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八,正是桂花飘香之时。
所以此时公布的乡试榜也被称为秋榜、桂榜。
苏晏和周允文坐
突然间,人潮涌动。
贡院那边传来了动静。
苏晏神色一怔放榜了。
只见一队衙役走了出来,其中一人捧着一卷黄色绢绸长卷,另一人
另有一个魁梧衙役立于一旁,用他嘹亮雄浑的嗓音开始唱榜
“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一百名,广宁县王一羽”
“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九十九名,宝应县项承允”
唱榜的声音洪亮,随着一个个名次的报出,茶楼里也热闹了起来。一声声“恭喜恭喜”接连响起,有中试者甚至自行放起了爆竹、撒起了喜钱。
中了举人的考生便是正式步入了士族阶层,一般的老百姓包括此时放榜的这些衙役,之后见到了举人都是要尊称一声“老爷”的。
唱榜过了许久,魁梧衙役报完第六名之后停了下来。
大家都凝神屏息地等待着,想看看这一次乡试的五经魁到底是何许人也。安静的空气里流淌着躁动,好似随意一点,就能噌地一下燃烧起来。
“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五名,长溪县周允文,礼”
伴随着这嘹亮的唱名声,贡院一直紧闭着的铜制大门突然被打开,只见一个穿戴整齐的官差坐
这黑色骏马从贡院大门中奔出,格外豪气潇洒,而那坐
来了来了
五经魁出来了
所有围观的考生们呼吸一滞,然后开始议论纷纷,四处询问这是何人有没有人之前
围观的老百姓们则是笑眯眯的,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报喜的宏大场面。
周允文听到自己名字的一瞬间,心就开始狂跳起来我中了还是第五名他脸上的镇定自若再也无法维持,脸色激动得通红。
“恭喜恭喜小师兄”苏晏杏眼弯弯,他拍了拍周允文的肩膀,笑道“厉害了小师兄可是经魁呢”
周允文也笑容满面,高兴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这个好成绩他自己之前也没有想到。
接着,唱名声复起
“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四名,广陵县程曦园,易”
又是一匹俊逸神武的黑色骏马从贡院大门飞奔而出,马上的官差也大声唱到“报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四名,广陵县程曦园,易”
紧接着,是第三名。
然后是第二名。
第二名的名字报完,苏晏还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他心脏开始砰砰直跳,嘴角抑制不住地微微翘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兴奋游走于全身上下。
不是苏晏自大,而是对自己的实力有自信。凭借他的那些作答文章,乡试不可能不取中他,至于到现
与此同时,唱名声响起
“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一名,长溪县苏晏,春秋”
“报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一名,长溪县苏晏,春秋”
这声音格外高昂,瞬间就盖住了附近街上所有嘈杂喧闹声。
“报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一名,长溪县苏晏,春秋”
难以抑制的激动
“报天乐四十六年,江陵府乡试第一名,长溪县苏晏,春秋”
报喜的声音
“魁首解元”周允文看着自家小师弟笑道,脸上隐隐带着自豪之色。
茶楼的大厅里也响起议论声
“苏晏我有印象我
“长溪县苏晏,好耳熟是不是天乐四十二年的江陵府院试案首”
“对对对他跟我是院试同榜”
“原来是苏案首难怪难怪”
“哎哎哎,贡院前贴出了五经魁的答卷文章了”
“快,一起去看看”
此时贡院前,五经魁的文章下站满了考生。不论是考中的、亦或是落榜的学子,都忍不住来看看经魁们的文章,尤其是欣赏解元苏晏的文章。
看到苏晏试卷上面的批语,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之后凝神去细那文章,只觉得真不愧是解元的文章,妙不可言。
有人甚至急急忙忙取来纸笔,就蹲
苏晏他们回到住所后,又接到了官差敲锣打鼓的报喜,还特地提醒两位举人老爷记得参加晚上的鹿鸣宴。
晚间,月色清亮,桂花飘香,良辰美景,鼓瑟吹笙。
开宴后,众位新科举人应和着伴奏,齐唱鹿鸣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之后便是一一拜会座师和房师,赋诗答谢,饮酒赏宴,谈笑风生。
许大人还特地点了苏晏考教了几句,见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十分欢喜,忍不住叮嘱他春闱的时候好好考试。苏晏连忙应下。
等宴会结束苏晏回到院落里,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叮恭喜群主成功完成常规任务
叮恭喜群主顺利解锁群内成员互
叮恭喜群主再次触
一连三条消息塞进了苏晏的脑子里。
得,苏轼大佬和李白大佬欠其他人的红包现
大佬们之间也可以相互欣赏彼此的书法画作。
苏晏见自己考取解元改善了文豪大佬们的生活也挺开心的,不知道等自己中了会元之后又会有什么奖励。
鹿鸣宴第二天,苏晏拒绝了同榜举人们的各种文会、茶会的邀请,和周允文一起北上京城,准备春闱。
他
等苏晏开始准备春闱的考试用具时,才恍然
天乐四十七年二月十五日,正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际。
京城贡院前灯火通明,浩浩荡荡的人潮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为了这一丝渺茫的希望,多少文人士子将青春付诸于此。
贡院大门外的来自天南海北的举人们经过了严密的检查才被放入京城贡院的考场之中。
轮到苏晏被检查的时候,那负责的官差先是颇为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示意他快点把东西放下。直到这官差看了一眼苏晏的考引文书,才
这官差仔细地查看了苏晏被分配到的号房考牌,他想到什么,瞳孔微缩,倒吸了一口凉气,喃喃道“这就巧了上一次会试的时候,那名震天下的状元郎也是这一间号舍”
苏晏听清了这官差的低语,不由得一愣,心头像是被什么轻轻地撞了一下,他顿了好几秒才回过神。
等苏晏拿着号房考牌找到自己的位置时,细细打量了一下这一间普通的号舍。陈旧的灰色墙壁,狭窄的一平米左右的空间,勉强算是平整的两块木板,看起来与其他的号房并没有什么不同。
弦之哥哥当初也是
一想到这,苏晏心里莫名有一种宁静与安定。
他站
逼仄的空间里,陆弦之依旧是一副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的模样,他白皙修长的手握着狼毫笔,提腕蘸墨,落笔如云烟。
作者有话要说“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出自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改编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记“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