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人人都爱马文才 > 512 天网恢恢
另一头,马文才和褚向分道扬镳后, 面对陈庆之的军队, 不避反迎, 领着黑山军人马前去接应。
萧综“招降”马文才后自然也是派人给陈庆之送了信, 他现
陈庆之和马文才本就有半师之谊, 这一路上马文才对他很是恭敬,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
况且他以前为他卜过卦, 乃是一飞冲天的卦象,内心里其实也不愿与之为敌, 听萧综说他已经投效了自己这边、又开了潼关, 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他们计划里最大的变数就是潼关, 原本陈庆之是想借着魏主对他的信任拿下潼关, 但马文才横插一手夺了潼关,这么一来,无论是去服萧宝夤的人马还是后续齐军东入洛阳,潼关都成了最关键之处。
要马文才不肯开关, 再好的计划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陈庆之再厉害又不能让白袍军飞过去攻入潼关。

其实白袍军的军心也不如刚刚北上那时了。
知道长安已经换了新主, 打着“萧”的旗号向东进军时,陈庆之便知道萧综开始网了,所以即使到尔朱荣
这明显是放纵敌人的行为,自然会让人生出不少疑惑。
他知道自己这段时间下的命令十分反常,先是护送了北海王为帝也不准备回京,后来又受了魏国的官职、为洛阳阻挡尔朱荣的大军,更是
甚至隐隐有流言说陈庆之投靠了魏人,不愿回国,要为魏国打仗了。
陈庆之的白袍军中有一部分是徐州的降兵,这些人对于留
之前白袍军倒是也有过这样的疑惑,无论是攻睢阳还是攻荥阳时,他的计策都会让人有怀疑之时。
但是那时候有马文才安抚军心,甚至为白袍军准备退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

陈庆之心里也有隐隐的不安,觉得这样“粉饰太平”有些太过逃避。

想到马文才这时归顺了萧综,陈庆之觉得这“死象逢生”应该是马文才归顺后带来的结果,既然白袍军无事,他们就算有危险也是转危为安,于是心中大定,就等着马文才和萧综的人马进入关内的时刻到来。
接到尔朱荣大军全部南渡的消息后,陈庆之第一时间率领白袍军奇袭了尔朱荣留

彻底打破了尔朱荣回撤的可能,陈庆之便下令带着战马全速救援南岸,白袍军走到一半便遇到了从南岸大营逃向中郎城的溃兵,拢残兵花费了一点时间,好
这时候,马文才已经让褚向带人先走一步,自己去迎接陈庆之了。
马文才是白袍军的参军,是和陈庆之一手创立起白袍军的人物,
之前不知为何两位主将有了矛盾,军中就已经有了不少流言。
有说马将军想回国陈将军不肯的,有说陈将军投效了其他人但马将军不愿意所以撕破脸的。
他们出兵
这一不安起来,就分外怀念起从梁国出兵、上下一心攻城略地的日子。

