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
虽然西北战事不佳而东南又生了事端, 但对于京城的人来说,影响都不是很大。
怕什么呢想前几年北狄大举来袭, 西北边关的战事恨不得一日三报,京城都有些人心惶惶的意思了。结果北狄最后还不是被打得缩回了王庭,京城白慌乱了一场。
比起那年,如今不过是说北狄缩了几年, 又跑出来袭边了而已,虽然说当初大胜北狄的沈大将军已经不
“这种传言”许碧不知是该感叹京城百姓的迟钝, 还是该高兴沈家军居然有如此的威信,“那西北有消息吗”
九炼摇摇头“外头没有消息, 只说还
“外头”许碧重复了一遍。有外头,那就是还有里头了。
九炼略一犹豫, 许碧立刻就看出来了“到底有什么消息”
九炼犹豫片刻,还是道“宫里有消息, 说西北的战事不大好,涵翠关难以夺回, 还死了不少将士。还说还说少将军已经过去了, 且立下军令状, 不夺回涵翠关就”
军令状这东西可不是随便立的, 若是立了军令状却做不到, 那是要杀头的。许碧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军令状”以沈云殊
九炼嗤了一声“如今西北的统帅可是换了人了”当初沈家父子离开西北时,为了避嫌, 并没有举荐自己麾下的将领升任主帅,而是由朝廷另行指派了新统帅。当然这也算是惯例了,毕竟若还是由沈家军中人统领西北,那沈家父子虽人
“再说,当初也是为了”九炼隐晦地说了半句,就不再往下说了。当初是沈家与皇帝合演了一出戏,若是仍由沈家父子的心腹继任西北军大将军,那这戏还怎么能瞒得过人
许碧皱了皱眉“那这消息是真的了”
九炼也有些犹豫“是宫里传出来的”这几日西北那边消息也不大畅通,他至今还没有到确凿的传讯呢。
宫里传出来的许碧沉吟一下,想到了沈云殊离开京城之时
其实现
知雨
九炼醒悟过来,忙道“不过少将军临去西北的时候,已经料到那边必是有些麻烦,再说,还有原先大将军的属下呢,少将军也不是孤立无援说不定过几日就有消息来了。”
只可惜九炼说的话一向是不大准的,许碧又等了“几日”,西北的消息是没等来,却等到了梅家送来的一桩“喜讯”。
“梅姑娘定亲了”许碧看看前来送信的梅家仆妇,客气地笑了笑,“不知定的是哪家公子”
这仆妇许碧认得,是梅太太的陪房妈妈。梅家下仆不多,这个兰妈妈就算是内宅的管家了。因她有了点年纪,梅太太也不常用她出来跑腿,这回还是因为要到沈家来,怕那些小丫鬟们不够身份,才叫她过来的。
兰妈妈也是第一回登沈家这样的门户,心里不免有些惴惴的,何况她也多少知道些梅若婳做下的事,答起话来就更加谨慎“是宫里贤妃娘娘做的媒我家老爷本是替姑娘挑了岭南一户故交人家的公子,只是贤妃娘娘不晓得,只以为我家姑娘亲事未定宁远伯家的夫人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跟贤妃娘娘说起家里的大公子,也是个爱书的,年纪上又正相合,贤妃娘娘就做了媒”
许碧想了好一会儿,都没想起这个“宁远伯”是哪根葱来,只得对兰妈妈笑了笑“原来是贤妃娘娘做的媒,这倒是一桩大喜事了。”
兰妈妈看许碧和颜悦色的,心里稍稍放松了些,暗想果然有贤妃娘娘出面,沈家大奶奶总还要顾忌些的。她一放松,说话也流畅了好些“宁远伯家里也是清贵人家,我们老爷和太太不图别的,就图宁远伯家的公子爱书,跟我们姑娘合得来。”
这也都是梅太太特地叮嘱她要说的,为的就是向沈家表示,并不是看中了高门勋第,也不是要参与什么朝堂风云,不过就是看中了人家公子知书达礼罢了。
其实梅太太最初对这桩亲事是不大满意的。宁远伯也难怪许碧一时没想起来就算京城里头的官儿问上一圈,怕也有好些人不晓得这是哪一家。
