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快穿红楼]我求生欲很强 > 108、第 108 章
眼看着满满一笸萝铜板就摆
等人散得差不多了,那个小公子向着李年家的又拱了拱手“多谢贵主人替我解围,改日必登门拜谢。”
李年家的很会说话“公子客气了,我们主子不方便见公子,改日公子多照顾照顾咱们绣坊的生意便好。”小公子听了便知这人的主子怕是女眷,所以不好现
直到他走,后院的张翠花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别人不认得,她是认得这个看上去十分知礼的小公子,正是贾琏。刚才她也险些没有认出来,还是那双招牌似的桃花眼,让张翠花想了起来。
这三年的时间,贾琏的变化太大了,不只是身量长高的问题,而是周身的气质还有行事,都与原著里那个纨绔截然不同,贾琏现
只知贪花好色赚小钱的贾琏,已经不知不觉了四五年书,自己这次蝴蝶的效果有点儿大了吧
眼看着吉时快到了,刘太太与夏太太也已经到了,张翠花只好放下对贾琏的疑惑,一起张罗起绣坊的事来。终究是请了人的,琐事自有管事、掌柜等人处理,她们三个不过坐阵撑撑场子,只坐
听说张翠花没开业就先散出去一笸萝铜板,夏太太也罢了,刘太太有些心疼“分明是荣国府惹出来的事,他们自己不掏钱,倒好意思让咱们给他们出。”
“话不是这么说。”夏太太的眼界又高一点“自古民不与官斗,咱们
这话说得明白,刘太太有些不好意思的向张翠花赔笑“孙太太别笑话我,我比不得夏太太和你都是见惯了大场面的。”跟这么两个通透的人一起合伙,自己应该能赚到银子吧。
可不就从了刘太太所想开业大吉的
鞭炮声还有余音,店铺里头的人已经挨挤不开。虽然大部分都是冲着那一个铜板来的,但是也有些妇人看着致的绣品走不动路,不光把领到的铜板还了回来,还把自己身上所带不多的银子也留了下来买不了大件绣品,买个小件的自己回去看着也是高兴的。
等着晚上算帐的时候,三位投资人心里都有了底大件卖出去的不多,可是小件几乎都被卖空了。成品绣品利润本就不低,一日下来足足进帐了三百六十多两银子。照这么下去,不用半年本钱就能赚回来了。
张翠花心里记挂着贾琏转变的事儿,八卦之心熊熊而起,听完进出帐后便坐上马车。不过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让早已经被换来的李年架着车,重新到西城前次等自己的地方停车。
李年以为张翠花因不知道老爷葬
他这里臆想着有的没的,张翠花已经熟门熟路的混进了东大院。里头与张翠花离开前唯一的变化,就是张翠花原来的院子,已经变成了一弯池塘,五月的微风,吹得池塘里连连的荷叶摇摆不定。
远远的,张翠花已经看到贾琏正
贾琏老太太实
文士她知道你父亲现
贾琏舅舅就没有什么办法断了老太太的念想吗
舅舅张翠花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文士,又扒拉了一下原主的记忆,怎么也无法把眼前的文士与原主记忆深处那个惊才绝艳、名动京华的才子合二为一。
张老帝师家不是已经败出京城,所有男
丁都已经被问斩了吗,怎么又出了一个张家人哪怕是
看来贾琏的变化,就是因为这位舅舅的存
她早已经
所以张翠花不介意成全她一次,恰好那边正好说到了她
贾琏今天要不是那个绣坊的老板拿出铜板来,真让那些百姓闹嚷起来,我都不知道怎么场。老太太怎么就不想想,荣国府真的倒了,她还怎么维持金尊玉贵的生活。
张二少爷笑了若是她肯这么想,怎么能做出把你爹打断腿的事。不过我倒觉得你爹真是欠打,若是我的话,便直接把两条腿都给他打折。
张翠花听了嘴角都是一抽,可贾琏却如张二少爷说的不是自己亲爹一样,连意思意思反驳一句都没有。而是追问张二少爷该怎么让贾母彻底不再闹腾着想把贾宝玉接进京来。
已经查出贾琏变化的原因,张翠花便也不多留,边想着这一世张二少爷死而复生,边想离开。谁知耳边一下子响起杀猪般的声音““鬼呀”
