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八零渔村发家记 > 第8章 第 8 章
第二天唐小丽得知蔡大姐的母亲摔了腿,蔡大姐回娘家去了,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刚好趁着这段时间把鱼胶好好翻晒。
新洗好的鱼胶刚开始要四五个小时翻一面,还要细心吸走鱼胶上面的鱼油,这样才能晒到干净好看,当下农民晒的鱼胶没什么讲究,卖相也不是很好,但既然要打主意拿来卖,卖相自然要做得足。
这些唐小丽本来没做过,可记忆中似乎有那么一段,她就是会做。
四天,薄一些的都晒成了。
唐小丽把这些鱼胶放进大而厚实的塑料袋里,里面还丢了几颗八角,八角的作用是拿来防蚊虫的,新胶晒好后,等到好天气还要反复拿出来晾晒,保存好放上几十年都没问题。
韩学美就
晒胶以前也只有渔民们会干,大家会晒但是舍不得柴火炖来吃。
所以这个年代滑不滑稽,鱼胶还没柴火值钱,唐小丽每次生火都一肚子怨念,进城以后她要用藕煤。
“阿美,你会不会看公母”
“不会啊。”
要卖肯定要能分公母,价格都不同。
唐小丽随手指了指,又拿起两个看上去差不多的花胶让韩学美看“有一些不用分,像白花胶这种小花胶,公母都很好的,小一点便宜一些的菜胶也不用怎么分,但是大一点的比如说赤嘴,你看看这个肉质纹理清晰,质感清澈,这就是公胶,母胶的肉身看上去明显要浑浊一些,同样大小的花胶,公胶要比母胶贵一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韩学美仔细看看两个,暂时还是一头雾水“这鱼也重男轻女”

唐小丽笑“鱼跟人不一样,雄性长的速度比较慢,鱼胶也会小,母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同样大小的鱼胶,公胶的生长周期要比母胶长,所以同样大小的鱼胶,公胶要贵一些,口感也不一样,公胶炖出来口感q弹,母胶软滑,我给你炖点尝尝味道。”
“咱们这边的品种就这几样,长的这个是鳗鱼胶,口感比较腥,这种叫湛江赤嘴,是咱们这里最多的品种,这个比较贵,这个小的叫白花胶,你看好了,这种咱们不卖留着自己吃,另外最多的就是红瓜,小小个但是肉质很细腻,是黄鱼身上的鱼泡,这种花胶的口感和营养也不错。”
唐小丽一个个的给韩学美指,一个个跟她说,说到对应的都会给她看看辨认品种和公母,这样走下来一轮,韩学美竟然也能七七八八的辨认出来。至于后世市面上卖的比较多的北海,产地大部分
明明就住
不过韩学美对大嫂的感官却彻底变了。
大嫂就是不一样,不像二嫂鬼心眼多。
大嫂虽然叫她干活,却是
唐小丽这里也有个小灶,她把泡
姑嫂两人围着小灶。
韩学美压低了声音“我妈最近火气很大啊。”
陈雪华最近总骂骂咧咧的。
唐小丽头疼。
她只是过去吃饭,见陈雪华最近总
汤炖好了,什么调料都不加,唐小丽把正
“妈妈,我还
“喝点汤。”唐小丽舀了点鱼胶汤喂给孩子喝。
萌萌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
“好喝。”她说。
“好喝把这碗都喝了再出去。”这玩意儿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喜欢的人觉得鲜甜,不喜欢的人觉得味道怪怪的,不过唐小丽自己就很喜欢,她也不亏待自己,今天炖的是赤嘴,给萌萌喝的是口感比较q的公胶。
韩学美也觉得很好喝。


唐小丽留了些红瓜“这些你着自己吃。”
韩学美一心想钱“不卖了”
唐小丽说“最近还有很多渔船上岸,我问了阿莲有鱼胶她会通知我,这一批都有二十几斤,我怕搞多了卖不了,明天你跟我去关口,咱们先试试水。”

要带走这么多也带不了,只能带走些好点的。
于是韩学美便把到手的好了,回去就到衣柜里。
第二天唐小丽去村里借来了辆很旧的自行车。
一大包鱼胶放
“妈妈和姑姑出去卖东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今天先不带你去好吗”唐小丽说。
“哇”萌萌受了伤,抹着眼泪转身就跑。
唐小丽追了几步,等追上看见孩子已经跟文文玩上了,内心毫无波澜。

