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 1400这里一定守不住
槐山前线,一直希望与大唐帝国再一次交手的刘志安端着望远镜,观察着前线的战况。
唐军投入了大量的火炮,对秦军的防御阵地进行了几乎不间断的压制。与那种漫无目的的炮击完全不同,大唐帝国的炮击并不凶猛,而是精确。
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侦查,然后用相对廉价的火炮对秦军防线上重要的节点进行定点破坏,这就是唐军的战术。
所以,唐军的火炮并不猛烈,但是持续——偶尔一炮落下,秦军方面就会手忙脚乱一阵子,失去一些精心构筑的阵地,最后不得不后撤或者投入更多的兵力来弥补刚刚的损失。
这一次前线视察,刘志安明显感受到了唐军部队的进步:之前他在北线的时候面对的是大唐帝国的“主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第2和第3集团军。
很明显,与这样的主力交战并不轻松,对方的火力太猛,攻击力超强,但是却多少带着一些蛮力。
而此时此刻他面对的,是过去不为人知的大唐帝国第6和第7集团军,可刘志安还是感觉到了这些新部队给他带来的压力。
比起早就声名在外的大唐帝国双刃波顿和斯特劳斯,眼前的埃里克和赵琛也真的非常难缠。
更让刘志安吃惊的是,唐军似乎每天都在进步。唐军新组建的几个集团军不再稚嫩,打法越发老练,甚至第7集团军还多了一个不动如山的美誉。
毕竟在张宣组织的秦军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大规模反击中,唐国第7集团军竟然没有后退一步,守住了几乎所有的阵地,直到秦军侧翼崩溃。
而赵琛的第6集团军更是杀出了楚地,然后一口气击垮了张宣侧翼,取得了蜀地大捷,成为了大唐帝国军队内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新星个屁!他赵琛不是大华名将吗?不是大华帝国灭亡之前最能打的将军吗?投降了大唐帝国,装什么嫩啊!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之后,刘志安重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面前的阵地上。
“将军,弟兄们已经守不住了……您的安全要紧,转移吧。”驻守在此地的一个秦军的师长带着哭腔哀求道。
他的部队已经在前线鏖战了三天了,大唐帝国的攻势尽管并不猛烈,但是却很有针对性。
防线已经被削弱,随时都有崩溃的风险。秦军大多数都是新兵,战斗力那是不敢信任的,这种情况下,把上面派来视察的大人先给弄走,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要逃跑撤退自然是不能当着上面派下来的督军的面跑了,要死守也不敢留一个大人物在身边冒险啊。
刘志安一伸手把望远镜递给了自己的副官,然后指了指前面的阵地:“构筑的战壕不够深,这就是被人一炮炸成了这幅模样的原因!总结记录要做好,失败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了。”
那师长连连点头称是,不过心里却在吐槽:你这样说我当然也知道,可工兵不足,铁锹不够,新兵们又缺乏训练,能摆出这么一副架势就不错了,哪儿还敢要求更多?毕竟这个师长也是一名老军官了,他也是一路英勇作战摸爬滚打升到这个位置上的,许多战术其实都懂。
可懂是一回事,能让手下的士兵们都明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秦军打到现在已经缺乏正规的士官和军官体系了,没有这些军官和士官指挥带头,下面的新兵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听说有一个团的秦军在开拔到前线,停下来之后甚至都没有构筑防线,也没有挖什么掩体工事,就在村子里原地住了几天,一直到上级抵达,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在前线,对面就是唐国人了。
结果这个团和唐军的侦察部队一接触就崩溃了,一千多人被唐军一辆装甲侦察车追着打,最后连团长都被俘虏了。
“我知道你们有困难,但是这样可以让你们活下去!”刘志安随后又安慰了对方一句:“多挖几铁锹的土,就有可能少死两个人,这个说法,一定要让官兵们明白。”
“只有他们少死几个,才有机会成长起来,成为老兵,晋升军官,才能带着更多的兄弟活下去。”刘志安说话的时候,更远的地方又有一枚炮弹落下,冲天的黑烟向周围的所有人证明着大唐帝国155榴弹炮的威力。
尽管秦军有更大口径的火炮,可炮弹弹壳的厚度,里面装药的形状,装药的配方成分都不相同,大唐帝国的炮弹无论是爆炸的声音还是产生的破坏力,都比秦军的火炮厉害了不止一个等级。
一枚唐军的155榴弹炮,几乎可以打出一枚秦军200毫米口径榴弹炮的声势,严重对秦军的士气产生了影响。
和唐军打了很长时间交道的刘志安自然是知道眼前的唐军攻势还不是最猛烈,因为蜀地沦陷的太快,唐军还没有来得及修好身后的那些机场设施呢。
等唐军修通了铁路公路,修好了那些机场设施,很快就会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到时候,雷电攻击机会在他们的头顶盘旋,呼啸的引擎声会让所有人烦躁不堪。而那恐怖的机炮扫射以及火箭弹覆盖,能让秦国的那些新兵瞬间崩溃。
他已经不止一次看到一架雷电攻击机就可以撕碎秦国一个团的正面防线。秦军新兵哭爹喊娘的逃跑,甚至连督战队都不能阻止那些已经被吓傻了的懦夫。
而这也不能怪秦军士兵胆小如鼠,因为刘志安自己也不敢保证在那样凶猛的火力下,他自己能坚守在阵地上。
那些新兵甚至都没有经受过完整的训练,来到前线之前可能连炮声都没听过……指望这些士兵去直面唐军凶猛的火力,多少有点儿不太现实。
所以,刘志安此时此刻已经知道,槐山……几乎一定是守不住的。他正在思考的,是蜀山城能不能坚持更久一些。毕竟,那里曾经是蜀山防线的尽头,防御工事比较完备,秦军的准备工作也更充足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