定睛一看,不是王善保家的是谁。张翠花回头看了一眼贾琏与张二少爷,那两个人也愣愣的看着自己,不由向着两人一笑,不慌不忙的进了空间。
这一进空间不要紧,看清她身形的三个人眼睁睁看着一个人凭空消失
王善保家的从来没善待过张翠花,更觉得她来是想向自己复仇,跪
贾琏这个时候也
娘供奉的话,厉声喝问她“老爷不是交待要把张姨娘供奉进祠堂吗,你为何说没有供奉”
王善保家的就吱唔起来。张二少爷人情更练达些,向贾琏摆了摆手“不用问了,不过是当家的太太心里不服气罢了。”
空间里的张翠花也没想到,贾赦竟然吩咐过要把她的“灵位”摆进贾家的祠堂里,这还真是开了贾氏宗祠的先河呢。
就听贾琏还愤愤不平“太太有什么不服气的,若不是张姨娘说出老爷不是老太太亲生的这个秘闻,二老爷一房哪儿能那么乖乖的搬回金陵,太太又怎么能顺利的当家。”
原来贾赦是
又等了一会儿,贾琏才由张二少爷陪着一起离开,王善保家的吓得没魂,哪怕贾琏对她一直冷言冷语,也不敢离两人太远。三人都走后,张翠花才从空间里出来,这次再不敢大意,一面往角门溜,一面外放着灵魂力,免得再碰到认识自己的人。
一路无惊无险的找到李年,回府后才
“母亲,我今天会引针了。”迎春等张翠花换了衣裳,忙不迭的向她献宝。
夏金桂是个不服输的性子,手里虽然没拿东西,嘴里却说“明天我就会引了。”一听就是今天还没学会。
“嗯,明天你们两个一起引给我看。现
迎春放下自己手里的针线,小身子往张翠花的怀里偎了偎“母亲累了吗”
张翠花理了理她头顶的茸
“鸣柳,快些给母亲拿点心。”迎春似模似样的叫了一声,鸣柳应了一声下去,夏金桂也凑了过来“婶婶,我母亲也累了吗”
张翠花一笑,也顺手给她顺了顺毛“是呢,不光是你母亲跟我,隔壁刘伯母也累了。”
“做女人
都累。”夏金桂猛的冒出这么一句,让张翠花正想说什么的嘴张不开了孩子,你这么有哲理的话,是从谁哪学来的
迎春竟然接了夏金桂的话“母亲、刘伯母、夏伯母,要管家,要开绣坊赚银子,累。华姨要赚月例,要绣花,累。鸣柳、拂柳要照顾母亲,累。李管家天天四处走走看看,门房天天坐着,一点儿也不累。”
自己这是培养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吗张翠花无奈的看向两个心疼自己的孩子,有心想告诉她们不管是李年还是门子,也是可以赚到月例的,随即想到了一个问题“金桂,你父亲不是也赚银子吗,还有刘伯父,也一样要出门赚银子呀。”
自己家里没有男丁,迎春不知道男丁能赚银子有情可原,夏金桂不应该不知道呀。
夏金桂把头摇的飞快“才不是,父亲一直养病,母亲自己一个人赚银子,还得管家。刘家伯父不用管家,只赚银子。”
明白了,孩子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看来自己应该考虑的不是贾琏被谁教育好的,而是要考虑该怎么让迎春获得正确的教育了这个时代对女性太过苛刻,特立独行或是女权意识过强,
迎春将来不可能不嫁人,她又没有个兄弟撑腰,又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等着张翠花一被穿梭机抽离,迎春可就要独自一个面对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了。
哪怕迎春现
第二日夏太太来接夏金桂的时候,张翠花便把昨日两个孩子说的话,当成笑话一样向夏太太说了一遍,说后感叹道“我还只当她们还小,谁知道竟看得懂这些了。”
夏太太听到自己女儿的话,眼圈都红了“可不是,若不是为了她,咱们何苦费这些心思。”
“是呀,父母为子女,为之计深远。”张翠花把自己的主意说出来“都说书明理,我倒觉得不如给她们请个先生,教她们书吧。”
夏太太是地地道道的古代女人,虽然
自己出头露面的打理生意,可是还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是女孩子,将来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便好,何必这么早让她们书。”才三岁多的娃娃,就是男孩开蒙都太早了些。