陈庆之看着马文才来迎接他,心里也是高兴,搀扶起拜见的马文才面上只有高兴,连连说着“好”。
“听说你又能支持我们了,我心里十分高兴。”
他看待马文才的表情就像是自家不听话的叛逆小子“浪子回头”了一般,“回来就好,我们继续好好为大梁效力。”
旁人听着他的话,以为这“大梁”是南边的梁国,却不知两人都心照不宣,知道这“梁”指的是“北梁”而不是“南梁”。
两人一个是萧综承诺的“梁王”,一个是萧综承诺的“梁国公”,自然没有什么隔阂,陈庆之看了眼马文才身后,也是一愣。
“怎么这么少人你的黑山军呢”
“黑山军毕竟都是魏人,我怕攻打洛阳会乱了军心,把他们留
马文才面不改色,“长安毕竟是长安的大本营,不容有失。殿下领着所有人马前往洛阳,一旦潼关有失则长安不保,我让黑山军镇守潼关,至少进退不失。”
陈庆之以为是萧综提防黑山军趁虚而入,毕竟黑山军不是梁队,又听令于马文才,以马文才的性子,既然效忠了萧综就不会让他提防,会自请留下人马也是正常。
所以他心中唏嘘了片刻,拍了拍马文才的肩膀。
“你也不容易,辛苦了。”
“为国分忧而已。”
马文才出乎意料的话少。
“殿下呢”
陈庆之压低了声音问马文才,“已经去洛阳了”
马文才点了点头,“
他说话没有避讳身后的白袍军,所以一干白袍军们听得云里雾里,一下子是“殿下”,一下子是“洛阳”的,摸不着头脑。
唯有那些刚刚从尔朱荣屠刀下活下来逃亡白袍军的士卒,听到了尔朱荣的人头不保,顿时欢喜不已的有之,放声大哭,为自己兄弟同袍被害大声叫好的也有之。
“那事不宜迟,我们也赶紧去洛阳吧。”
陈庆之听闻洛阳唾手可得,立刻也心动起来。
“不急,殿下留我
马文才面容一肃,朗声道“殿下有令,命白袍军全军北上,拿下并州,夺取晋阳。”
“这是何故”
陈庆之听得有点
“好生生地为什么要北上”
“洛阳已经必然能得手,而尔朱荣的旧部并未全部瓦解。现
马文才回答的倒是认真,“殿下毕竟不是魏人,元冠受现
马文才和萧综考虑的是政治层面,陈庆之听完顿时懂了。
元冠受带走了洛阳的王公贵族,现
如果再有元子攸的“禅让”文书,就算有个别宗室有“护主”的心思,也没有造反的名头。

陈庆之想明白了以后也不拖拉,立刻下令大军调头向北,往并州出

何况尔朱荣带走了北方几乎全部的兵马,柔然人返回草原一路也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回去,少不得烧杀劫掠一番,这沿途城池经过几波人已经吓破了胆子,必然又是闻风而降。
“出
陈庆之只觉得先是“得遇明主”可以一展抱负,又“失而复得”了一起打天下的好伙伴,现
“让我们把魏国那小皇帝迎回来”
褚向领着的齐军被花夭从洛阳赶走,茫然回返,完全失去了目的。
整个军中弥漫着丧乱的气氛,明明主力未失又没有遭遇什么大败,却好似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一般,完全没有了士气。

“太子殿下,我们现
崔司徒叹息道。
“西边是回不去了,马文才把黑山军留
褚向喉中腥甜。
“我们出于盟约交换了虎符,马文才没带多少人出来,我不是萧综,用他的虎符也调不动白袍军,他们却能凭借虎符轻松诈开雍州防线。如果我预料的没错,雍州现
一想到落入马文才手中的萧宝夤还不知生死,褚向就肝肠寸断。
他们为了保守秘密一路做的隐秘,甚至没人知道齐军现
一想到这个,褚向更是恨得肠子都青了。
就算以后能再振旗鼓,他也没办法如“舅父”所希望的扬名天下,怕是还要落为笑柄。
至于什么入主洛阳、登坛祭天,将“萧向”之名昭告天地宗亲,更成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西边回不去,洛阳也无法通过”
褚向一转念,有了决定。
“我们去豫州”
“豫州”
萧宝夤帐下兵马大半都
褚向将他们的变化看到了眼里,越
“父皇镇守豫州几十载,宽以待民、结交士族豪门,豫州上下皆感念父皇的恩德,一旦我们打着父皇的旗号回去,豫州上下必开城以迎。”
对于这一点,褚向毫是好不怀疑。
“而且父皇
他这一生便是不停的
“我们之中,本来大多都是南人,更习惯南方的水土。如今魏国大乱,豫州也空虚,我们打着梁国二皇子萧综的名义拿下豫州,那梁主萧衍必然不会抢自己儿子的地盘,等他
褚向意气风
“是该回豫州”
“豫州本来就是我们齐国的地盘,是梁国丢了的”
“我们听殿下的”
“等到了殿下,殿下再登坛告天,继承大统”
一时间,众人都打起了神,信誓旦旦要回到豫州。
要回豫州,就得从水路绕过洛阳,魏国没有那么多的船只,即使
只是他们人数众多,想要渡河不易,好

