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北宋捞兄日常 > 第 91 章
    苏轼没有接话。

    他知道。

    苏辙这话是很有道理。

    苏辙又道:“像农田水利法,方田均输法等变法对老百姓是有利的,鼓励老百姓开垦荒田,兴修水利,政府核实每户土地的数量与质量,每家税收不一样,虽说其中漏洞很大,但严惩贪官污吏,也不是不可行。”

    “倒是市易法,我觉得不大可能,虽说出发点是好的,官府收购滞销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可朝廷与寻常老百姓抢生意,岂不是将老百姓逼得一点活路都没有呢?叫我看,不如物件滞销时官府给予适当补贴,等着市场回暖后,再加大物件税收,如此一来,朝廷不至于亏本太多,老百姓的日子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苏轼再次没有接话。

    好一会,他才道:“若是如此变法,我也不是不能接受。”

    说着,他长长叹了口气,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来说去,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而已,如今老百姓们听说朝廷意欲变法,一个个是惶恐不安,无心劳作。”

    “即便变法想的再周全,再完美,可落实到每个百姓头上,也多的是人受苦受难。”

    苏辙一针见血道:“难道不变法,老百姓们就没有受苦受难了吗?”

    苏轼无言以对。

    苏辙看着他,笑了笑:“六哥,这几日你安心在家中休息,莫要四处走动了。”

    王安石可不是什么善茬儿,可不会任由着旁人给自己泼脏水而不反击的。

    朝中反对变法之人虽占大多数,却也不是没有人支持变法的。

    很快,就有谏官弹劾欧阳修等人。

    苏轼也是遭弹劾的一个。

    甚至还有人将脏水泼到苏辙头上,说变法之所以迟迟未大规模推行,皆因苏辙的缘故。

    苏辙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却是欧阳修那一派的,一直拦着不叫官家推行变法。

    苏辙:???

    他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躺着也中枪了!

    可他也好,还是王安石等人也好,谁都没有将这等话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知道,嘴长在别人嘴上,怎么说是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等话官家不相信就好了。

    但苏轼却是按耐不住,病中的他都强撑着起身上朝,与那些人争锋相对。

    苏轼来汴京多日,也学聪明了,知道不能堂而皇之说“你说我弟弟坏话,所以我要针对你”之类的话,只揪着变法不放。

    他率先攻击的就是均输法。

    其弊端有三。

    一是官府进行市场交易,不可能不侵占到老百姓的利益。

    二是朝廷如今国库银钱本就不多,加大投入成本,风险太高。

    三来是容易滋生腐败。

    他更是以梁适为例,直说从前梁适饱读诗书,身居高位,都贪赃枉法,更别提寻常官员。

    此话一出,欧阳修等人纷纷附和。

    一时间,王安石在朝中的地位也受到影响。

    每每早朝,大殿热闹的像菜市场似的,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可谓热闹非凡。

    这一日,苏轼带病上朝,几个问题抛向王安石。

    王安石只道:“……苏大人此言莫过于鸡蛋里挑石头,凡事皆有此等特殊情况的。”

    苏轼却道:“下官觉得王大人这话说的没错,别说是少数情况,即便只有一两例,也得想好应对之策才是。”

    “若是连朝臣都反对变法之策,又该要寻常老百姓信服?”

    “更别说王大人不赞同如今的科举,觉得诗赋、墨义、帖径是华而不实,想要再科举上也进行改革,那下官请问您,您大力推举考试经义,那学子科举时可有标准答案?又该由谁来制定这份标准答案呢?下官再问您,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

    “他们肩不能提,手不能扛,若如此下去,他们该靠什么营生?王大人这不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吗?”

    “长久这样下去,天下定会大乱的!”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王安石被他哽的说不出话来。

    一直到了下朝,王安石脸色都不大好看。

    等着回府之后,谢景温就来了。

    这人乃侍御史知杂谢景温,他不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忠实拥护者,说起来与王家也是姻亲,他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

    王安石对一直对他颇为照拂,他也一直依附王安石,时常替王安石出谋划策。

    谢景温道:“……欧阳修,范镇等人年纪大了,淋了几场雨后身子大不如从前,不足为惧。”

    “司马光一向谨慎,断然不会为了变法一事献出性命,唯独这个苏轼,是个不要命的,我觉着……是不是先将他除去?”