张翠花摇头“你也知道我们家里与别家不同,只有我们娘两个相依为命,将来这个家总得交到迎春手里。不早些让她书明理,将来被人哄骗了怎么办。”
她都说到这份上了,夏太太也不得不认同“何止是你,我不也只有金桂一个。”说完与张翠花一起愣愣对坐,谁也说不出话来。
良久,张翠花问了一句“你别怪我多嘴,你现
夏太太脸上就有了苦意“我们老爷现
不想人家夏太太不愧是
张翠花忙赔笑道“自是要倚重你,只是将来束侑上头,你别和我争。”
“一个先生的束侑才多少银子,”夏太太摆了摆手“昨日我回府后,掌柜的来回过话了。荣国府的管事昨日特意到咱们绣坊,买了十几件大件绣品,说是日后还会来采买。还不都是托了你的福”
张翠花没想到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荣国府一向眼高于顶,真真让人没想到。”
夏太太也跟着点头“可见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到底你念过书这眼界不一样,我才觉得早让两个丫头念书也是好事。”
都是做娘的人,都不甘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张翠花与夏太太想了又想,想出了一个即能让两个孩子书明理,又不损名声的方法
迎春两个并不科举,所以不必请什么名家大儒,只请那品行好不古板脾气又好的老先生。这样不必与人争先生,就不怕有人因妒生恨,又有年龄

。好不容易定下一位年过五旬的时先生,偏住家居南城。迎春与夏金桂是不可能天天去南城求学的,只能请先生住到东城来。
可张翠花明面上是个寡妇,夏太太也是独身一个带女儿居住,两家都不是合适的地方。最后张翠花只得又出银子买了个离自己府一条街远的一进宅子,才算是安置下了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先生。
时老先生名孝义,打听的时候人人都说他古板,几日课下来,丫头们却说他是个顶没有脾气的人哪怕夏金枝时时想法子捉弄先生,好把先生气走自己不用上课,都没见先生
然后府里人就说别看时先生看似古板,心里却很喜欢孩子,才能容忍夏金桂的恶作剧。张翠花却知道,时先生是因为需要这一个月五两的束侑
时先生已经是有孙子的人了,身上却只有一个秀才的功名,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挤
没见得知张翠花特意为自己安排了住处,时先生激动的话都说不利索了,还直接将自己的老妻接到下处,一副要
所以这人的骨气,好些是由银子撑着的。世上不是没有不为富贵折腰的人,只是那样的人总少数。为此张翠花很是给两个孩子进行了一场随机教育,让夏金桂都不好意思多捉弄老先生了。
这里也有迎春的功劳。许是天性的原因,迎春这一世虽然没长成二木头,仍保留了温柔的禀性,又听话又乖巧。她哪怕还不能全部理解张翠花的话,仍然对时先生礼貌又亲近。每每夏金桂忍不住又捣乱之后,迎春都会带着她给时先生赔礼,让时先生想
夏金桂别人的话不听,对迎春的话却很能入耳,每次给时先生道歉也显得诚心诚意,这师生三人竟就么走过了五六年。
期间的大事,便是不屈不挠的太子,三年前再次起事,还再次被人跟大皇子绑


乱兵也是有脑子的,知道自己能抢掠的时间不多。张翠花这里即难得手,他们便转移了视线,想从刘家、夏家抢些东西,以图日后享用。谁想
京里这一次乱了近十天,比哪一世太子之乱都要长些。城里没有人敢走动,也就没有能采买的地方,张翠花把自己府里存的粮食,让人从墙头递到刘、夏两家,三家直到兵乱彻底结束,才派出人打探情况。
除了她们住的这条街,东城的情况用满目疮荑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南城与北城房屋建的本就单薄,情况比东城还不如。只有西城的情况略好,大半的人家护院众多,只有少数人家受到了乱兵的冲击。
