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 > 第二十七章 垂帘听政刘皇后
    曾经名噪一时的莱国公寇准在首次遭到罢相之灾后,地位急剧下降。他先是被贬谪为刑部尚书,继而出任陕州知州这一地方官职。



    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竟然又接任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职位——知天雄军。



    要知道,这个职务之前可是由寇准极力推荐的王钦若担任过的。而如今,寇准自己却站在了同样的位置上,不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寇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官场的风云变幻和人生的起起落落。



    真宗皇帝感念寇准的正直和忠诚,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将寇准召回身边,并一同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不仅如此,真宗还任命寇准担任枢密院的主持人,以示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然而,寇准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个性,对于那些他认为不够优秀或者品德有问题的官员,他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对于一些他觉得无趣或不屑一顾的事务,他也选择置身事外。特别是对待王钦若,寇准更是视其如无物,这种行为屡次惹得真宗不悦。



    真宗问:“你就不能忍一忍么?”



    寇准答:“回陛下,是可忍孰不可忍。”



    由于寇准的倔强脾气和特立独行的处事方式,使得他的仕途充满了波折。尽管真宗对他有所赏识,但他的职位却始终无法稳定下来,时常因为各种原因而上下波动。



    于是真宗对两人各打五十大板,一起发落,寇准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驻襄阳),王钦若则出判杭州。相比之下,寇准距离京师近了不少。



    整整两年之后,寇准返回京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今日早朝上殿之时,满朝文武皆位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真宗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正与诸位朝臣商议国家大事。只见他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大臣们的奏报,并逐一认真回应着他们提出的问题。



    然而就在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前一秒尚且正常与臣子交流的真宗皇帝突然间脸色剧变!原本威严庄重的面容瞬间变得扭曲起来,嘴角歪斜,眼睛也不受控制地眨巴着。更让人惊讶不已的是,在这惊变之中,皇帝那一口金灿灿的牙齿竟然若隐若现地闪烁出光芒!



    众人见状皆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而真宗皇帝则仿佛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一般,完全陷入了一种无法言语的状态之中。整个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真宗,被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



    好在太医们迅速反应过来,急忙上前为皇帝诊脉查看。经过一番紧张的诊断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圣上患了中风之症!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时间宫廷内外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真宗口齿不清,不能视朝,给刘娥干预朝政创造了机会。



    关于寇准与刘皇后斗争的说辞,历来有两个版本。



    其一,寇准秘密向真宗请示说:“太子殿下广受爱戴,希望陛下以国家为重,把帝位传与太子后务必选择正直的大臣辅佐。丁谓、钱惟演之辈皆奸佞小人,不可在少主左右。”



    寇准此话说得圆滑,也说到了点子上。对真宗而言,寇准好像不是直接劝他让位,而是关心将来皇太子的辅佐人选。



    真宗何尝不知,人总要有离开的那一天,即令庶民百姓离世前也会先把家产分好,皇帝则要事先把继承大统之事定好,这样一代代往下传,才能确保赵宋江山万年永长。



    经历了这么多事,现在又患中风,真宗已经不像刚从父皇手里继承大位时那般惊悚,他对皇太子是信任的,从来没有动过更换皇太子的念头,因此就同意了寇准的建言。



    寇准窃喜,秘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诏表,请皇太子监国,想引杨亿辅政。



    按说寇准已经就传位皇太子一事与真宗沟通过,只是没有建议具体由谁来辅政,而这是他作为一个宰相应有的用人权力。



    如果真宗没有中风,可能什么意外也不会发生,但现在是刘皇后在幕后主持朝政,问题就来了。



    计划泄露,刘皇后旋即以真宗名义下诏褫夺寇准实权,改任太子太傅。



    随后又以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为名降寇准任太常卿、相州知州,接着又调到安州任职,追贬为道州司马。



    其二,艺人出身的皇后刘娥一直默默无闻。她从深宫走向前台的契机是真宗中风,在真宗弥留之际,她走过了一段颇为曲折的执政之路。



    趁真宗病重不能正常视事之机,寇准通过宦官周怀政独自觐见真宗,劝说真宗同意由太子监国,寇准行古太子太傅事,自己辅政。



    寇准言必称一切为大宋江山社稷计,稀里糊涂中真宗便口头应允了。寇准额首庆幸,即刻让翰林学士杨亿草拟诏书,准备以最快的速度造成既成事实。



    杨亿闭门起草诏书期间,寇准以为从此天下无事,找来亲近官属饮酒庆贺,结果三杯酒下肚,把整件事前前后后都说出来了。



    寇准将辅佐太子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其政敌丁谓的耳中。



    丁谓几乎飞奔进宫,求见真宗,竭力规谏。



    刘娥也适时进一步提醒真宗:“太子年方九岁,哪里会有实质的监国能力呢!纵然是天子,也得有一个学习的阶段啊。明摆着,寇准这样做实是架空皇帝,自己大权独揽。”



    真宗对寇准深为失望(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不是真宗失望),立刻下旨将他罢相。



    不料宦官周怀政见寇准被贬,深恐因此连累自己,竟然准备采取非常举措,发动政变囚禁刘娥杀死丁谓,逼真宗退位,推太子登基,并由寇准执政。



    然后毫无悬念地,政变遭遇失败,周怀政的首级被斩下,寇准则被贬出京城。



    无论属于哪个版本,根据此后真宗的反应来看,好像对于此宫廷事变只有他一个人被蒙在鼓里。



    因为真宗并不知寇准被贬逐,一天从沉睡中醒来,他问床边的侍从说:“朕不见寇准很久了,这是怎么回事呐?”



    侍从没敢接话,找了个借口匆匆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