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颂主动给随从的话作了翻译
自家的马故意使坏,把祢衡的马欺负跑了。
崔颂看了“搦朽”一眼,对方的马头翘得老高,愉悦地打了个响鼻。
崔颂回目光。
“可有派人去寻”
随从愈加恭谨地道“戊三他们骑马去寻了。”
戊三几人正是护送崔颂和祢衡出城的家卫。
崔颂转向祢衡,以征询的语气开口“这马一时半会儿找不回来,不如正平与我共骑”
祢衡想到自己拴马前说过的话,觉得脸皮被太阳晒得干疼。
「你不把马绳系
结果崔颂放养的马没跑,自己好好拴着的马却扯断马绳跑了。
“不必。”
事前放狠话的是他,如今他若与崔颂共骑,岂非打自己的脸
“我
崔颂道“既如此,颂先走一步。”
他拍了拍“搦朽”持续喷洒鼻息的头,翻身上马。
崔颂回城后,径直去了司空府。
经过通报,崔颂被引进屋,
一礼行,曹操挥袖引座
“子琮来得正好,府上厨工制了卤食,快来尝尝。”
崔颂应诺,
郭嘉提着酒壶过来,亲自给他倒了一杯。
“正巧说到你,你便来了。”
崔颂心中一动,抬眸看向郭嘉,与他视线相对。
顷刻间,崔颂接受到了来自好友的提示,接过郭嘉斟好的酒,平举着,朝曹操敬酒
“主公,冒昧谒见,乃为一事。”
“所为何事”
“昔日洛阳未焚,诸士誊抄卷林,许多旧本因此得以留存。”
曹操立时直起背脊“此事我听文若荀彧说过。荀家有部分复刻,已献给中宫太学。”
“颂亦集到了几册,正欲交予主公。”
“子琮知我心也,未知子琮统共集到了几册”
“共计一千五百六十八册。”
曹操猛地起身,不慎掀翻了桌案与盆皿“此话当真”
不同于曹操的激动与震颤,崔颂缓缓站起,笃定而笑“此等大事,岂能儿戏”
“好好好”曹操连说三个好字,大步迈到崔颂的身前,抓住他的手,“子琮送上的甘霖,正解了孤的燃眉之急”
原来,董卓进京时,无论世家大族,还是寻常人家的有识之士,皆嗅到了不安的气息。许多人家连夜逃走,士族这边则做了两手准备,暗地里安排部分族人离开洛阳,只留下半数德才兼备者,与董卓打机锋。
对于士者而言,书籍是传家之基,累世之财,他们宁可抛下一整车的金银古董,也不愿遗失半册典
离京的士人带走族中的部分
有阿房宫的教训
崔颂
后来,更是带着书囊游学,踏遍东部五州,历经数年,集到珍典复本共计五百余册。
加上自己
“这一千五百六十八册,因为运输不便,颂只派人先运了三百册过来,暂且存放
曹操狂喜之余,犹不忘隐虑道“清河崔氏”
“主公放心,除了官学与汉宫复本,其余诸册皆誊自颂与家父的珍
曹操之所以问到整个清河崔氏,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宗族意志时常凌驾于个人意志。而书籍乃传家之典,通常为宗族共有的财富,个人往往不可随意处置。这也是为什么投效曹操、心忧黎民的士子众多,可真正献上书册的人寥寥无几。
不得不说,崔颂此举准确地击中了曹操的需求点。
天子迁都许县不过一年有余,作为一个新设的都城,许县仍十分稚嫩,许多地方尚处于最初步的建设阶段。
曹操刚开始奉迎天子的时候,因为没有皇宫、物资紧缺,他将天子迎到自己家中,吃喝用住皆以天子为先。足以见彼时的窘迫。
如今,历经屯田与城建,许都的粮食问题与基础设施问题得以攻克,可文化方面,成为曹操心头的一根刺。
袁本初以此攻讦,要求“改奉天子”,他尚能忍耐,一笑置之;然许都文林凋零,城中寻常人家的学子无书可,有才学的士人因此观望却步,这让曹操心若火燎,日日长叹。
和这整个义举比起来,崔颂与祢衡出城的原因,因为与膈应他的祢衡走得近而让曹操生出的那一些微妙的感觉,都
“这岂是绵薄之力,其中的恩义,操铭记于心。”
“主公莫要折煞,颂不过折花而献罢了。若非文若荀彧大义,颂纵是有心,也难得之。”
“你倒与奉孝投契,连推功的方式都如此相仿。”
突然听到这一句话,不明内情的崔颂心中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郭嘉顺势清嗓而道“那祢处士,今日是与你同去帮忙的”
“正平心忧社稷,主动提出要为主公分忧,誊写这一千五百六十八册复本。”
听到主动二字,哪怕对崔颂的风格已烂熟于心的郭嘉,亦没忍住抽了抽嘴角。
曹操便更不会信了“祢处士有心了”
“主公且宽心,祢正平已与我约法三章
意思是他已答应
曹操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这不是十册,而是一千多册,以祢衡那吃不得半点亏性子,这条件恐怕比让他和自己道歉还让他难受,怎么可能答应
作者有话要说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