刘太太与夏太太心有余悸的一齐来谢张翠花,自此之后三家的关系越加亲密起来。
夏老爷是
怀疑归怀疑,这是人家夏家的事,张翠花与夏太太关系再好也不能说。想想夏家并没有男丁,就算是有秘密差事也传不下去,便放

策,竟然没让夏家的人得逞。
代价也是有的,夏家族长之位自然旁落了,祭田等公中产业也都让了出去,夏太太手里除了皇商桂花的供奉,剩下的除了些田亩,便只有与张翠花刘太太一起开的那个绣坊了。
有一弊便有一利,经过太子之乱的高门、富贾们,需要补充大量的绣品,现
就连张翠花等人的交际圈,都因这个绣坊扩大了不少,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提起霁月坊的三位老板,东城里的人都要笑赞一声。西城高门里的太太们,也都听到过她们的名头。有时也会到一两张西城
华家也因这个绣坊,重与对头赌赛了一次,最后拿回了自家的绣庄。不过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拿回绣庄就撤回
华绣娘成亲后仍留
这一次夏家母女出孝的衣裳,就出自华绣娘与迎春、夏金桂之手。夏家比起张翠花来,人脉自是要多些,来观礼的人也多了不少,夏家母女一出场,观礼的太太姑娘们,自是对她们的衣裳赞不绝口。
夏太太笑着拉过夏金桂与迎春,向着众人道“我哪里有心思想这些,都是两个孩子琢磨出来的。”
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两个俏生生的小丫头身上,见两人一穿娇黄一着嫩紫,一样的梳妆打扮,都是粉嫩嫩红扑扑的笑颜,连头上的凤钗,腰上的玉佩都一色一样,全都笑了“夏太太不说,还当都是你的女儿。真真是两个好孩子。”
张翠花知道夏太太这是好意,要让人知道迎春与夏金桂的存
脾气虽然不大一样,难得的是从来也没拌过嘴,又愿意穿一样的衣裳。”
有嘴巧的太太便笑道“左右你们养着那么些绣娘,别说只有两位姑娘,便是再多两个,也打扮的过来。”
于是话题就从迎春与夏金桂身上转到了绣坊里又出了什么新鲜样子,又有哪家贵人到绣坊定了什么绣品上,迎春与夏金桂,也让一些姑娘们围住,打听她们的绣花样子。
等到人客散,张翠花与刘太太两个也要与夏太太告辞,却被她强留下了“这两年我守
剩下的三人多年合作,说起话来随意了许多,刘太太便向张翠花与夏太太道“说来不怕你们两个恼,有时我倒羡慕你们两个现
夏太太便与张翠花对视一眼,知道她说的是刘老爷新纳了第三房小妾的事。这样的家事关系再好也不能多劝,只能泛泛道“我们有什么好羡慕的,不比你有两个嫡亲的儿子傍身。就是现
刘太太不再想府里的小妾闹腾,眼里放出绿光,看向两人道“即说到这儿,快说说谁的女儿嫁我的大儿子,谁的女儿给我当小儿媳妇”
张翠花不得不啐她一口“算盘打得倒好,我们两个都是替你养儿媳妇的吗”
刘太太只管自己
张翠花与夏太太都恨恨的看着刘太太小人得志般的嘴脸,要不是还与她合伙开着绣坊,一定要一起把她扔出去。
有儿子的只想着自己怎么拐个儿媳妇回去,全不想那姑娘是做娘的心头肉,哪怕嫁得再近也是生生被别人剜走。
正说笑着,华绣娘走了进来“三位太太已经听到好信了,这般高兴,可是商量着给我多少红封”
好信刘太太率先笑道“正是好信呢,我只等着你就中做这个大媒,谢媒钱不会少了你的。”
华绣娘一脸疑惑“好好的我做的什么媒”
张翠花三人不由也一脸疑惑“你说的是什么好信”
“不就是一等将军贾家,一下子定下了二十幅绣品,还有江南甄家,也定下了二十幅绣品,西城还有几家,虽没那两家定的多,可是合起来也有三四十件。这下子铺子半年的大件绣品都卖出去了,太太们到时分红更多,难道不是好信儿”
有银子拿的信儿,都是好信儿,比刚才刘太太说的更让人接受的好信儿大件绣品利润高,不好卖也是真。现
只是一下子这么多人来定绣品,张翠花几个也不免八卦“怎么大家突然一起定下这么些的绣品”
