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常人瞧不清他的样貌,但诸萦却能清清楚楚的知道,他是桓珩。
诸萦是刚刚从和连那处瞬移回来,她去的地方,尚且还是夕阳西下,斜晖脉脉,而卫国,此时已是月华高悬。
之前,和桓珩说过炼铁的诸多事宜后,诸萦就独自一人坐
彼时,她情绪激荡,完完全全陷入自己的思绪中,自然无暇理会外物,对外界的感知都到了最低。
按桓珩的模样看,恐怕
从时间上推算,桓珩那时应该才刚刚处理完诸萦交代的炼铁事宜。
拥有铁器,而且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锻打,变成可以批量生产的浇铸,不管是不是有野心的君主,只要能得到这一切,恐怕都会被喜悦冲荡,畅想起自己的宏图大业。
而桓珩,很明显,作为一个历经险境的年轻王侯,他不但有野心,还是寻常诸侯想都不曾想过的壮阔。
但
他注意到了隐
桓珩或许压根不知道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诸萦究竟是烦是忧,但他敏锐的察觉出诸萦的心绪有别寻常。神灵所忧愁的,或许是他倾天下之力,也无法解决的。
但桓珩也想默默的守着诸萦望不见的角落。
不问不探不听,仅仅是守着。
哪怕你是天上高不可攀的明月,是眨眼万年的神灵,而我或许
而桓珩也从不曾奢求诸萦能望见他,因为二人相差的实
如果仅仅是地位的卑下,哪怕桓珩是马奴,诸萦是公主,他也一定会以命相博,抢来人世间的地位,踏着鲜血走到诸萦面前。
但他们之间所差的,却远不止如此。
又何止是天堑
这是一种清醒的认知,
他甚至不知道,
其实从那一日起,桓珩耗性命与心血所戍守的,便不再是卫国,而是诸萦。
若是有朝一日,他站
桓珩所求,仅此而已。
但桓珩的所思所想,诸萦此前半点也不曾察觉。
时至今日,一向对男女之事有些迟钝的诸萦,才恍然察觉出些不对。
主要是桓珩平日里并不曾表露分毫,若非对他知之甚深,恐怕寻常人连半分不对也寻不出来。诸萦能有所察觉,并不是因为与桓珩朝夕相处,有很大缘由是因为诸萦穿越后灵敏的五感与直觉。
她素日里不曾注意倒也就算了,但今天突然瞧见,又有之前的炼铁之法做铺垫,无论如何,桓珩也不应该独自守
诸萦深深的叹了口气,桓珩比宋王要难办得多。
宋王将自己的爱慕说了出来,所以诸萦可以拒绝,但桓珩没有,他甚至一分一毫都不曾流露,只
他从不曾予求。
但正是这样,诸萦才不好做出举动。
哪怕到现
候
只是当诸萦孤寂的时候,他一直都
破天荒的,对上这样的桓珩,她反而有些犹豫。和面对宋王的深情厚意时不同,当时的诸萦对拒绝宋王的爱慕唯有愧疚,却没有半分犹豫。
她知道拒绝宋王后,依照宋王仁厚重情的性格,一定会难受苦痛,但诸萦想的却是越早拒绝,受到的伤害才能越少。
面对桓珩时,诸萦却犹豫了。
是一种不同的感受。
并不仅仅是因为桓珩未曾说出口。
诸萦想,或许因为桓珩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第一眼所望见的人,所以他和其他人对自己的意义有些不同。
她朝前迈了一步,到了栏前,夜晚孤寂寒冷的风吹拂起了诸萦衣摆,诸萦察觉不到丝毫寒意,但
高高
而桓珩伫立
如今的卫王,早已是半隐退的状态,若非桓珩尚且没有取而代之的念头,已经得到满朝臣子爱戴支持的桓珩,便会是名副其实的卫王,虽然如今也相差不远。
但正是这样的他,被深夜与枝桠遮住了一惯坚毅的眉眼,神情中却没有半分触动,他融入
他望着肃穆厚重的摘星台,而诸萦站
日升月落,当朝阳普照大地的那一刻,世间恍若又迎来了新的开始。
诸萦继续将心神放
他亦需要积蓄力量,卫国的贵族,并不比陈国的旧贵族好对付。想要施行变法,而非是被迫从公子的位子上被流放到他国,便需要万事具备。
桓珩,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而旧贵族的落魄,也意味着势必有人取而代之。这些新崛起的贵族,桓珩必须确保自己能掌控他们,而不是