他们不怕水,也不似魏国骑兵那样对于放弃战马有很多抵触,得到军中下令弃马渡河的消息,只是默默地选择了“归途”。
尔朱荣几万大军都能渡过黄河,褚向人数还没有尔朱荣多,自然速度更快,准备一阵子后就选择从洛阳南岸渡河,沿着颍水离开洛阳。
颍水是流入淮水的一条支流,是淮水的最大支流,往常洛阳也通过这条水路运送物资进入寿阳,对于他们来说,这条水路并不陌生。
而且也许是老天眷顾,木筏和牛羊皮筏这种东西最怕的就是水面动荡,眼见现
如此一来,木筏连着木筏,离得近的还能隔着两个筏子高声聊天谈笑,两岸青山绿水,脚下水波不兴,根本不似逃跑,倒别有一番情趣。

他们
他们逃离魏国能追赶的范围了。
就连因为担心萧宝夤而一直阴沉着脸的褚向,也被这样换了的气氛所感染,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然而这笑容还没维持多久,就听得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闷雷之声,声震百里,轰隆作响,仿佛某处有猛兽被惊醒。
这声音一出,木筏上许多老兵脸色就变了,有些胆小的更是尖叫起来。
这样的声音,
那一次,那声势比这更浩大,比这更汹涌,即使他们当时处于上游,听闻到那道声音的时候,亦然被吓得胆丧心惊。
那几个月里,他们军中的每一个人,都犹如身陷噩梦之中,每天一闭眼,梦见的就是被滔天的巨浪淹没,又或者是轰隆的雷声拍打
哪怕他们的主将如何保证那雷声不会落
事实证明,那雷声确实没有落
但即便如此,雷声后如同人间地狱一般的景象,还是让他们恐惧了很多年,甚至

“是潮”
“浮山堰啊”
“是水好多水”
褚向没去过浮山堰,不知道他们
他眼前浮现的最后一抹颜色,是铺天盖地的银白。
汹涌而来的河水,彻底淹没了他,以及他身边的所有人。

直到天色渐渐大明,便见有几个速度极快的身影向着这边奔来,快的仿佛猿猴,明显不是寻常人物。
等那几个身影
“他们已经到了颍水,再过两个时辰就会路过嵩山。”
那几个小道士看着为首的道士孙进之,眼中隐隐有恐惧之色。
“那是几万人啊,真要”
“浮山堰逆流时,有谁想过这些”
孙进之又恢复了之前满脸虬髯的样子,只一双眸子闪耀着光。
“淮水当年倒灌,淹死下游三十多万人,淹没多少人家,那萧宝夤设下此等毒计时,何曾想过还有那么多百姓”

“萧宝夤当年派出死士乔扮成道士四处招摇撞骗时,该想到有此日”
“那些术士用镇龙铁的无稽之谈怂恿梁主继续修建浮山堰、累死几万军民时,该想到有此日”
“齐人利用道门
本该悲天悯人的道士们,随着师兄的疾言厉色,眼中的软弱一扫而空,纷纷露出了毅然决然之色。
“一会儿要路过嵩山的人不是百姓,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都染着淮水中几十万冤魂的鲜血。”
孙进之身后几个道士表情也很漠然。
“一饮一啄,莫非天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孙进之想起他们带人

那是用道家手段固住的泥沙,天然的形成了一道长堤。
“开堤,清淤”
作者有话要说嗯,剧透下,褚向没死,不过也废了。
是的,都是马文才干的。
马文才是路过浮山堰、甚至为了浮山堰行刺过却无法扭转的冤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