忤逆哀家吗!”太皇太后的声音里有了怒气:“来人!去把皇上给哀家请来,哀家倒是想问问皇上,可是连这点小事,哀家都做不了主!”
随着太皇太后的声音落下,哗啦啦,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顷刻间就把大殿围个水泄不通,大量身穿盔甲的士兵,团团的把穆夫人和墨南围在中间。
穆夫人还想要上前争辩,墨南给了母亲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把穆夫人护在身后:“太皇太后误会了,母亲只是有些事要叮嘱臣女,并不是要忤逆太后。”
“不若臣女送母亲离开行宫后,就开始抄写经书,不知太皇太后意下如何?”墨南嘴角含笑,一点不受周围士兵的影响,像一个晚辈给长辈撒娇般,向太皇太后提出自己的要求。
“果然聪明,哀家喜欢。”太皇太后看着墨南目露赞赏。
墨南把穆夫人扶上马车,看着马车离开西山行宫,才朝着闻公公道:”还请闻公公领我去佛堂。“
“郡主,这边请。”闻公公领墨南去了小佛堂。
西山行宫的佛堂,是一座三层高的小楼,佛堂周边古树参天,虬曲苍劲的枝桠,纵横交错。
佛堂的一楼供奉着释迦摩尼的佛像。
墨南顺着木质的楼梯,走上三楼,整个佛堂一个宫女和内侍都没有。
佛堂地势稍高,在三楼墨南几乎可以俯视整个西山行宫。
整个西山行宫都静悄悄的,只有东南角的一处院子,不时有人在院中穿梭。
墨南盯着那处院子看了片刻,问身后的闻公公:“闻公公,那处院子是何人居住,倒是与这行宫的有些格格不入。”
闻公公看墨南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把佛堂上下三楼看了个遍,对墨南倒也有问必答:“那处院落是太祖皇帝所设的藏书阁,里面有历代的珍贵之作。”
闻公公看着院中穿梭的众人解释道:“皇上命严阁老与翰林院众人修订《大周民生典》,想来是翰林院的众学士,在此查阅典籍。”
“翰林院的众位大人,有专门歇息之处,那处院落与佛堂的出入口,都有专人把守,郡主不用担心被唐突。”闻公公还以为墨南是担心被那些人撞见,这才出言解释。
墨南对闻公公,点了点头,回到一楼大殿的书案前,开始铺纸,研磨。
翰林院的人,不知大哥是否也身在其中。
墨南翻开《地藏经》,在纸上落笔,开始抄写。
闻公公等墨南抄完两页经书,才离开佛堂,回到太皇太后居住的长寿宫。
太皇太后半躺在临窗的大炕上,听到脚步声,头都没抬的问道:“人你看着如何?”
闻公公想到离开前,墨南那虔诚,认真的神态,动了几分恻隐之心:“人瞧着倒是有几分心思,毕竟年龄还小,镇国候夫人离开后,情绪倒是低了几分,人如今在佛堂规规矩矩的抄经书。”
太皇太后“呵呵”的笑了起来:“没想到,你也懂得怜香惜玉了。”
闻公公闻言”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太皇太后明鉴,老奴说的句句属实。“
“行了,起来吧。”太皇太后起身走向内室,边走边吩咐:“给浩哥儿带个信,让他明日一早来行宫。”
闻公公趴在地上,良久才应诺:“老奴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