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时分



    张浩家里的下人在主子用完午膳后,也开始进食。



    婢女小青和另一名婢女紫儿在后厨的院子端着碗吃着。



    她们的碗里是麦饭配一点青菜,以及还有一点主子吃剩的肉粒。



    婢女小青看着院子里的十几只鸡,说了句:“今日怎会买如此多的鸡,是否近来家中有贵客到访?”



    婢女紫儿吞下嘴里的饭菜后,说道:“我听说这些鸡是公子让买来犒劳我们,还一人半只鸡呢!”



    说话间,紫儿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她做婢女以来,就没有一次吃过半只鸡的,哪怕是过年也没有如此待遇。



    所以她才会那么期待一次吃半只鸡的样子。



    “犒劳我们,还一人半只鸡?”小青囫囵地咽下刚才还在咀嚼的饭菜:“你何处听来的



    我听阿三说的。”



    “不可信,不可信。”小青摇了摇头:“公子何时有如此善心会让人特地买鸡犒劳我等下人?况且一人半只鸡那可要好几百钱,公子怎舍得?”



    小青是甄宓的贴身婢女,所以她对于原主曹丕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在她印象中曹丕还是那个小气记仇的人。



    他平时不欺辱下人已经算不错了,体恤下人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我听说公子开的酒舍一天就赚了一千多钱,故此每人半只鸡犒劳我们。”



    小青并没有想每人半只鸡的事情,而是关注在酒舍一天赚一千多钱的事情上:“公子的酒舍一日就赚了一千多钱?”



    紫儿点头:“阿三是这样说的。”



    “一日一千钱。”小青咽了咽口水,她有些无法想象,这样赚下去,一辈子得积攒多少钱呢?



    紫儿又问道:“倘若这些鸡不是犒劳我们,那又是用来犒劳谁?”



    “谁知呢,反正不会是我等这些下人。”婢女小青用筷子捞起碗里的一粒肉末,



    肉末吃在嘴里,她瞬间心满意足。



    院子里的鸡反正不会在自己的碗里,就算到自己碗里也不过是主子吃剩下的,所以她也不多去想鸡的事情。



    在短暂的午休之后。



    张浩和张蓉等人又前往酒舍。



    到了酒舍,伙计们早已经在做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做好,酒舍就开始营业。



    今天客人来的比较快,半个时辰不到,就入座六十。



    又等了两刻钟,张浩见没人来就让张蓉上台讲书。



    中途是可以入场,但没几个人会中途进场,毕竟来这酒舍主要是听书,听书那肯定要从头听到位,在中间听起来那就听得自己稀里糊涂。



    要是有人当天没空闲来听书,他们也会找听过的好友来补全这一缺失的章节内容。



    等到张蓉一上台,还不等她拿起醒木,台下的人就已经安静下来。



    张蓉拿起醒木一拍,就开始今天的讲书。



    在柜台的张浩,依旧没有听书,而是数着刚才收的入场费。



    他想着,现在自己一共欠了陈有福两万六钱,如果每天都能收入一千钱,那自己一个月就可以还清对方的债务。



    等到陈有福的债务还清之后,就准备买下一间自己的住宅了。



    虽然说现在自己住的的地方是父亲让人安排的,自己是可以无期限住下去,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这房子肯定要还给别人的。



    东汉末年普通的一进院住宅大概是三千钱到一万钱,自己家里将近二十口人,住的是二进院宅子。



    二进院的宅子是就要一万钱以上了,所以自己肯定要拿出两万钱的预算来买宅子



    两万钱按照现在的情况也要赚二十多天,二十多天买下一套二进院的宅子完全能接受。



    这要是放在张浩的前世,赚二十天想买房子,想屁吃呢,买个墓地都不一定够。



    这时,他又想起了前世的家人。



    他越看讲台上的张蓉,越发的觉得亲近。



    既然回不去,那就在这里安一个家吧!



    …



    临近傍晚,



    酒舍里收完第二轮赏赐,客人们就陆续起身起来。



    慢慢地,场内就剩下一个年轻男子还坐着。



    他又坐了一会,等到张蓉从茅厕出来后,他就走上前追问着:“姑娘,你能否再给我讲一回,我还想听。”



    原本柜台前的张浩,以为这个人不长眼想要调戏张蓉。



    没想到他只是催更,于是笑了笑,继续数钱。



    张蓉摇了摇头:“这位公子,我们这酒舍每日就讲两回,要想听下回那就明日再来。”



    这时,年轻男子从衣袖里抓出几个钱:“姑娘,我不让你白讲,我付钱。”



    张蓉依旧摇了摇头:“这是我家公子定下的规矩。”



    年轻男子知道找错人,于是走到柜台前:“曹丕公子,你能否让姑娘再将一回给小人听?”



    “小人付你钱。”他说着又举起拿钱的右手。



    还在数钱的张浩被他打断后,就抬起头来看了眼他。



    这男子面相比较普通,除了左额头上那块拇指大的疤痕。



    “这位公子,小店的规定每日只讲两回,多的不讲。”



    “一日就两回哪够,再讲多一回吧。”



    张浩摇摇头表示拒绝。



    男子被拒绝后,也没有放弃,他考虑了一小会:“要不小人拿家中的医书给曹丕公子你交换西游记的章节?”



    “医书。”张浩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就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要那医书也没用,我又不通医理。”



    听到对方不要,男子就着急了起来。



    “曹丕公子,你有所不知,小人家那医书不是寻常医书,那可是神农留下的残卷。”



    “神农留下的残卷?”听到这个名头,张浩这才有了兴趣:“此话当真?”



    男子面对质疑,立马就开口道:“自然当真,小人家那医书就连樊阿都爱不释手。”



    “樊阿?”张浩一脸的问号:“此人是谁?”



    “樊阿是华佗之徒!”男子又问了句:“华佗,曹丕公子应该知晓吧?”



    “华佗我自然是知晓的。”张浩确认了一句:“那樊阿真是华佗之徒?”



    男子重重地点了点头。



    张浩没想到这小县城能遇到华佗的徒弟。



    与神农的残卷相比,张浩对华佗的徒弟樊阿更感兴趣。



    汉代的医疗水平不比现代,现代的大医院不是绝症都可以给你治好,而在知识比较封闭的古代,稍微一些疑难杂症就可以难住一大批大夫。



    况且历史上的曹丕还是个短命鬼,所以自己身边没有个神医怎么行。



    张浩可不想壮志未酬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