华绣娘便把自己打听来的说与她们听听说明年开春圣人要选秀,一些有门路的人家已经准备起来了。这些天不光是甄贾两家,西城许多人家都到霁月坊定衣裳买绣品,更多的是想请绣坊的绣娘上门做衣裳。
她一说完,刘太太与夏太太便一起看向张翠花,因为绣坊开业那日起,张翠花便跟大家约定好了,不管是什么高门望族,想要绣品只能到霁月坊选,做衣裳也由各府的人带了尺寸上门,霁月坊的绣娘们是不去各府做针线的。
这些年不是没有高门想请绣坊的绣娘到自己府上做针线,可是华家与她们三个合伙了霁月坊,自己也重新开了绣坊,人手并不充足。
加之开绣坊之前,张翠花便有言
张翠花叹了一口气“可是绣坊里有人想赚这笔银子”霁月坊给绣娘的工银,是按着张翠花的建议,借鉴了现代的计件提成的,与别家绣坊只给工银不同,算是良心主家了。技艺好、勤快些的绣娘,一人养活五六口之家完全不成问题。要是这样的条件之下,还有人只看重眼前有数的银子,那就不能再留了。
华绣娘有些不好意思“是有几个动
了心的,想着这样的机会难得。镇国公府开出了一日三两银子的工价。修国公府上除了每日二两银子的工价外,活计完后还会送二十两的红封。每位出去的绣娘,另外补贴咱们绣坊五十两银子。绣娘吃住都
“呵呵,”听到这儿由不得张翠花不冷笑“他们府里的人,是主子还是奴才,是管家们的份例还是三等仆妇的份例”
华绣娘自然答不出来。两个国公府开出的条件优厚,就连她也觉得绣坊可以借此赚一波,好几个绣娘听到两府开出的条件,更是心活的撺掇她出面求情,哪里想得到这些弯弯绕华绣娘自己,也是听张翠花解说完之后,才知道高门之内别说主子了,就是奴才之间相处,也是有门道的。
“当初我说不让咱们的绣娘去高门,就是为着高门里头腌臜事儿太多。”张翠花看了刘太太与夏太太一眼“有那一等贪图技艺的,要坏了绣娘的名声把人留
“就算是最后咱们上门讨要,那些高门里放出绣娘名节已经坏的风声,绣娘还怎么做人坏了名声的绣娘,若不让她回绣坊,她无容身之处,咱们自己心里过不去。可要让她回绣坊,外头多有那贫嘴烂舌之人,说好话的少说歹话的多,到时绣坊还怎么开下去”
是呀,舌头底下压死人,一个女人名声坏了,接近她的人都要跟着受怀疑,绣坊里头的绣娘都是女人,哪里禁得住风言风语
夏太太与刘太太这才明白张翠花当年的一片苦心,华绣娘也红了眼圈“太太为了大家长远平安日子着想,那些人再不体谅太太的苦心,就太没良心了。”
张翠花听了不由苦笑“这世上有了银子不讲良心的多了去了。远了不说,夏太太三年前经的事儿,咱们谁没跟着叹息过那还是亲人呢,若夏太太自己软一点儿,娘两个都要被人提着脚卖了。”
华绣娘听了忙向张翠花保证“太太放心,回去我就跟她们说说太太的担心,但凡脑子有些成算的,也不会想着去什么国
公府做绣娘了。”
张翠花却并不如华绣娘这么乐观。
“你回去跟她们只管说,可是人家一心想赚大钱的,也不必非得拦着。”说着看了刘太太与夏太太一眼,接着道“我
华绣娘也去看刘太太与夏太太,见她们跟着一头,便知三人的主意是一样的。也是,先小人后君子,总比不清不楚最后扯皮的强。
最后还是有三个绣娘经不住镇国公、定国公两府开出的高额工价,决定退出霁绣坊。镇国公定国公两府不知怎么想的,哪怕那三个绣娘已经不是霁月坊的人了,还说要给绣坊些补贴,也被张翠花做主拒了若是下这补贴,谁知道将来这三个绣娘绣出的东西出了问题,那两府会不会借此找绣坊的麻烦
要断,就断得利利索索的吧。
华绣娘自觉那三个绣娘是她带出来的人,却还见钱眼开,心里有些愧疚,对上张翠花总有些讪讪的。张翠花看着好笑,特意把她找来问“你是个心里存不住事的人,何必非得做出这样的相生来。”连哪样点心该配什么茶都不
“镇国公府与定国公府里,就算需要的绣品再多,也不会让她们做一辈子,可是她们来绣坊前,就说好等她们做不动了,每月也
华绣娘想不通的是,自己那日明明已经跟大家说得那么清楚了,那三个人还是非得要走,以至现
张翠花叹一口气“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