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朱厚照跑去了钟鼓司外厂查看报纸试印的结果。乾清宫里,弘治也拿了张纸仔细看着,正是前几日王惟清给赵氏送礼的帖子。
“字倒是不错,打探过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吗?”弘治问道。
“回禀陛下,打探过了,此女是功臣之后。高祖是成山侯王通,宣德三年坐弃交趾之罪夺爵,景泰元年起复,屡败瓦剌。
王通有二子,长子王琮天顺元年袭爵成山伯,次子王珏世袭景陵卫指挥佥事。王珏成化十七年病故,子王铉袭职。王铉有二子,长子王洗,次子王滂。
王洗先娶开平中屯卫指挥使张定安长女,张氏已逝,此女即是张氏所生。张氏还有一子名王惟和,尚在稚龄。”
东厂林旺躬着身子回答道。
“王氏为何会给赵氏送礼?”
“回禀陛下,太子因筑坝占地一事,与工部主事汪鋐去王家庄子拜访过。王家很是通情达理,太子因此送了些礼物给王家上下,王家便于前几日回了礼。”
“你这狗才不要遮遮掩掩,俺问的是王家女儿如何会识得赵氏?”
林旺一脸尴尬,“七夕那日适逢圆静寺庙会,赵老夫人也在庙会上摆了个摊子卖一些小物件,二人许是那时识得的。”
“何至落魄如此,太子就不管管吗?”弘治有点抓狂。
“不是太子不管,太子每次去都带了不少日用之物,清宁宫庄管事也视之为主母。摆摊贩售之事应是赵老夫人在乡里的旧习,非因穷困。”
弘治这才松了口气,“若是如此便罢了,赵氏此举也不失乡土本色。便让太子自己照料罢。”
“你这老狗还隐瞒了什么事情?太子和那王氏女可有交往?”
“二人并无逾礼之处。只是七夕那晚,太子应王惟和之请,邀王铉祖孙上了观象台观星,太子言胃宿多流星,语罢所指之处星落如雨,甚是神奇。”
弘治已经相信自己儿子在这方面的天赋自古少有,听多了也不稀奇。
“依你看,太子对那王家女儿可有男女之思?”七夕是女儿节,这个日子领着女孩儿观星...弘治有点不放心,毕竟儿子快成人了,到了慕少艾的年纪。
林旺又尴尬了,这个问俺怕是不合适吧。
弘治看林旺只是憨笑不言语,知道问错了人。低头盘算了一下,说道:“让东厂还是照原样暗中护卫,不要惊扰宫庄和王家。另外,宣仁和公主明日到坤宁...乾清门来一趟。”
弘治话到嘴边却改了口,并不想让皇后插手这件事,以免节外生枝。
朱厚照手里拿着张试印的报纸仔细看着。报纸的大小类似于后世的小报,刊头用雕版印了大大的“京报”两个字,正是父皇手笔。
但由于字体不全,通篇报纸文字大小一模一样,看着很是呆板。
算了,以后再慢慢改吧。
“以后还是雕版和活字一起用,雕版多刻些图画,不然整个报纸看上去甚是无趣。”
方文先躬身应了。雕版制作还是利落,铅活字检字确实是麻烦。
太子给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小太监们刚学会,具体字对应哪些数字他们也刚开始整理,暂时没法用。
现下是请了经厂的木活字师傅用原有的检字法检字,有口诀的。朱厚照一听来了兴趣,便让活字师傅试着照着口诀检字。
师傅一边念着口诀,一边对着个本子查字码。“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太平净封疆。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数支春...”
朱厚照拿过本子看了下,还是部首检字,口诀共一百九十二字,对应同样数目的部首。
比如第一个部首,“君”字对应尹、群、辟等字,“王”字对应主、玉、弄、皇等字。
试着捡了几个字,朱厚照觉得不如四角号码好用,便让方文先先按木活字师傅的法子先应急,后面还是改为四角号码检字法。
“不急于一时,等你觉得排字没有问题了,再正式发行。”朱厚照安慰道。
巡视完了,朱厚照打算去惜薪司南厂,那里的新窑昨日已经点火。
出了铺子大门,外面便是大名鼎鼎的灯市街,人比西角头还多,但街道宽敞,没有西角头那边拥挤。
众人骑着马,沿着灯市街向西而行,到了上角头折而南行,从正阳门出了城。
到了惜薪司南厂,窑在南厂东南角,离围墙不远。远看并没有什么,走到近前便觉得热气腾腾。
丁大富跑了过来,说从斜火道里打望,火势没问题。昨天刚烧的时候黑烟比较多,熏得对面广慧寺的和尚隔着围墙骂娘。到了晚间黑烟便弱了。
窑内啥情况自己也说不清,因是第一炉,能不能烧得成不好说。
朱厚照叫人找了根长竹竿,缠了布,用火点燃,凑到烟囱口。“轰”的一声,烟囱上窜出几尺高的火苗,吓了众人一跳。
朱厚照叫人再用竹竿挑了湿布将烟囱口的火打灭。“应该是成了,具体一炉能烧出来多少还不好说,你们填料时称过分量没有?”
“称过,厂子里的人帮着一起称的,入炉一万多斤,这煤可比木柴压秤多了。”
“你们烧炭是如何判断何时烧好熄火的?”朱厚照问道。
“一般窑顶不再冒烟,而是冒火时,就算好了。现在有烟囱,料也不一样,这就不好说了。”丁大富答道。
“那就先按以前的经验,烟囱开始冒火就封窑熄火。”朱厚照吩咐道,反正谁也没有炼焦的经验,只能拿烧炭的经验先试试呗。
在南厂晃了一圈,众人又跟着太子去了火器局作坊。四个铁炉子已经做好了,放在围墙边上晾着。
冶铁作坊里,工匠正在用熟铁打制火铳的管子。以前的火铳都是铜铸的,口径大,身管短。
这次按太子的吩咐,先把几块熟铁烧软了打成一片三尺多长,四寸来宽的长铁条,再卷成圆筒。
另一边,几个工匠在搞研发,试着做螺丝。赵林上来禀报,说是螺丝有了点进展。
刚开始是用硬木刻上公母螺纹,用生铁在翻砂箱里浇铸。做好了再去套熟铁棍,试了几次,生铁都给拧崩了。
后来一个工匠用家传的法子,把刚铸好的生铁螺纹再加热到橙红色,送到灰堆里埋了两天,这才基本能用了。
朱厚照让赵林把每道工序的做法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下来,兵仗局里的做工纪要写得太简单了,没人手把手的教,光看纪要根本看不明白。
还有几个工匠在给熟铁板上打孔,先用钢錾子敲出个坑,然后用舞钻来回钻。
朱厚照让赵林去乐成殿看看那里的砣机,作坊里自己做一个试试。钻杆也不要再用木杆子,试试用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厚照让赵林调几个手艺好的铁匠专门做工具,人手不够再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调。
说完又按照记忆里的样子画了个麻花钻的样子给赵林,让工匠们不管是拧也好磨也好,想办法做,谁做出来了赏银十两。
回到马神庙,叫来安正文,一个连说带比划,一个用尺子画,折腾了小半个时辰,画了个红砖和粘土砌的简易蓄热炉和配套的木制葫芦鼓风机,让人送到火器局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