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个女工, 有二十个是织布的, 有二十个是刺绣的, 剩下的十个则是做这些之外的杂活。不过这头一批的货并不需要刺绣, 因此四十个主要的女工全都安排
一千匹布其实并不多,如果说起利润应该差不就是来回的车马费罢了。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头, 保险一点的数量对于交易双方都是一个更加稳妥的法子。
一个熟练的女工一天起码可以织一匹布,再熟练一些的则可以织两匹半。这要看个人技术与手快与否。一个月赶制一千匹布, 对于现
这四十个主要的女工, 年纪从十三岁到三十三岁不等。其中一半是成家了的, 一半则是没有成家的。成家的女工都选择了每天上工来厂里,下工就回家里, 而没有成家的女工则都住
这也是出于未婚女孩的安全考虑, 如果家里人不来接的,林若青这边也安排了人用马车送回去。
反正没人过来接的也就六七个, 一辆马车沿路一个时辰也就来回送到地方了。
这织布厂
兴许坑人得很呢
那些天天工厂和家里来回的女工们倒是有开口说织布厂好的,可这也不能完全打消村里人的闲话。毕竟一个妇道人家成天跟个男人一样出门也有点不像话。
加上一开始过来做工的大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子, 因此背后的一些指指点点就更加没个完了。
村民们晚上吃饭时就有汉子端着碗蹲
“哈哈哈,可挡不住人家媳妇儿能往回拿钱啊。”
“钱
被暗讽到的汉子一言不
外头那些人说的话句句刺
现
别的不说,媳妇儿回来说的,早上过去有肉包子和大白馒头,中午也是白米饭,还时不时有炒肉片。如果不是他媳妇儿每天晚上还能将自己的饭打回来一份,让他亲眼看见里头的肉,他都是不信的。
更何况外人呢
因此村里头的那些闲言碎语他也就不去理会了,不少拿话刺他的人自己心里其实酸得很。他们村那个时候一共去了五六个人,最后只有他媳妇选上了。
等他回家,家里的媳妇正
他媳妇让到一边,见他脸色不好,心里也晓得可能是外面又有人说些闲言碎语了,她低声问“外头他们又胡咧咧啦”
男人点头,不过他嘴上说“没事儿,说几句又不掉块肉的,咱们自己过日子,不管他们。”
其他不说,他媳妇儿去织布厂上工以后,不用
“赶明儿咱们去庵堂那边请大夫给你诊个脉,再开些补药回来吃吃。”男人想了想又说,“也是我没有本事,让你出去赚钱养家。”
女人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咱们既然已经成了家,以后就没有什么你我了,家不就是夫妻两个一起扶着的吗况且我前些天听小姐说的话,也觉得事情是那个道理。”
“小姐”男人有些疑惑。
女人点点头“反正管事们都管她叫小姐,织布厂就是小姐建的,城里头的粉黛你晓得不里正婆娘每个月都要用的那个脂膏就是小姐家的,反正小姐说了,赚钱这事儿就没什么男女,女子也不输男子的,能够自食其力的生活,那谁也不矮了谁一头。
小姐那样的人都说这样的话,能没有道理吗我觉得她说得不错,往后你可别再说什么亏欠着我的话了,我愿意嫁给你就没有嫌你的意思。日子咱们一起过下去总是能够越过越好的。”
男人听了这话,心里既是一阵松快又是一阵酸涩,他伸手抱住了自己媳妇儿“嗯,咱们认真把日子过下去,总是能够过好的。”
差不多的事儿并不仅仅
一直等到了七月初一这一天。
天色边还是黑蒙蒙一片,十七八个女工们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她们叠好被子简单洗漱了一番后将自己的东西拾拾,然后就到了厂子门口等着家里人来接。其中有六七个则直接上了门口已经等着的马车,先将人往会送了。
一直等到天色大亮,织布厂门口的人才陆陆续续走了个干净。
这些女工都是年纪小没嫁人的。一被兄长或者父母接回去,头一句话就被问了。
“听外头说你们这儿做工苦得很,又没什么好处,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明儿咱们就不来了。”一个年轻男人紧张地问自己小妹。
女娃子闻言却是笑了起来“哥,你都是哪儿听来的话根本没有这回事”
她跟着说“我们一日三餐都吃好喝好的,每天出来才上工,中午加上吃饭能歇一个时辰,晚上太阳斜照就下工呢。我这今天回去也不住
年轻男人完全愣住了“还有这么好的事儿”
他们给地主种田,那些地主大多都恨不得将人往死里头盘剥的,还能这么滋滋润润