姑嫂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关口去。
这会儿南山已经有通关口,骑着自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虽说过来过去的人主要还不是走这边,但是人流量也还不错,唐小丽把车往大树底下一停,眼扫着周围的人和位置。
往返关口的人群显得跟一般人不一样,穿着打扮就比一般人要体面,即便是过去探亲的,也会拾得体面一些,有些从远一点的地方来走很远的路到这里就口渴了,也会
茶水不贵,两分钱一碗。
喝完就走,老板又续上新茶,一会儿又有人会过来。
看着两分钱不多,但是仰仗着过来过去的人流,就十几分钟功夫,老板就卖了五碗,要是按这个人流量算,一天卖一百多碗都不
韩学美
不过菜什么人会要啊。
唐小丽把摊子摆开,主要是菜,鱼胶放
卖大碗茶的女人看着有点眼熟,用奇怪的眼神瞧着她两。
卖菜,谁家没几分地种菜啊,那人显然是觉得她两有点傻,撇过头去低声笑着跟人说话。
正摊开摆,就有从这边通关去港城的人陆陆续续过来,看着穿着体面一些的女人,这些人唐小丽都熟悉,十年代港城的入也不低,但人心就是这样,再有钱也会喜欢占点小便宜,尤其是打细算的主妇,她扬声一喊“新鲜的蔬菜,刚从地里割下来的蔬菜啊便宜卖了。”
都是港城人,几十年以后拖着小推车过来采购一周的蔬菜瓜果,忙的乐此不疲。
韩学美可能还不太好意思,低下头拨弄着手里头的菜,看见有人过来脸一下子就涨红了,还真有人来啊。
“这菜怎么卖”
那女人瞧了一眼,还真走过来看了一眼,青菜都是刚从地里割下来的,翠绿翠绿的看上去很新鲜。
“一毛二一斤,这菜新鲜没喷水,放冰箱里头一周都能放,绝对比大棚蔬菜口感好。”
“一毛二”韩学美吐了吐舌头,这价格都能买到一斤米,大嫂可真敢喊价。
她怕那女人掉头就走了。
至于蔬菜的标准价格,唐小丽也不知道,这会儿的人都是自己种菜,她就随口喊了个价格,如果那女人经常买菜,应该会对比价格,谁知道那女人听到“冰箱”两个字,意外的看了唐小丽一眼。
“给我称五斤。”女人说。
这个价格
五斤青菜,女人全家能吃上一周时间,花去的不过是
大客户
一看要这么多,唐小丽很狗腿的把菜挑出来一些好的,给女人称了五斤出来,又笑眯眯的问“鱼胶您要不要啊,都是我们渔民自己晒的,什么档次的都有。”
女人接过来菜,又意外的看了唐小丽一眼。
这边买东西要票证,每次她过来都没想过要买东西带回去,不过买到便宜的菜,能省点钱都是成就感,瞬间看这个年轻人也顺眼了很多。
“有哪些”
“这几种,煲汤做菜的有鳗鱼胶,滋补气血的有湛江赤嘴,公的母的都有,这些都是我们自晒的,价格很实惠。”今天带过来的鱼胶不多,主要是试试水看看行情。
“这个多少钱”女人指着鳗鱼胶问。
“不分公母,五块钱一斤。”唐小丽随便报个价。
“五块钱”又把韩学美吓了一跳,连鳗鱼胶都卖五块,大嫂也太会喊价了。
“这种呢”这回指着的是赤嘴胶。
唐小丽挑挑眉,心知这女人肯定是觉得鳗鱼胶太便宜,肯定瞧不上“您经常吃的应该就知道,赤嘴胶滋补效果好,像这种规格一斤三十头左右,母胶十块钱,公胶二十块一斤,这个价格都是很便宜的拉,我们也是赚点辛苦钱。”
这会儿港城人的入都几千一个月了,吃点鱼胶还不是洒洒水。
虽然不知道港城的鱼胶卖多少,但是港人讲究,而且这会儿算是港城高速
赚港城的钱
那女人开口“赤嘴有多少,我全要。”
等那人走了,韩学美压低了嗓门问“嫂子,这些人买东西怎么都不看价格啊”
“你知道港城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吗”
韩学美摇摇头。
“我也不知道,但是肯定比咱们赚的多,你看看刚才那个人掏钱那利索劲儿,我刚才可能都卖便宜了,趁着今天好卖你再回去一趟。”唐小丽掏出小本本来记账,又吩咐韩学美“回去再割点菜,然后把剩下的花胶都带过来,赶紧去赶紧回。”
她是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那女人一下子就买走了一半的菜。
小本本上面记下来青菜六毛,赤嘴胶四十五块六,内心有点小波澜。
这种无本生意很容易被人模仿,别看今天菜好卖,明天说不定能冒出来一堆人来卖菜。
而站
原来嫂子带她来,就是来当帮手的,起初她还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呢。
骑车她会的,她一口气骑回去最多就二十分钟,往返一个小时以内就能回来。
唐小丽又塞了一块钱给韩学美“家里的菜就别动了,
不给太多钱的理由还是怕韩学美弄太多菜,路上不太安全。
韩学美赶紧点点头,生怕耽误了挣钱,扶着车把连头都没回“我知道了嫂子。”
作者有话要说求留言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