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狂士 > 第三百零五章 下注
第三百零五章 下注
别人怎么想的,吴时来管不着,他只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非常两难的处境。范弘道拉着一百多百姓公开向自己状告南城御史郭生明,受理也不是,不受理也不是。
如果自己接了状子,那就要处理郭生明,这里面没有多少打马虎眼暗箱操作的余地,但是后果却比较麻烦。首先公开打了都察院脸面,自己这个左都御史因为屈服于范弘道而颜面扫地;
第二,郭生明并非是孤立无援的个人,他是清流势力的一员,处理郭生明就会得罪这股占据着道德高地、很有活动能量的势力。更重要的是,吴总宪最近与清流势力秘密结盟,企图借此更进一步,成为吏部尚书。
当前清流势力主要有三个矛头指向,一是议论东宫之事、二是攻击申首辅、三是攻击吏部尚书杨巍。吴时来的算盘就是,能接替杨巍成为外朝之首吏部天官,为此不惜与申首辅疏远,并结交清流势力。
所以吴时来并不想受理范弘道的告状,可是如果他拒绝受理,不接这个状子,后果同样也非常严重。这种情况下,范弘道要是转身就去敲登闻鼓,那责任就落
敲登闻鼓的性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民变”,都象征着百姓走投无路而采取极端措施,是朝廷所不希望看到的。本来这个责任是郭生明的,是郭御史“枉法”引
可是范弘道如果现
范弘道很欣赏吴总宪为难的表情,
岂不知有一句话被引用到泛滥,那就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吴总宪刚才展示出来的权力有多大,此刻这个对应责任就有多重,看看你吴总宪能不能扛得住!他范弘道背后也不是没有人,你吴总宪露出了破绽,就别怪有人抓住不放!
围观众官员渐渐体会出了其中微妙之处,喧嚣声便小了,对于内行官员来说,这种辗转腾挪的算计,程度比轰轰烈烈敲登闻鼓没差多少。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现
也许从一开始范弘道就没有真去敲登闻鼓的想法,先前的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其实都是为了吸引别人而已。等有大量官员围观后,再公开羞辱他郭生明,看看有什么人会出面阻止。
因为有个很简单的逻辑,但凡会
这个够资格的高级角色即便不是左都御史吴时来,也会是地位相近的大人物。只要他跳出来包揽事情,范弘道就会将状子丢
郭御史想的很多,然后又
范弘道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想想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怼死了前首辅张四维,怼死了文坛宗师王世贞,怼掉了师道尊严的国子监祭酒罗万化,还敢
这样看起来胆大包天的人,还有什么不敢干的?所以人人都会下意识觉得,
而且别忘了范弘道还是出了畅销诗集的诗人,
但事实真相很可能是,范弘道根本没想去敲登闻鼓,只是摆出了一个姿势调动别人而已。跟随而来的这一百多百姓,前来围观的附近或者路过官员,连带他郭生明
至于说范弘道的目的,说来说去还是三个字——“搞大事”,加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伤自身的搞大事。
一定是这样的!郭御史仿佛穿过重重迷雾看破了真相,心里顿时五味杂陈。他恨自己为何早没看出范弘道外强中干的本质,否则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范弘道把事情越高越大,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此时范弘道正咄咄逼人,催促左都御史吴时来做出选择:“中丞老大人!有句话说,迷途知返尤未晚也!郭生明惹得民怨沸腾,钱一本助纣为虐,老大人何苦包庇他们。”
郭御史走到吴时来身边,低声说:“老中臣不必
吴总宪正拿捏不定,听到郭御史的话,便也生了侥幸之心,也许范弘道根本不敢敲登闻鼓。他最担心的就是,敲响登闻鼓类似于激
想至此处,吴时来决定赌一次。赌的不是范弘道不敢敲登闻鼓,而是赌这次能取代杨巍成为外朝文官之首的吏部尚书。
按照规则,他左都御史吴时来若想升官,只能往吏部尚书挪动,而且他的资历也足够了,本来算得上盟友的申首辅也明白他这个心思。
可是这么多年来,已经老得不成样子的杨巍
所以他身为左都御史,坐视一些御史合力攻击申首辅和吏部尚书杨巍。或许申首辅难以撼动,但只要能把杨巍赶走,他吴时来就可趁虚而入。
眼前的郭生明和钱一本都是这股清流势力里的骨干,如果处置这两人,必将大挫这股势力的元气。想到这里,吴时来觉得自己可以做出选择了。
既然对申首辅已经不抱希望,那就把宝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