    王安石沉默着没有说话。

    若苏轼只是个寻常官员,他并不会在乎,可偏偏苏轼却是才高八斗,经常搞一些小动作,比如写些隐晦骂人的诗词流传出去,他虽一心只有变法,可身为臣子,若能流传千古,谁又愿意背负骂名?

    谢景温低声道:“我听说苏轼休沐时时常陪着他母亲程氏前去城郊寺庙上香,我看不如趁着这个机会除掉他算了。”

    “正好这些日子老百姓对变法一事有些怨言,到时候将这事推到躁动的老百姓头上去,定不会有人联想到大人的。”

    王安石这才扫了他一眼:“你觉得你能将这件事做的人不知鬼不觉,还是觉得你能聪明过苏子由?”

    身居高位者,他比谁都清楚做大事者该不拘小节的道理,若想要推行变法,必要时也是要牺牲一些人的,可却不能牺牲苏辙的家人:“我与苏子由这人有几分来往,你信不信,只要你敢动苏轼,他定会要你千百倍奉还的!”

    这下,谢景温可不敢随便接话了。

    王安石扶额道:“不过苏轼这人的确是叫人头疼,我索性想个法子将他调

    走好了。”

    没过几日。

    朝中就传来苏轼的调令,将他调为杭州知府。

    杭州是富庶之地,知府又是正四品的官儿,这差事不管怎么看都是美差,王安石觉得他很对得起苏轼了。

    用他的话来说,苏轼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有苏辙这样个好弟弟,不然以苏轼的性子,只怕他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等事儿,不管落在谁头上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事。

    一是这是升官,为官者,品级越高,想要擢升就越难。

    二是如今汴京被激进派与保守派两派搅的是不可开交,若这时候能摘出去,等着风平浪静再回京,对谁来说都是好事一件。

    苏辙听说这事儿后是微微一愣,继而就明白王安石的来意。

    他对元宝吩咐道:“……你将我的库房打开,包几样好东西送去王家吧。”

    元宝应声下去。

    苏辙则起身去看望苏轼了。

    他比谁都清楚苏轼那犟脾气,朝廷的任命下来是一回事,苏轼肯不肯老老实实上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果不其然,苏辙刚行至苏轼书房,就听到里头传来苏轼的咆哮声:“我才不去什么扬州了!就算官家怪罪,就算我死,我都不会去扬州的!”

    “王安石这是做什么?使的是离间计吗?从前我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没想到却是个一肚子算计的小人……”

    苏辙走进去时,正好见着苏轼正举着一方砚台要往地上砸。

    也不知道是苏轼觉得乱砸东西不好,还是他觉得这方砚台太贵重的缘故,只见他高高举起砚台,竟迟迟舍不得摔下去。

    一看到苏辙来了,他将砚台抱在怀里,没好气道:“八郎,你说王安石这根搅屎棍子到底要做什么?”

    他只觉得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如今一个个大臣看他的眼神怪怪的,更有人偷偷问他:“苏大人,我听说你的胞弟与王安石王大人有几分交情,莫不是苏大人升职一事是你胞弟在其中帮忙?”

    “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你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我虽相信你的人品,可旁人不一定相信,大概觉得你摇摆不定,两头吃了!”

    苏轼连声直说自己冤枉。

    他说这事儿与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有人信吗?

    没人相信!

    “六哥,你向来聪明,难道会不知道王安石这是要做什么?”苏辙耐着性子与他分析,一字一顿:“如今我并未反对他变法,落在他眼里是支持他,如今有你这样一个刺头在,你说他是针对你还是不针对你?”

    “他索性将你调的远远的,这样汴京是什么局势,与你再没关系。”

    “从前我就与你说过他不是个有肚量的,正好经此一事叫你有苦说不出。”

    “毕竟他可以选择想法子将你降职,或者平调,却叫你擢升,你猜猜看他有没有报仇的意思?”

    顿了顿,他更是正色道:“六哥,我若是你,这时候乖乖去杭州当你的知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等着风平浪静再回来……”

    苏轼神情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厉声道:“王安石他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