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为庶 > 第159章 姐弟知情
裴宴回到家的时候,就要直接拐去东院,却被刚告知东院已经落锁。
这大白天的,虽然父王确确实实把他留
这当然只是说笑,不过裴宴心中的疑惑一点不减。父王从来都不是逃避问题之人,不管面对的事情是大是小,
一直到现
总之,裴宴并不认为父王会因为这些小事情就落锁不见他,他父王可不是薄脸皮的人。
“家中有
“今天王爷和世子爷一起回家,侧妃娘娘亲自接到了大门外,和王爷两个人回东院就落了锁。临了还叮嘱外面说让您回来之后好好休息,明天去东院用早膳。”
裴宴轻轻皱眉,听着并无不妥之处,每次他们
“世子爷回府之后直接去了西院。”红昭又说道。
裴宴眉头皱更深了。近年来,长安城里主动提起俞王妃的人不多,随着时间的推进,她渐渐被人遗忘
刚开始几年,俞贵妃和三皇子还时不时的
虽然秦王的身份昭然天下,但是俞王妃却只是个异性王妃,且还是不受重视的王妃,大家就算对她多有关注,也仅仅是因为她王妃前缀的“秦王”二字。之后朝堂上不再提起,秦
王府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就连她亲生儿子秦王世子的裴嘉学也从来不
更不用说,没有俞王妃,秦王府内根本感觉不出到什么,毕竟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公认的秦王府女主人都是何侧妃。
秦王府不动如山,其他人当然更不会追着不放。
外面无人替她打抱不平,府内又全都当西院不存
如果裴宴没有记错的话,裴嘉学自那之后的这七年,很少踏足西院。就是逢年过节,也只是匆匆去匆匆回走个过场,很快就会回到众人的视野之中。
以前红昭和柳烟提起这事的时候,还说大少爷冷情,要说俞王妃还是以前的歇斯底里,秦王世子拒不靠近也情有可原,毕竟当初俞王妃是那样残忍的对待过他,这件事的阴影,可能会伴随秦王世子一生。
或者秦王世子拒绝去西院走这每一趟,也情有可原。毕竟那里留下的都是他不好的回忆,没有人愿意使想起伤心事,尤其是这种悲痛欲绝,令人肝肠寸断的事情。
但是以孝子的身份过去看望母亲,却每次都留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匆匆进去匆匆出来,好像赶场一样,就有些过了,与其这样倒还不如不去既想要好名声又过不去心里那道坎,真真是叫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秦王府没人盯着他们母子俩有无联络感情,或者这段时间的感情有没有更好一点。但是这么些年来,也没有谁说裴嘉学和俞王妃的感情变好了。
这次,大概是这几年来,秦王世子爷第一次打破原定计划去见自己的亲生母亲。
至于是什么原因,裴宴暂且不知。但肯定有事情
不过,到底
裴宴一边想着一边往自己的院子走,刚坐下没多大功夫,裴怡华就过来了。
裴怡华盯着裴宴愣愣的看了看,上下左右都不放过,直到最后没有看出裴宴身上有一点异样,才松了一口气。
“长安城和明宫
这是第一次,沈卫民感受到他姐姐是他姐姐。说起来有些拗口,却是裴宴最真实的感受。就算外表再强势,他姐姐也是一个女子,会哭会担心,心肠柔软。
他伸手搂住裴怡华的肩膀,“既然我和父王主动去明宫,那儿当然不会是龙潭虎穴。我和父王都不傻,怎么可能主动往危险境地里钻。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莫多想,就算我不靠谱,难道你还信不过父王”
裴宴声音说得轻,其实是有几分心虚
秦王被下大狱,不管是谁动作,这都是他们走棋的第一步,这个毋庸置疑。
秦王
一方面,秦王对夏朝忠心耿耿,这么多年来,无论谁反叛,其中都没有秦王掺和的影子。相反,每次他的提议都是强势打击。
另一方面,他又太过强势,别说一般的官员大臣,就是定康帝有时候都压他不住。这样的情况下,新帝还想压秦王一头,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与其看他站
这个解决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秦王牵一
动了秦王,就等于
动秦王这等事,恐怕只有完全看不懂时局者才会冒险。太子和三皇子再不济,那是从小
所以秦王安然无事,只是短暂的被请下去了一下而已。
裴宴不知道裴嘉学有没有绕过这个弯来,不过当他质问裴嘉学时,对方的怯懦和不断往后退的动作说明他可能没有。或许有人告诉了他这事,他心里不相信却又表现出不得不信的样子,最后却因为他的强势质问退缩。
不管怎么说,裴嘉学的表现都让人失望不已。
不管怎么说吧,裴宴说这话倒不是完全为了安慰裴怡华,也是实话。只要对手不是横冲直撞之人,只要对手懂得时局,动秦王肯定是下下下下之策。
“你姐夫也是这么说的,不过看不着人,到底担心。”裴怡华拿手帕抹了抹干涩的眼睛,这段时间不知道是怎么了,还是因为有身孕的缘故,她感情非常充沛,一激动就流眼泪的时候多到数不清。
“嗯。现
“你还不知道
裴宴一顿,心里隐隐有种感觉他姐要说什么。他点头,自己确实什么都不知道。
裴怡华凑近弟弟,低声说了几句话。其实按照裴怡华的个性,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是愤慨和不屑的,对裴嘉学也应该
充满怨怼,毕竟如果不是对方,她和鱼儿就是嫡出,那样的话
但是今时今刻之裴怡华,早已经不是未出嫁前那个大大咧咧的姑娘了,体会到人世见的真实之后,她
她和裴宴顶着秦王府庶女与庶子的名号生活到现
他们姐弟俩有世上最好的父亲母亲护着,那些背地里说嘴的人,最后被揪出来后,都没得到好下场。现
每当这时候,娘亲总会轻柔的替她包扎伤口,然后轻声告诉她,“下次莫要再这样了。”
不过她总是不听。后面渐渐长大,这样的行为倒是越来越少,因为她终于意识到不管是嫡是庶,她和鱼儿都能想怎么活就这么活。
这是多少世家子女中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他们有父王和娘亲全心支持,所以,她可以不用和长安城所有世家闺秀一样,到了年纪就学女工,学琴棋书画,可以习武练鞭。三鱼儿也不必必须长成什么样,来接替家族荣辱。没有这么大压力
嫁人之后,裴怡华最深的记忆依然是那段时间。那时候,她过得很肆意,很快活。因为本就不是大家闺秀,所以就算偶尔出格,也只会被当成是怡乐郡主的偶尔任性,而不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类似的事情她后来也没少做。