他们各自为自己的责任而忙碌,那一日的事,仿佛随着夜间的微风消散了。
诸萦没有提起过,桓珩也不曾有过冒犯之举。
他们就像两条并不交汇的河水。
但桓珩不论再忙碌,也会如同从前
这样的平静一直到了棉花种子终于成功种出来,才被打破。
和诸萦
诸萦将棉花种子给仲农的时候,还是春夏交接之际,两月过去就获了棉花,则意味着夏季还没有过去,甚至正值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依照这些棉花种子的生长周期,只要将它们重新种植下去,秋日便能重新获一批。而游戏背包给的种子,拥有和现代棉花相同的喜好,喜阳喜光。
仲农
唯一可惜的便是棉花种子并不多,哪怕仲农将获后的棉花种子再重新种下,恐怕得出的棉花,所能做成的衣裳,还及不上卫国的贵族来得多,更莫说能救下多少庶民。
更何况,如今的仲农,连棉花是什么作用都不知道。
几乎是棉花一获,仲农就将其呈了一部分给桓珩,桓珩也一直惦记着能被神鸟特意衔来人间的种子。
其实不单是桓珩惦记着,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庶民游侠,但凡听闻此事的,谁能不好奇。
可惜,无人能猜得出它的作用。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这是不是用来做衣裳的,但它杂乱如麻,任凭最巧妙的绣娘也想不到该怎么做成衣物。
因此只能暂时搁置下来。
桓珩
她没有主动去向这些人告知棉花的用法,若是需要她主动说出来,当初也不会大费周章的让青鸾将棉花种子衔到仲农的面前。
诸萦的确是需要将不同的技术传至凡间的神女,但悉数通过她亲口或是亲手传递,反而少了神灵的玄妙莫测感。
适当用其他手法传播一些技能,诸萦觉得也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诸萦并没有直接告知桓珩应该怎么处理棉花,也没有将棉花的具体作用说出来。
她只是对桓珩笑了笑,神情淡然的说,“有人知晓。”
说完,也不待桓珩再多说些什么,诸萦摆了摆手,
桓珩出现
但这个人是谁,就不得而知。
桓珩可以肯定的是,眼前白絮一般的东西,定然大有用处,只不过无人呢个知晓其中的用途。
他
回到寝殿中的桓珩,前往书房,挥笔写下了榜文,昭告天下,若是有人能寻到仲农所植之物的用处,便赏千金,并有五百户的封邑。
桓珩想,如若真的有其他人能知晓此物的用途,那么下榜文昭告天下以相求,便是最快的法子。
桓珩写的榜文很快就被贴
于是不仅是卫国,就连其他诸侯国都知晓了卫国有一物,乃是神鸟衔种而来,所种出的,但无人知晓其中用途。
一时间,原本派人探听卫国的那些诸侯国,也知晓了此事,私底下不免也议论纷纷,
许多人因榜文上的封赏,前来一试。倒也有人想得有些样子,比如将棉花放入衣服的夹层中保暖,可惜的是如此一来,棉花大多会聚拢
诸萦一直等到人皆知时,才准备动手。
一日,照常是城中的小吏携榜文出城,因为能识字者甚少,所以榜文并不仅仅只是张贴便足矣,还需有人高声哗念。
然而,就
这也算城中时常能瞧见的景象,小吏起初并不放
然而就
当小吏从地上起来的时候,生气的将河水吐了出来,气急败坏的骂道,“某今日时运竟如此不济。”
然而那农妇就恍若听不见一般,继续洗她的衣物,弄得小吏不由称奇,询问道“尔怎恍若未闻,是何衣物,竟洗得如此入神”
妇人这才抬起头,笑着回答道“此乃棉布制成之衣,甚暖。”
小吏已经从因为倒霉而郁怒烦闷的心情转为好奇,“棉布又是何物”
妇人仍旧是笑吟吟的,明明年纪很轻,但笑起来的神色,却有些像殿宇之内的神像,笑起来如出一辙的弧度与祥和的神情,“棉布乃是棉所击成。”
“何谓棉”
“尔手中所求,岂不为棉”
小吏一脸的恍然大悟,但又并非那么的清楚,直至妇人突然消失不见,他也仍旧有些迷蒙。
猛然间,小吏像是回过神来,他震惊的看着已经见不到任何人影的空地,傻傻的揉了揉眼睛。
小吏咽了咽口水,瞥见身后的人皆是一副未曾察觉的模样,他连忙推了推身后的人,问道“刚刚河边有一妇人,你可曾瞧见了”
