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夏民风尚武, 全民皆兵,制度与两汉三国相似,贵族豪强们有养私兵与门客的传统,这些私兵门客并不算多, 不过几千人罢了,单靠一个世家的私兵是翻不出什么风浪的,故而天子们对这些私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并未严令禁止。
虽说一家之兵算不得什么, 可几家加起来,数量便可观了。
尤其是,这些世家互相斗了数百年,最见不得的, 便是一家独大。
前些年, 林家势大, 连天子都要避其三分, 这种一手遮天的局面没有持续太久,被众多世家联手搞了下去,直至今日都没有恢复元气。
再其次是谢家, 险些被长公主李淑赶杀绝,如今
用世家来制衡世家, 只要筹划得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非常有效且一针见血的手段。
这个道理程彦明白, 李斯年更明白。
李斯年笑了一下,抬眸看着程彦,道“小翁主与我说这些,莫不是
程彦道“斯年多心了。”
“你我之间,起于交易,也将终于交易,我只是希望,
不是她不信任李斯年,而是李斯年这段时间的行为的确有些反常。
以前的李斯年连她想不到的事情都一并做了,现
李斯年道“小翁主多虑了。”
“
程彦跳了跳眉,瞥了一眼李斯年。
至于这把剑是伤人还是伤己,便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她就不该对李斯年有任何期待。
程彦道“你知道便好,你要的东西,只有我能给。”
哪怕她舅舅是天子,也不可能许李斯年自由,她的母亲更不会,哪怕李斯年聪明有大才,关
这个世界上,只有她看得到李斯年的价值,且动了惜才之心。
若她死了,等待着李斯年的,是
以后无论哪位皇子继位,都会对李斯年严防死打谢家人给天家子孙们留下的阴影太深了,天家的人是不会让谢家人得势的,毕竟他们曾将谢家屠戮,若谢家人得势,他们的下场,便如七年前的谢家一般。
程彦没再多说,转身离开。
她不能再继续依赖李斯年了,管听话时的李斯年的确很好用,可不听话的李斯年,又岂是一个可怕说得完的
欺辱过他的人,死因成谜,死状凄惨,与这样一个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程彦回到自己宫殿,内侍们送来的折子堆
李泓虽不算一个英武果决的皇帝,但胜
可惜李承瑛是个混不吝,不惹事生非便是万幸了,处理起政务,不是报复得罪过他的人,便是凭自己的喜好升官降爵,几日下来,李泓再不敢让他进殿。
太子李承璋做事谨慎可靠,可他生性薄凉,全然不念过往恩情,让性子仁厚的李泓很是不喜,便不愿让他插手朝政。
算来算去,也只有五子李承瑾靠点谱,虽然文弱点,但做起事情来却是井井有条,经他处理过的折子,让人挑不出一丝疏漏。
李泓很是欢喜,自己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又能抽出时间陪薛妃与薛妃刚生下的一双龙凤胎。
可这种欢喜没有持续多久,北狄来犯,李承瑾请命与李淑一同出征了。
朝政又数压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朝中政务繁忙,薛妃又刚刚生产,正需要人陪伴,李泓思来想去,让老黄门把一部分的奏折送给程彦。
这个时代并不禁止女子干政,程彦是他看着长大的,最是喜欢不过的孩子,又颇有才干,时常替他分忧,况又立下了那种毒誓,他没道理再怀疑程彦,只有加倍对程彦好,甚至放一部分权利给程彦。