本朝立朝未久,只传过四代帝王而已,宁远伯也算是开国不久便得勋的人家,但后代子弟未有出色者,其爵位逐代以降,到了这一代宁远伯已是最后一位,所生的儿子已经无爵可承了。也就是说,梅贤妃给梅若婳说媒的这位,只能称做宁远伯大公子,却不能称宁远伯世子了。
这样的人家,梅太太其实心里着实有些不大满意,还是梅贤妃与她说,宁远伯家里虽然只剩个虚衔,但家风甚好,并没普通勋贵人家那些纳妾蓄婢的乌糟事。大约也正因家里人口少,虽然爵位代代以降,家境却仍殷实。不似有些人家,外头瞧着架子撑得好,里头却还要靠媳妇的嫁妆度日。
且宁远伯这个儿子确是了不少书的,还考了个秀才出来。虽说要跟梅家几个儿子一比就根本算不得什么,但
若真能如此,那梅若婳就是伯夫人了。身份诰命有了,日子也过得,宁远伯大公子又有几分才学,未必不能借此机会入仕。梅太太略一盘算,怎么说也胜过远嫁岭南
当然,关于梅贤妃要向皇帝进言这事儿,梅太太是断不会说出来的。甚至对梅大儒她都没提,只说宁远伯家风简单,大公子爱书云云。
“那亲家老爷想也是满意的。”许碧似笑非笑地道,“亲家老爷素来是喜欢爱书的人的。”
兰妈妈有点干干地笑了一声。她不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虽然知道这时候应该顺着许碧的话说,但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只得赔笑道“您说的是呢”
梅大儒对这门亲事当然是不满意的。他已经跟岭南那边的故友提过此事,只等把女儿送回岭南就合八字行六礼,这时候梅贤妃横插一手,还偏偏
更何况,对于宁远伯府,梅大儒也另有看法。
梅贤妃人
太后宫里近来挺热闹的,即使边关有战事,也不妨碍太后给亲孙子寻摸正妃不是再说,就算是亲王正妃不能到手,侧妃也有四品的诰命,一般官宦人家的正妻都未必能得着呢。
这种时候,若不是对敬亲王府里的位置有兴趣,哪家会带适龄的女孩儿进宫呢可以宁远伯府如今的处境,太后是断不会看中他家女孩儿做亲王妃的,如此,这不就是奔着送女为妾去的么
就凭这一点,梅大儒就看不上宁远伯家。再者,宁远伯府宁愿把女儿送进敬亲王府,可见就绝不是对外摆出的清心寡欲模样,只不过从前没有这个机会罢了毕竟当初皇帝选秀的时候,他家的女儿年纪实
这样一户姻亲,既不是梅大儒所愿的,也不符合当初对沈家的承诺。可是梅太太却
梅大儒的脸黑了好几天,若换了往常梅太太怕都不敢说话了,可这回有贤妃做挡箭牌,便只管给梅若婳张罗了起来。不过她也怕沈家会不满,所以才特地叫兰妈妈走一趟,还教了她一通说辞。只可惜她没想到许碧会突然问到梅大儒,预先没教过兰妈妈,不免就露了点破绽出来。
许碧无意跟兰妈妈一个仆妇多说什么,只淡淡问了几句,也就端了茶。兰妈妈没想到这般顺利,松了口气,连忙告退。待回到梅家,才到梅太太房外,就听梅大儒的声音
这话说得颇有些讽刺,兰妈妈连忙停住脚不敢进去,便听梅太太低声下气地道“实
梅大儒似是冷笑了一声“你看不吴家也无妨,将来莫要后悔便是。”
梅太太为梅若婳的亲事已经吃过梅大儒几回冷脸了,这次自觉有梅贤妃做保,说话也硬气了些“老爷也是少个算计。那吴家与承恩侯府给沁姐儿寻的徐家何其相似,如今沁姐儿怎样,正
梅大儒沉着脸看了她片刻,道“过几年咱们也不
“什么”梅太太一怔,“老爷是什么意思”
“待明哥儿的书编完,我就叫他向皇上讨个外放的差事,去地方上管管学政。”梅大儒淡淡地道,“至于你我,落叶终要归根,还是要回族里去,族学那里还有用我的地方。且那里清净,或许也还能再写一两本书出来。”
梅太太从未听过丈夫这样的计划,不由得吓了一跳“外,外放为何要外放”这京城里做官儿多好啊更何况梅若明还是皇帝亲点的,多少外官想进来都不能,怎么丈夫却想着叫儿子外放呢
梅大儒其实有这个念头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他原不是贪恋京城繁华的人,梅若明亦不是恋栈仕途,只是为了编书一事正遂他志向,也是想给父亲母亲争一点脸面的缘故,这才奉了皇帝的旨意。