谁料身后的人却一脸迷茫,十分不解道“何来的人,我等只见你方才自言自语,仿佛迷怔了。”
其余几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留下小吏一人满脸震惊,全是不可置信的神色。不可能的,方才明明就是真的,若是迷怔,又怎会有这样真实的感觉。
像是印证小吏的想法一般,他突然
小吏一脸兴奋的拿起这件湿漉漉的衣裳,对一旁的人说,“那妇人方才分明
然而旁侧的人,瞧见小吏兴奋过了头,犹如疯魔的模样,还有真的凭空而现的衣裳,都不由打了个寒颤。
如今已出了城,此地山林颇多,又临着河,恐怕鬼神众多,免不得误打误撞,遇上了山野鬼魅。瞧小吏的模样,十足十是被迷了心志。
其中一人鼓足勇气上前,提醒小吏,“尔且看个仔细,此乃荒野之地,如何来的人莫不是”
原本为找到可以印证自己所言的衣裳而欣喜的小吏不由一愣,他望了望空无一人的土地,还有自己手中的衣裳,突然间清醒,竟真正的恍然大悟了。
口中喃喃道“此乃棉布制成的衣裳,而棉布乃棉所制成,棉
小吏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猛地一惊,“某知晓了,某知晓了,仲农先生种出来之物,名唤棉,棉可织成棉布,棉布用以制衣。”
其余几人面面相觑,望着小吏陡然狂喜的面容不知所措。
而清醒过来的小吏,虽然极力令自己看起来平静些,脸上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喜意他将自己方才的所见悉数说了出来,又拿起手中的衣裳,作为凭证。
原先还有些不可置信的人,
小吏则一脸兴奋的说,“是鬼神,鬼神予以我等棉之用法。”
除了鬼神,又有谁能有如此神通
小吏
其余几人也纷纷跪下,他们皆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也能亲眼瞧见神迹,这是何等的机遇。
也有眼见的人,望见他们跪拜的方向,似乎正是卫王宫,管已经出城,行了不少路,大诸萦所
那人下意识惊呼,“莫不是诸萦神女娘娘化身点拨”
这一道声音,清晰的传入众人的耳中,空气中有一瞬间的寂静,众人互相对望,原先看见妇人的小吏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的声音
于是,这群人跪拜时,从感念鬼神的恩德,变做感念诸萦神女的恩德。
其实他们完全没有猜错,这人正是诸萦所扮。
这是诸萦从游戏背包中新寻得的道具,可以指定用
和诸萦的绿杨阴极为相似,不同的大抵是绿杨阴是入睡后才能编织的梦境,而她新寻出来的镜中月却是
而趁着小吏恰好从幻境中出来,与其他人因为是否迷怔争论时,诸萦披着隐身斗篷,悄无声息的将湿透的衣裳放
诸萦披着隐身斗篷,眼看他们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于是心满意足的离开。
她
不出诸萦当初所料,
其中,便包含廉轼。
他
廉轼的病倒,最直观的便是阮延君,他仍旧处
最为主要的是,廉轼并没有轻忽自己的病症,尤其是
他知晓此地瘴气严重,又湿热异常,一旦过于炎热,蛇鼠泛滥时,便极易引起疫病,所以连忙命人将
或许正是因为此次廉轼应对及时,所以疫病并未蔓延至周遭诸城,仅仅是
染上疫病的人自然不能说少,却也不及往年可怖。
等到医者和连至此时,他用艾灸等法清除疫病的传播,又着人清理水源,凡是因疫病而亡的人,尸体焚毁,染上疫病的人,所有之物数砸毁掩埋。
和连
然而,正是
却得知
作者有话说
感谢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悠悠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金榜烂文受害者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