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秦始皇亲妈的种田生活 > 第16章 第16章
造纸坊门前车马不歇,门前是马路一侧是排列好的车马队伍,打头的车马进去,不到一刻钟就装了整整一车的东西出来,从另一侧扬着鞭子驱车离开,后头马上有人接着进去。
紧跟着,一个少年从后面出来,对等候已久的人拱手“诸位兄台,对不住,今天的纸已经售罄,还请大家十日后再来。”
他说完,转身进了工坊,轻轻合上门。
车队里打前头那个中年男子拧着眉啐了一口,“来晚了”
他其实天不亮就赶着马过来了,但到地方时候前头就已经排了一条长队,一些个还算眼熟的商人躺
这些来往诸国做生意的商人大多眼熟彼此,来这儿的人身价也差不多少,只能按照先来后到排序,晚了便是晚了。
秦朝各类物品皆有官府定价,何等品质大小的纸卖多少钱,清清楚楚定价明确。
刑法严酷,商人不敢搞事儿。

他们只能去国外买卖。
能书的人基本都是有钱人,赚有钱人的钱需要有心理负担吗
完全不需要。
商人逐利,就算她不要分成,他们仍会到国外卖纸。
毕竟
至于用不起纸的人,现
纸总不会一直都是高端商品。
陆娇娇只计划短期垄断一咪咪,掏一掏有钱人的口袋。
她不能让穷人越来越穷。
有了纸之后,写字画画就随意多了。
陆娇娇一边写一边画,她写好的纸由人夹
珍馐美食她吃过许多,写起这些十分轻松。
识字,太后说她可以随便看,她就站
陆娇娇停笔。
取过她手中的纸挂上,见是半页知道是写完了。
她来给陆娇娇揉肩膀,不知道
“这得问问那些大夫药匣子里有没有什么不毒人的香味药材,还有那些卷头
想了想,这还真有可能,地域不同食物也就不同,比方说某国有些水果,秦国地上从来没见过。
陆娇娇抽过一张纸,笔尖点点墨盘,“再添点东西。”
对许多人来说咸阳农业技术学校是个有点神秘的地方,外头人进不去,但人人都能说得出这个学校哪里好,玻璃窗普通人是不敢想,但那儿的食堂却很令人好奇,听说能把常见的蔬菜也才做成绝顶美味。
学校里有个学生,是个小孩,故意把自己的饭剩下一半,想带给父母尝一尝。食堂的管事再三问他剩下的是不是不吃了,小孩说是,然后那个食堂管事直接把剩下半盘子饭菜倒进泔水桶。
那孩子急问“怎么倒了”
管事儿的说“你吃不了拿去喂猪,下次吃多少盛多少。”
那小孩当场哭了
回家把事儿说出来了,他亲妈拿着烧锅棍子追他,“你跟谁学的连吃带拿丢人哪谁家的粮食不是粮食,好好的米饭拿去喂猪可怜你老父老母种一棵苗汗珠子摔八瓣”
诸位学生汲取了这个教训没谁干过一样的事儿,只是
成年人嘴上不说啥,心里跟有一百个猫爪子挠一样,特别好奇学校食堂的饭菜什么味道。
就这么一直让人这么好奇着多不好。
前阵子一直
陆娇娇不止拿出旧菜谱还写了新的,都让人印好了放
这几天店里就没少过人,当天,许多人都买了菜谱,买完就脚下生风地回家做饭去了
为了物其用,陆娇娇一口气开了二十家饭馆,分布到秦国几个州,争取所有最繁华的地段都有她的小饭馆。
董家三代同堂,二十来口人,干的是务农的活,因一家都是勤快人,但凡有钱就置办几亩土地,地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之亦然。
种地的是靠老天爷吃饭,董家人年年诚恳祭祀,唯恐哪年老天爷不给面子。
这些天听人说有些地方冰雹打了苗,当地的人只能吃枣果腹,当家的董伯平忧虑起来。心里惦记着让儿孙学个一门技艺,年景不好时也好有条生路,若是没有荒年,多挣些钱养家也好。
今天经过新开起来的书坊,正好听人说里头卖菜谱便有些动心又有些犹豫,他家里好几十口就没一个识字的,买了怕也不认识。
此时,店里的小二小声吆喝“还剩最后三本,谁要”
他冲进去“我要”
人从里头出来,抱着三本书,又想起来一家子文盲,没一个认字的,第一次觉得
董伯平有些后悔了,他家要么是能干农活的半大孩子,要么是小奶娃,当初就没让孩子去学校书。

