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马小兰有意无意跟李巧花攀比多年,可是于家人的坏话一旦从于家之外的人口说出,总归让她心里不怎么舒服,不过碍于对方算是长辈,说起话来她倒没很直接“说起来,我婆婆一直夸大嫂孝顺来着。”
不等别人再开口,于建设看了眼小儿子直接插话道“大林婶,祥福婶,您跟几个嫂子说着,壮壮睡着了,我先带他回去。”
脾气偏软的祥福婶见壮壮歪他爹肩膀上睡得和香,赶忙点头催促说“快回吧,当心孩子睡冷了,光顾着说话了都没注意小家伙睡着了。”
打过招呼,于建设就抱着小的招呼着大的往家走,别看他平日不咋大气,却最不耐烦听村里婆娘们凑一起叽叽歪歪。
而且也不允许家里几个孩子听,怕他们年纪轻轻就跟村里大娘婶子似的,没事天天东家长李家短,尤其明令过马小兰,
被拉住手被迫留下的马小兰只得继续听大林婶半酸不酸的轻讽。
“啧,海里的东西,咱们可是见都没见过。”仗着年轻辈分高大林婶的话越说越刺人,“要说起来还是花儿娘家疼闺女,舍得给闺女东西,前两年花儿回娘家该是拿回来过不少海里东西吧兰子应该尝过,兰子跟咱说说海里东西都啥味啊”
“海里东西我二舅说是海味。”被于建设拜托来救急的于暖刚到恰好听到大林婶咄咄逼人的问话,接着一张口就把大林婶的话给堵死了,“您要是想知道,赶明儿去我家让我娘给您做些尝尝,光说我们可说不出来。”
话音一落,周遭做着活还不忘看热闹的几位,动作同时一顿,转头看到于暖过来,静默一瞬,便纷纷用调侃的语气跟她笑着说“行啊,有空咱可得去小暖家尝尝,到时候都给你吃完可别哭鼻子。”
说这话,更像是为了缓解尴尬。
因为于暖还小,因为于暖带着童音,话语更像认真邀请,而不像讽刺,大林婶倒不能真跟她计较,刚刚那话要是出自一个成年人的口,大伙或许会掂量下,但是话出自一个七八岁的女娃口中,大家只会下意识认为她只是嘴快,心却不坏。
走出几位婶子大娘的视线于暖才转头跟马小兰说“小婶,我娘叫我来跟您说一声,晚上
“行啊,我换身衣裳就过去,你来家玩会吗”
现
想起小叔家仨力过于旺盛的堂弟,于暖摇了下头“不了,我就来跟您说一声,我还得去老宅一趟,小婶我先走了。”
于暖拐去老宅跟老太太说了声晚饭不用做还
屋里李巧花正
被大嫂叫来吃饭,马小兰倒没不识趣到空着手来,拿了四个鸡蛋,端了两瓢棒子面。
东西不多,却也看的过去。
晚饭吃完,
别看平日马小兰私下老拿自己跟李巧花较劲,其实明面上她还真不敢咋样,而且有时候
只是对马小兰的某些思想李巧花不太认同,所以妯娌俩私交不算多密,大多都是
明明感觉没过几天,寒冬却已来临。
连着飘了三天雪花的季家村,除了屋里,外面冰天雪地的一片白色,这天,半晌午的时候,纳了半只鞋底的李巧花,抬头看到,炕上,坐姿端正的大闺女正捧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另一边,懒散躺
但是平日里,老大沉稳是沉稳,却不怎么活泼,老二则活过头了,跟她弟俩人凑一起,房上的瓦都能给揭了。
想到家里那小的,她问平日负责管理于阳的二闺女“小暖,你弟呢”
“跟二舅出去了。”答完于暖加了句“哦,估计进山了。”
前些日子,打算住个两三天就走的李二鱼,没抵挡住家里老的小的想留他多住几天的好意,同时他对季家村西北两面的三座山更是有着旺盛的好奇心。
反正最后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留了下来。
而且
一听儿子跟弟弟结伴进山了,再想想外面的冰天雪地,李巧花就有些坐不住的起了身“这大冷的天进山干嘛去哪座山了”
于暖懒洋洋地转头,瞥见她娘着急忙慌的下地
“”白白被吓出一身冷汗。
主要是有前些年有孩子
现
因为冰还没冻结实,几个孩子凑一块,重量一大松动的地方极有可能让孩子掉下去。
虽然于暖说于建宗带着俩人去的最没危险的西山,但是李巧花
“我这心里扑腾的慌,这都快晌午”李巧花的话没说完,就听外面院子里有人喊“建宗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