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监丞秦高业捧着处罚监生范弘道的申祥,大跨步进了礼部前堂,官僚机器自带的繁文冗节惯性似乎消失不见,让秦监丞很顺利的把申祥交上去了。
秦监丞没有回国子监,就留
此时此刻,感觉大仇得报的秦监丞嘴里忍不住唱出了几句戏词,这很不庄重,但不如此不能表达他心中的喜悦。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那么多人都搞不定的范弘道,最终还是
同一时间
这太监进了公房便问道:“咱乃司礼监随堂太监、掌内书堂事陈公跟前听用的王安,今日奉陈公之命特来问话,范弘道为何不见?”
李祭酒回答道:“昨日范弘道回到监中,动手殴打他人,被关押于绳愆厅,故而今日不能前往内书堂。”
王安王太监嗤笑一声,“国子监里有数千人,平常动手的事只怕并不少见,何独范弘道受到如此重惩?”
李祭酒无言以对,王太监又很坦率的说:“范弘道之所以下狱,我看是有心人推动的吧!”
这句话说的没错,李祭酒继续无言以对。
王太监继续嘲讽说:“范弘道为民情愿去敲登闻鼓的事情,咱已经听说了,方才大门外的万民伞,咱也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人却被迫害,你们文官也真不讲道义!”
听到王安对文官开地图炮,李祭酒想站
这点要求,李祭酒当然拦不住,就让差役领着王安去了绳愆厅牢房。王太监站没有进去,就站
范弘道答话说:“别无他言,请你回去后转告陈公,此乃扬名之机也!”
扬名之机?这指的是什么?王安王太监也是很聪明的人物,稍加思索就明白了范弘道的意思。
范弘道这样一个深得民望、还闹出了很大动静的人,本该是正面典型,却因为政治原因反而遭到文官集团的“迫害”,如果有太监站出来捧他,岂不就相当于反过去打文官的脸?想想就挺带劲。
王太监
等王安走后,李祭酒非常不满的对范弘道喝道:“你的所作所为,让本官很难办!”范弘道只能道歉说:“给老大人添麻烦了。”
李祭酒又很不理解的说:“京城这么大,你为何一定要回到国子监?”范弘道则答道:“因为这里书人最多。”
听到这个答案,李祭酒愣了愣,然后若有所悟,甚至还很不文明的骂道:“老夫当祭酒,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这年头没有后世那些媒体,舆论传播主要靠人群,更具体的说主要靠两种途径,一是书人多的地方,二是女人多的地方。
而
难怪范弘道从大兴县南城分署挂冠而去后,明明可以找别的地方躲风头,却偏偏跑回国子监惹是生非,看重的就是这里有舆论
更别说范弘道
李祭酒越想越同头大,这范弘道不知道搅动了多少方面风云,送万民伞的南城百姓,至今还没有出手的申首辅,掌管内书堂的司礼监太监,肯定会极力声援范弘道的数千监生,被骂到暂时闭门谢客的御史们,隐
真不知道方方面面的势力搅和
官僚机器的特有的拖延惯性再次失效了,仅仅过了一天,国子监监丞秦高业呈交的申祥就被礼部批复了。
现
秦监丞很知道范弘道
所以秦监丞又找到礼部,由礼部出面从巡捕营借了一百官军,全副武装护送秦监丞去国子监。万一出现什么群体性事件,也好当场压制。
做好了万全预案的秦监丞带着礼部批复,也带着一百官军,信心十足的回到了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