董伯平本来想找个
听说印刷厂的书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排出来的,那些人总有几个认字的罢,董伯平的大儿子找了好几个人才找着个识字的,说了些好话,又花了一笔钱才请到人。
这人也不是有多高的学问,是从前凑热闹和人一起拜师认识的字,后来不耐烦就没学,到现
但他干五天才能有两天歇着,不愿意接私活,董家大儿子一直掏钱,他不好意思了才答应。
过几天,董伯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子孙,到市肆边上摆了个摊子,身后是个临时垒起来的灶台,上面架个陶锅,浓香的汤汁
摊子一侧立了个两层高的木架子,上头放着十来个一模一样的木盒,里头装着各色的丸子、菜干、猪杂羊杂、粗面,他这小摊子摆起来热气腾腾香飘十里。
不一会儿就有人问“你这汤怎么卖”
董伯平拿出个二大碗指了下桌上的二大碗,“客官想吃什么自己去架子上选,一碗五个钱。”
那人过去夹了大半碗,董伯平儿子接过去煮,再上来是一碗骨汤杂面。
董伯平身边还有一方小桌,上头放着几个盒盖陶瓷桶,与那人说“这有辣椒油,客官用些吗”
秦国有个品种的辣椒,现代叫秦椒,当时人也很喜欢。
那个客官便捧着碗过来,董伯平给他打开盖子,上头一层浅红透亮的油脂,下面是红色的碎辣椒干,闻着微辣,颇为刺激食欲。客官能吃辣,挖了一小勺到碗里,搅得上头飘了一层辣油,他坐下,不一会儿就吃得热汗淋漓,看上去舒爽极了。
来往经过的人,闻着香味,看坐
不一会儿这个小摊子十来张小桌子就坐满了人。
董伯平数着手里的钱,都不用到晚上,不算那几本书,他今天就能回本。
想从这本书来挖出个一二三四的不止是董伯平一个,咸阳城里开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摊子,还有些挑担子卖卤味的。
但不是人人都像董伯平一样有钱,许多人买书是联合自己的亲戚朋友去买,或者联合里长去买,再分别学了来做买卖。
这一本书成功引起了一波创业热。
董伯平动作快,做得好,算是抢占了先机,比别人
这些店铺
陆娇娇的店则比较综合,她食谱里写的东西,绝大多数是卖的。

譬如赵高,他最喜欢来这些新开起来的铺子吃饭,别人不知道,他可知道,这里的厨子都是宫里调教出来的。
别的店里根本比不上。
最近朝堂上来了个叫姚贾的,办两分的事儿能说出十分功劳,赵高看不上这人夸夸其谈,又必须得和他争宠,只得拼命
家僮拿来这些书本,他就转头就拿给秦王看,说“这些书
所有的贵人都有些相同点,霸道,他们不允许别人和自己穿一样的衣服,用一样的车架,不然为何衣裳人马还分出个三六九等
秦王翻了翻手上的书册,目光
赵高
他刚才故意没说这茬就是怕秦王让那些店关门,现
他撂下手里的菜谱,“你说这菜谱是教人做菜的,寡人看更像是勾人去吃菜的。”
“普通人的手艺比不过店里厨子,人们吃过他们的饭菜岂不是更要去店里”
的确,自打这菜谱出来,手里不差钱的都会买几本,厨子不识字,肯让厨子去书的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家便是家里认字的自己照着上面的做,手艺不够,味道总是差些,也没耐心天天捣鼓,最后还不是要去店里吃
而且上面言辞有趣,有字有画,光看着就像是尝到了味道一样,还有些人专门买来看。
普通人拿来学艺也只做个几样菜而已,什么时候有钱了也得去店里消费一回。
他隔三差五的要去店里吃一顿,还
赵高
秦王翻到菜谱书的最后,叩叩桌面,把赵高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只看此书天下没有料理不好的食材,既然海外可能有新鲜食物,就令那些来往于海外的番邦人遇到新鲜吃食种子香料都带过来,不拘好吃与否,只要毒不死老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