程彦并没有拒绝李泓的分权。
事实上,
李泓此举,倒是省了她不少麻烦事。
程彦打开案上最上面的奏折。
这个时代的军队制度与西汉颇为相似,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是每年秋冬都会
程彦想把崔家
大夏若想走的长远,便不能被世家们把持朝政汉唐国土广袤,空前强大,这般强盛的朝代尚灭亡于地方豪强与藩镇的手中,她实
程彦圈了一些自己看中的人的名字,让忍冬拿去细细打听他们的家世。
如此又过了许多时日。
时光匆匆如流水,李淑出征两月有余,与北狄互有胜负,然而这几日,北狄却一改前两月作战策略,调整了布署,时常仗着马快,夏军追不上他们的军队,抢掠一番便赶紧逃跑。
夏军吃了战马不行的亏,粮草又被胡人劫掠,战事一度处于下风。
军报传至华京城,太极殿的朝臣们很快便因此事争执起来。
保守派说不该对北狄主动用兵,只
激进派说大夏从来不缺敢死之士,纵然伤敌一千字损八百也使得,胡人屡次藐视我大夏天威,驱兵来犯,大夏早就该大军压境,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再者,两军作战,本就互有胜负,此时的受困,算不得什么。天子应当增兵送粮于边疆,让长公主再整军心,杀胡人片甲不留。
李泓看着殿里的朝臣们争吵不休,只觉得头大如斗,下了朝,便去昭阳殿找薛妃解闷。
薛妃道“北狄威胁我大夏边疆近百年,陛下如今正当壮年,国力强盛,此时不对北狄用兵,难道将北狄留给子孙后辈们去解决吗”
李泓惆怅道“并非朕有心退让,只是我们战马不及北狄,原就
薛妃笑道“妾不才,无法为陛下分担战马之忧,但粮草之事,妾却能帮陛下解困。”
之前程彦筹粮,薛家为保存实力,也为韬光养晦,只是象征性地送过去一些,如今她生下祥瑞皇子,心境便大不相同了,哪怕祖父再三叮嘱她切莫出头,切勿插手朝政,只小心养育皇子公主之类的话,但她还是有些意动。
太子李承璋哪怕有崔家撑腰,可已经遭了李泓厌弃,三皇子莽撞,五皇子文弱,其他皇子不比她的孩子大多少,李泓不过三十五六,身强力壮并无疾病缠身,她与孩子的日子,长着呢。
如今让母家出些粮食买军心,为孩子铺路,想来母家也是愿意的。
当然,不愿意也没法子她已经
晚间这件事便被李泓身边的小黄门告知了程彦。
程彦饮完杯中茶,整了整衣裙,道“今日天气不错,咱们去找御史大夫说说话。”
“记住,要悄悄地去,不能被任何人得知,尤其是崔莘海那只满肚子坏水的老狐狸。”
薛怀信对程彦的到来颇为意外。
华京城的世家们对程彦的印象并不好,她培养出来的苗子抢去了世家们太多的生意,让世家的高价粮无处可卖。
薛怀信虽出身世家,可与其他世家的看法不大相同。
程彦所做之事虽然损害了世家豪强的利益,却是功
薛怀信很是欣赏程彦,但碍于身份,也不好与程彦主动相交。
此次程彦来府,他忙人备上程彦爱喝的茶,爱吃的点心。
程彦抿了一口茶,便笑了起来,道“御史大夫费心了。”
薛怀信捋着胡须,颇为儒雅,道“不知翁主造访,所为何事”
程彦不大与朝臣往来,今日找他,必有要事。
程彦道“我中午得了一个消息,想听听御史大夫的意见。”
说着,她把薛妃许给李泓粮草的事情告知薛怀信。
薛怀信尚不知道这个消息,乍一听,眸光微变,须臾之间又恢复往日的清雅有礼模样,沉思片刻,道“老夫明白翁主的意思了。”
“翁主瞧着,是崔振波适合去护送粮草,还是崔元锐更为合适”
程彦眸光轻转。
到底是沉浸宦海数十年的老臣,她一开口,他便知道她的用意,根本不需要她再继续浪费口舌劝说薛妃已经许下粮草,崔家推脱不得,只能往边疆送粮草。可若薛家的子弟数去护送粮草,朝中空虚,崔莘海必有动作。