“那你们这织布出来的东西能有利润吗”年轻男人都忍不住为林若青担心起来。
“可不是呢,我也是这么想的,”女娃子对此倒是挺感同身受的,“每天的大白馒头吃得我都心亏,只能抓紧上工多帮着干活了。”
年轻男子点点头“是得这样,咱们不能不知感恩。”他顿了顿又骂道,“也不知道谁传出来的话,弄得我和爹娘都后悔送你过去,回去我要问问他们是什么居心。”
“哼,还能是什么居心,吃不到葡萄说葡萄呗”女娃子现
年轻男子有些愧疚“这怎么成,这钱你攒着给自己做嫁妆,狗蛋的钱我自己挣。”
两人说着往家走。
半个月回一次家的还有一批用马车送回去的,这就更加让人瞠目结舌了。
这些女孩活到这么大还没做过马车,坐
再等她们到了村口,马车虽然不进去,可是光是停
二丫拎着自己的小包袱从车上跳了下来,又对马车里的其他人道了别,这才扭头准备往家里走。
不过没有走几步二丫就被人给拦住了。
“二丫,那是哪儿来的马车,那马怎么这么俊呢”
二丫家里就一个娘和一个弟弟,
二丫此时有些扬眉吐气的意思,她道“还能是哪里的马车,是我们织布厂里的马车,一会儿晚上还来接我回去呢。”
二丫娘也
自己女儿什么样,娘是最清楚的。二丫这半个月回来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二丫娘要问的东西可就多了。
不过二丫
二丫将自己的小布包打开,从里头拿出一个巴掌大的油纸包,打开一口将里头的糖给拿了出来,递给她弟弟“吃。”
然后她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嘟嘟喝下去以后才开口和她娘道“娘,你放心吧,我
这并不是假话,无论是问织布厂里的谁,她们都要说比家里舒服呢。到点吃饭,也不用干其他事儿,织布的时候还能闲聊呢。
聊着聊着一天也就过去了,这半个月就跟享受似的,别提过得多快了。
二丫又说“我自己算了算,这第一个月应该能拿八百文。”
一个月就拿八百文,二丫娘虽然是自己做梦的时候想过,可冷不丁听见自己女儿给了一句准话,还是差点儿仰过去。
“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做什么到时候回家你和弟弟也吃点好的,我是住
二丫娘听了这话道“等你
二丫道“你们多吃点,我
二丫弟弟二虎,正是馋嘴的年纪,这个时候嘴里含着小糖块,一听有肉吃还含糊地道“我,我也想去吃肉,姐,你带我去吧。”
二丫低头道“你会织布不你会绣花不屁大的玩意儿啥都不会你去能干啥”
二虎不服气道“那我就去学呗,我学织布去。”
二丫娘拍了二虎后背一下“傻玩意儿,你一个男娃子学什么织布,那是女娃子干的事儿。”
二丫扬起脑袋,从小到大,还是有一回有身为女孩子是优势的事儿呢。
随着她们这一趟回来,织布厂才起来的一点不好的风评,迅速被压了下去。同时另外一股势头又起来了。
原本那些
自此往后就没有说纺织厂不好的了。
而林若青那边也
信上的内容倒不是很复杂,大意如下“样品布料我已经到了,十分满意,宋国历法的九月我还会
织布厂里正好将这一批货全都赶制了出来,再接到这一封信林若青心里也就有了底。这一趟她不能亲自过去,便只能派自己信得过的人。
刘平南带着货物亲自过去同奇拉交接,走水路北上再转陆路,按着陈家商队的路,中间不会出什么意外,且速度也快,大约一个半月就能赶到边关口,只是人可能折腾一些罢了。
这些布料林若青定了二两银子一匹,刨除成本利润
利润其实已经算是可观。且往后的订单不可能只有千匹,她也更不可能只和奇拉一个商人打交道。
林若青
刘平南
如果刘平南拉了单子回来,那到时候五十个人的织布厂就完全不够用了。招女工不难,就怕到时候没有场地,因此还是早早准备起来比较好。
织布厂一开始动作,外头的人也就立刻注意到了,炎炎盛夏里每天都有到庵堂这边来问织布厂是不是要招工的事儿的。
原因无他,实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说什么抛头露面了,钱当然才是最要紧的,再说这个抛头露面又不是做什么坏事,听说只是
招工什么的都有条不紊地
刘平南和北上的车队才是现
这个季节去边关比当时林若青他们要舒服多了,且道路也没有雨雪阻碍,行进起来就越
边关林若青和陈彦当初买的那个小院子现
不过刘平南都没多歇息,立刻出去
他着急找奇拉,奇拉那边何尝不着急
他自从看了林若青几个月前托人送过来的样品,就心急如焚。左等右等都差点儿要觉得林若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