但这书终究是要编好的,梅若明也不想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乃是大善之事。”梅大儒原本没打算这么早说出来的,但看梅太太兴致勃勃的模样,越想越不放心,还是把这瓢凉水提前浇了下来,“明哥儿亦有这志向,正是两全其美。”
梅太太绝不觉得这是什么美事,绞脑汁想出反对的借口“就算明哥儿愿意,他媳妇呢”那偏远之地过的都是苦日子,沈云婷锦衣玉食的长大,定然是受不得的。
“出嫁从夫。”梅大儒板着脸道,“明哥儿媳妇是明理之人,早便同意了。”
梅太太急了眼“她几时同意的怎都没问过我”
梅大儒脸更黑了“明哥儿媳妇听明哥儿的,你只须听我的便是”
梅太太这一急真是非同小可,若是照梅大儒这样干法,她
梅太太一辈子
梅大儒淡淡道“你若觉得岭南不好,留
“老爷”梅太太急了,“明年就是春闱了,辰哥儿”
“书是让他明理,不是为了入仕”梅大儒眼睛一瞪,“他若连做人都不会,何谈做官”说罢,也不再理睬梅太太,抬脚就走了。
兰妈妈躲
梅太太因为女儿成亲的喜悦已经被打了个粉碎,抹着眼泪道“老爷这是犯什么糊涂”
说起来兰妈妈对梅大儒的态度倒跟梅太太差不多,且她是下人,自是又添一层敬畏,小声道“太太,老爷总是一家之主再说,姑娘得了一门好亲事,太太的心愿也就了了,何必再跟老爷拧着来呢”万一惹得梅大儒
梅太太想想丈夫的脾气,怕是真能干出这样事来。可是她同意宁远伯府这桩亲事,是因为宁远伯府有机会再袭一两代爵,倘若她不
正愁苦着,梅若婳已从外头进来,柔声道“母亲别为我的事跟父亲争执,父亲多年
事到如今,她算是看得真真的了,父亲完全指望不上,几个哥哥里,梅若辰算是最疼爱她的,也不过是不加过问地替她写过几首诗文,再想让他帮自己做些什么,那也是不能了。既如此,留得他们
宁远伯府,她是有些不屑的。说什么大公子爱书,二十出头才考个秀才,算得了什么不过是勋贵人家不以科举出身,偶尔出这么一个就觉稀罕得了不得罢了。若是与十五岁就冲锋陷阵的沈云殊相比,就更比不得了
不过,这门亲事她不答应也不行,否则就要被嫁回岭南去了。相对而言,宁远伯府总比岭南吴家强,至少还能让她留
梅太太睁着泪眼道“这怎么成你一个人
梅若婳微有些厌烦地闭了闭眼睛。这个家里,梅太太自然是最疼爱她的,可也根本帮不上她什么,遇事只会抹眼泪,到头来还要她自己费心费力谋划。
“娘,人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就算娘还
梅太太抹了抹眼泪道“太后寿辰年年也都有,咱们都备了礼的,也不过就是那些罢了。”
每年皇帝、皇后与太后的生辰,官员都要备礼,送进宫里的东西何止千百。下头人绞脑汁,上位者也不过捡那极稀罕的或是亲近之人送的看一看罢了,许多东西还不是锁进库房落灰。
梅家家境摆
梅若婳皱眉道“今年与往年不同。太后娘娘虽不是整寿,却是逢九,因西北不靖,太后不欲大办,只
若是从前,这礼送进宁寿宫,大概就被宫人自动过滤,根本连袁太后的面儿都不会见,只要备得不失规矩也就行了。可这次,若是袁太后问一句送了什么,众目睽睽之下拿出些寒酸东西来,可不被人笑死
梅太太实
梅若婳其实也不很上心,不过是为了转移话题罢了“家里寻几本孤本书,再抄几卷经文也就是了。”到时候就说
“孤本书”梅太太犹豫起来。梅大儒
梅若婳心不
如今梅若婳能出门了,消息自然灵通了好些,天天听这些街头巷尾的闲话都听得心浮气躁,巴不得赶紧有机会进宫,也向梅贤妃打听打听消息。只是梅大儒并不许梅太太随意进宫,尤其是梅贤妃做媒之后,梅大儒就以待嫁为名,又限制了她出外的次数。就是承恩侯府那边说要带她进宫请安,都被梅大儒给拒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