为提防崔家异动,运送粮草之人除却薛家的儿郎外,必须还要有崔家掌兵的人一同前去。
程彦道“崔元锐年轻,又是崔家嫡子,去边疆历练一番也是好的。”
顿了顿,程彦又道“至于崔元锐走后的宫廷警备,便由车郎将袁行代管吧。”
车郎将、户郎将、骑郎将统称为郎中三将,主宫廷宿卫,仅
袁行虽然出身汝南袁家,但却是旁支所出,与袁家的关系不远不近,她
薛怀信没有犹豫太久,点头道“此事交于老夫去办。”
二人达成协议后,程彦便起身告辞。
她是偷偷来找薛怀信的,不能停留太久。
薛怀信将程彦送走后,
薛妃虽然一向聪明懂事,可到底年轻,又加上入宫之后便颇为得宠,又生下祥瑞的皇子,往日的谨慎便少了几分,起了不该起的念头。
薛家四世三公,靠的不是从龙之功。
这池浑水,薛家本不该趟的,偏他孙女心高,中了旁人的圈套,如今又
万幸程彦特意前来告知他,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若不然,薛家满门,怕是要覆灭
薛怀信叹了口气,让人连忙去准备粮草。
薛怀信揉了揉眉心。
他之前一直以为程彦是个只懂些培育苗子,性格有些跋扈的小翁主,今日一见,方觉得自己错得有些离谱,程彦看问题一针见血,薛妃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她现
薛怀信不敢深想,换了身衣衫,去找丞相杨奇文。
杨奇文出身华阴杨家,年逾五十,比薛怀信小上几岁,长着一副关外人特有的细眉长髯,比薛怀信多了几分威仪明,少了几分儒雅温和。
杨奇文呷了一口茶,笑道“薛御史可是稀客,不知今日来找本相,所为何事”
大夏的御史大夫并非前朝没有实权的言官,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掌廷尉刑罚,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要受他的管束。
杨奇文虽为丞相,但也不敢小瞧薛怀信。
又加上薛家出了一个颇为受宠还生下祥瑞的皇妃,往日杨奇文再怎么与薛怀信政见不合,相看两厌,此时笑脸相迎,马虎不得。
薛怀信与杨奇文略微寒暄两句,便开门见山道“娘娘为替陛下分忧,许下粮草万石,不日便要送往长公主账下。老夫今日来此,便是与相爷商议此事。”
杨奇文眸中光一闪,道“娘娘心善,薛家大义,此事利国利民的好事,薛御史决断便可,有何可劳烦本相之处”
他知道薛怀信为什么找他,
运送粮草不是一件小事,且北狄压境,薛怀信只能用自己的心腹之人去送粮,可薛家人若是倾巢而出送粮,华京城便成了崔家人的天下,崔家虎视眈眈,一心保的是太子殿下李承璋,这种情况下,难保不会趁机生事。
薛怀信找他,是想让
且是担任华京重职之人的崔家人。
比如京兆尹崔振波,再比如掌皇城禁卫军的崔元锐。
他加上也无妨,只是这是一件得罪崔家的事情,若薛怀信开出的好处不够多,他才不会冒着开罪崔莘海的风险趟这趟浑水。
薛怀信知道杨奇文雁过拔毛,泥人从他手中过,都能被他刮下一层油水来,自己有求于他,免不得要送些“过路财”。
薛怀信道“薛家虽为士族,却并非巨富之家,哪能拿得出这数万石的粮草”
“是相爷心怀天下,不忍边疆将士忍饥挨饿,与薛家一同凑出来的粮草。”
杨奇文会心一笑,道“既是如此,薛御史觉得本相出多少粮草为好”
薛怀信道“十之二成如何”
杨奇文眉梢轻挑,道“本相要四成。”
一番讨价还价后,杨奇文分文不出,落了个资助边关将士三成粮草的好名声。
薛怀信虽然肉痛,可眼下只得如此,心中宽慰自己钱财不过身外之物,只要薛家仍
