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范无忧被提拔为哈日珠拉的老师后,寨桑便让人给他重新安置。虽然算不上礼遇有加,却也让他同科尔沁其他汉人管事住
尹兰参照了现代的工作学习的时间,让范无忧每教学五天便休息两天,既是给尹兰休息温故的机会,也是让范无忧有个放松和熟悉环境的机会。范无忧虽然对这种方式感到奇特,却也并不反对,而是欣然接受。对于尹兰这个女学生,他经过几个月的教学,也从起初的将信将疑,变成如今的欣赏欣慰。
范无忧从小受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思想的影响,对外族人一向无甚好感。而且他从小生活
这位哈日珠拉格格出生高贵,是蒙古大领主的嫡女,却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同自己身边常见的辽东口音不同,她却是透出纯正的南方口音,音调婉转。她并不接受自己最初想教授的列女传、女则和女诫这些普通汉家女子学习的内容,却要求自己讲授历史和时势策论,着实让自己大吃一惊。原以为哈日珠拉只是有些个性,真正开始教授还得从认字开始。然而过不了几天就
这日又是一个“周五”,范无忧正给尹兰上书法课。尹兰看着自己写的那几个大大的工整有余风骨不足的楷书,仍然有些开心。
她庆幸过去简体字的基础让自己很快适应了繁体字环境,不过一两个月就会写不少繁体字。然而这书法确实让人头疼。尹兰没有很多穿越女主角那样从小有个爱国学,教写字的爷爷,也没有汉语言文学或者历史学的大学专业背景,她对明末清初的认识,不过是看过当年讲明史的某个畅销书系列,以及陪爸爸看过几集清史的科普节目而已。这写字,也只有小学时候上的几节必修的书法课而已,随手写几个字出来,虽然不能说不堪入目,却也只是能认得,还算整齐而已。
如今这几个月,经过自己每天的练习,从最初的笔画开始,到如今能把每个字写得端正有架子,已经是进步很大了。可惜的是,草原上少有书本,就是有,也是些民间看的传奇、戏本,一时之间找不到可以临摹的字帖,尹兰现
最初,因为很难
“天下大行之道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这是近日的教习内容,尹兰刚刚抄写了二十遍。她心中暗道,这不就是中西方都有了理想社会的样子吗就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而已。她慢慢道“先生,这话是说,天下大道施行时,天下共有,选取贤者与有才者,讲究信用和睦,因此人们不会只把自己的父母孩子当作父母孩子,老人得到赡养,青壮者能够为国出力,幼小者能好好成长,鳏居寡居者、幼年丧父者、老年无子者、残疾者、疾病者,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能有职业,女子能够婚配,人们虽然厌恶抛弃财物者,却也必会私
范无忧赞许的点头“你说的很好,正是这个意思。”转而又不乏忧虑道“这样的愿望千年前就已有,只到如今也没能实现。如今金兵正正边关大肆烧杀,边关百姓苦不堪言,哪里来的有所终,有所养我等有志之士,想投效朝廷,却是无路可走啊”
尹兰心中一阵叹息,她理解范无忧的这份担忧,前阵子才刚传来后金攻克沈阳的消息,她清楚知道这是明朝衰落,满清崛起的一条血路,女真人和汉人之间多少年的矛盾和互相仇视,让这个王朝的崛起给汉族人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她虽然如今穿越到蒙古格格身上,心中却还是个十足的汉人。只是她知道事情的结局,更看的开而已,而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却是不知道的。尹兰不由想要出声“明廷如今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新皇帝尚只有十六岁,根基不稳,哪里来的力管这边关战事”
范无忧扼腕叹道“哎,只这边关的百姓,因战事家破人亡,四处逃散,被金人俘虏的也生活凄惨,范某却无能为力,空有一腔报国情,若不是得格格赏识,只怕也早已客死他乡。”
尹兰听了这话,一时无语。转头瞥见桌上那大大的“大同”二字,墨迹未干,墨香怡人,心中不由一动“今日先生教我何为大同,我想起一个成语叫大同小异,不知先生是否能解说一二”
范无忧看了眼前这个年幼却聪慧的女孩一眼,虽不知道她要说什么,倒也细细解答“这本是出自庄子的大同而与小异,此谓之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庄子这句话中哲理深刻,如今这词主要说大体上相同,
尹兰微微一笑道“先生,学生拙见,却要借这大同小异来说说现今局势。”
范无忧一脸诧异,等待着尹兰的下文。
“依我之见,当今天下,大金、蒙古、大明三者并存,这女真人、蒙古人和汉人,种族不同,语言、文化、生活习性上有所差别,此乃异;而这三族百姓都是人,普通人的追求无非是吃饱穿暖,不一定要高房广厦,却也想能遮风避雨,能生活安定,此乃同。汉人都道那女真人蒙古人如强盗,时时抢掠边关百姓,边关百姓苦不堪言,却没想为何要去做拿烧杀抢掠之事。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北方苦寒,农耕不
尹兰见范无忧眉头微蹙,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顿了顿,继续道“况且大明这些年来内政混乱,才给了大金可趁之机,这些都是自食其果,也是缺少明主的表现。若是按照那大同的要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那刚刚故去不久,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岂不是早该退位让贤了”
范无忧似要反驳她随意议论天家帝王,却一时无语。尹兰继续道“自古就有成王败寇,更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说法,朝代更迭早也不是什么罕见之事,先生一定明白大明已走到末路。虽说汉人讲究气节讲究傲骨,就如文天祥说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这样就一定适合吗”
范无忧缓缓道“为民族大义牺牲,舍生忘死,难道不好”
尹兰摇摇头“当然是好的,值得人们敬重、记住的,然而并非是最合适的。拼死抵抗是一种自我牺牲,成就了自己身后名声,也给别人神信念。然而说到底,同是活
“可是这其中的恩怨矛盾由来已久,岂是旦夕之间就能改变的”
尹兰点头“正是因为短时间无法改变,才需要更多人努力。后金刚刚打下辽东大片土地,不少汉人投效,这其中虽然大部分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却也一定有为了施展抱负,为了让其他无辜百姓少受无妄之灾而希望影响后金的人。我相信汉家文化宽容广博,不容小觑,对其他民族潜移默化影响下一定能有所成效。而这种放下名声,甘受唾骂也坚持一心为民的神实
范无忧被这闻所未闻的话语强烈震撼,一时呆
尹兰小心的观察着范无忧,见他恍惚愣神,又是欣喜又是惭愧的样子,心知自己的话对他一定有所触动。自己并不期望一次就能让他完全改变成见,只求满满让他减少汉人至高无上而蔑视他族的看法。正想着,就见范无忧猛的站起身,眼中光四射,充满茅塞顿开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道“好个求同存异枉我书二十载,却也没能放下负累,看透这道理名节,尊严,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大丈夫不乘匹夫之勇,当能屈能伸,顺应时势”
他不停来回踱步,只把一旁听得一头雾水的阿娜日看得莫名其妙,满脸诧异。
“过去我只道金人实
尹兰看着范无忧激动的来回走的样子,心中既好笑又惊讶。原以为他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又看他之前表现的宁折不弯的样子,观念应该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却没想到他如此快的就转变了想法,可见他很有主见,且行事果决,是个能成大事的,不禁对他更佩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