杨奇文拟了公文,薛怀信签字盖印章,之后再让郎官们拿去给大将军赵怀山过目。
赵怀山是李泓的奶娘的儿子,早年
他出身并非士族,心中没有那么多的弯弯肠子,看杨家与薛家主动给李淑送粮草,还以为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揉了揉眼睛连看好几遍,才大笑着拿着自己的金印盖了上去。
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三公确定了的事情,纵然是天子也不好驳回。
公文下
薛家人不
南北军都
长公主纵然有心还朝拨乱反正,可北狄大军压境,长公主只能镇守边关,根本无法分身回华京。
如此拖上几年,李承璋的皇位坐稳,长公主纵然再怎么不甘,也只能俯首称臣。
至于那个让崔家吃了无数苦头的程彦,没有权势之后,还不是任由他揉捏
可现
崔莘海骂完了薛怀信,闭眼深呼吸让自己镇定下来。
此事必是程彦那个小贱人
崔莘海闭了闭眼,沉声道“请振波过来,我与他有话要说。”
事已至此,他不能认输退缩,只能放手一搏。
程彦能调走他的人,他也能将程彦的人调离华京城。
凌虚子早有预言,天命不
边关战况不好,薛家杨家大义,自愿捐助粮草以壮军威,护送粮草的队伍
李承瑛刚刚抵达,尚未下马,便挨了李淑一马鞭。
李承瑛的脸瞬间便见了血,捂着脸哀嚎道“姑姑,你又
李淑一身甲衣,她身后的副将请崔元锐去隔壁军帐休息。
崔元锐知道李淑与李承瑛有话要说,只当没看到二人的争执,面色如常离开。
崔元锐走后,李淑冷声道“调虎离山这般浅显的计谋你都不懂”
李承瑛不服气道“是阿彦让我来的,她说只有我走了,崔家人才能放心。”
李承瑾从军帐里走出来,听到李承瑛这句话,脸色大变,声音也不复往日的温和,道“阿彦让你走,你便走她一无兵权,二无可用之人,你怎放心留她
李夜城巡逻还营,见李承瑛带兵马与粮草而来,眼睛轻眯,碧色眸光如嗜血的野狼,看得李承瑛不敢与他对视。
李夜城调转马头,出营而走。
李承瑛硬着头皮道“喂,你做什么”
李夜城抿唇不答,眉眼似剑,看向华京城的方向。
阿彦有难。
他要回去救她。
边关战事不利,崔莘海上书李泓,建议天子以身做表,登天台为边关战事祈福。
李泓应允,让崔振波去准备祈福事宜。
天台
李泓原本是不打算带李承璋的,但李承璋的太子之位一日没被废,这种场合便一日少不了他。
祈福事关重大,天子与皇后亲往,命妇们也要陪着。
浩浩荡荡的马车鸾轿去往钧山,崔莘海捋着胡须,眼底浮现一抹笑意。
到了日子,李泓与吴皇后一前一后登天台,刚行至一半,李泓突然晕倒
天子昏迷,祈福只能推迟,朝臣与命妇们被安置
卫士们往来巡视匆匆,身上的甲衣
朝臣命妇们看到这种阵势,忍不住想起七年前长公主李淑
一队卫士纵马而行,高呼道“安宁翁主何
然而卫士们直到晚上也没有找到程彦。
程彦早就知道崔莘海会
她扮做了小内侍,此时正混
程彦低头敛眉而行,刚转过长廊,便撞了一人。
那人骂道“哪来的这么不长眼的小内侍没看到本姑娘
程彦暗道不好。
若是旁人,她还能赔罪糊弄过去。
可她此时撞的这个人,名唤郑孟君,当初
华京城贵女中她头号的死对头。
作者有话要说郑孟君你也有落
程彦智者千虑,必有一失qaq
今天是大肥章
下一章开始批
小可爱们喜欢中午一更,晚上一更,还是两章合一更新
我琢磨一下时间,看怎么更新合适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老二的孩纸 28瓶;爱吃糖的唐 10瓶;头秃了没 8瓶;忆惜情悟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