知道裴嘉学不是父王的亲生儿子,裴怡华更多的是确定了心中所想。
往常长安中不乏有流传出秦王意欲养废次子,给长子铺路的流言。说什么虽然何侧妃虽然是年轻时候就喜欢的女人,关键时候秦王也不容许她对秦王府的权力有任何染指。
每次听到这话,裴怡华都只觉得好笑,父王和娘亲的感情如何,他们身为子女,作为身边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娘亲如果说她要秦王府,只要可行,父王很可能毫不犹豫地给出来,就算过程为难,就算当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都不会拒绝。
细数这么多年,裴怡华从来没有见过父王拒绝娘亲,一次都没有。
什么为了长子养废次子或者宠爱次子不理长子这样的说辞
秦王之所以强大,之所以得他们姐弟全身心喜欢,就是因为他从不扼杀孩子的任何一个可能性。撇掉所有,只要你想去干你就去干,爹和娘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这是从和何侧妃对他们灌输的一个理念,至今依旧。

从来没有。
家族传承
相比之下,父王对裴嘉学就严格许多。当然,这其中也有裴嘉学自身好学的缘故,从小他们三个就不是一类人

裴嘉学总是会表现出对某件事情的好奇和强烈想去做的意愿,他从不和秦王主动提起,但通过他身边人,他的启蒙先生,他的贴身嬷嬷向秦王和何侧妃传达出这一点。
秦王总是好脾气的让他去做,不过每次得到的结果都让人甚不满意。裴怡华还记得小时候,裴宴第一次表示要习武。
父王专门把人叫来书房问他可想清楚了告诫他习武很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成效,需得长久坚持。
裴嘉学当时回答的信誓旦旦。
当时她就坐
但不出半年,裴嘉学就放弃了。裴嘉学放弃一件事情从来都不是主动和秦王挑明说我放弃了。而是通过逐步的行动表明我不想再这么做了,例如开始晚起,开始旷掉早课,开始
秦王是何等聪明,哪能不明白他的小心思,不过既然那么信誓旦旦的开始了,要这么悄无声息的放弃,秦王怎么可能会答应。所以他又把人叫来了书房,问他为何
裴嘉学先是支支吾吾,后面直接撂挑子不干,说是自己不想习武,想专注文科学习,因为习武他这段时间念文都有压力。父王最终什么都没说就答应了。
但那是裴怡华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父王的愤怒,那种感情,她到很多年之后才知道名曰恨铁不成钢。

不过,父王也没有因此强迫裴嘉学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裴嘉学想专攻文科,他就给他最好的待遇,不过这么些年的结果摆
如此,这些年,一直到现

得知真相之后的裴宴表情逐渐僵硬。
裴嘉学竟然是先秦王之后,也怨不得就算不是亲子也要请封他为秦王世子。这个举动几乎让所有人都从来没有怀疑过裴嘉学是秦王嫡长子的事实。
却没想到啊。
“怎么傻了”裴怡华好笑的看着弟弟。
裴宴摇头,后仰半躺
裴宴实话实说。
“是吧”裴怡华苦笑,他们姐弟两个的感触都是一样的。
姐弟俩躺
“嗯,阿姐你慢走。”裴宴也没有多留她,门口的姐夫也站了不少时候了。
这个真相并没有公之于众,但却让与之联系最密切的两个人裴怡华和裴宴深有感触。
裴宴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滋味儿,要说埋怨不公,他比裴怡华更有资格,但却说不出父王和娘亲做的有何不对,如果换他站
“主子,十三皇子回长安路上遭遇埋伏袭击,情况有些严重。”玄一进门,即刻禀报。
裴宴赶紧坐正,“你细细与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十三回长安,怎么会遭遇埋伏且不说他回长安这件事情并未有太多人知道,就说小十三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不受定康帝待见的皇子回来,怎么也不该成为谁的眼中钉才对。
“主子,刚刚裴宇和我说了一件事,”玄一把刚刚裴宇说的话复述了一遍,裴宇既然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就证明秦王是知情的。
裴宴皱眉,定康帝竟然大不好了,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中风之后就算恢复的再好,也再无
七皇子定康
帝还真是不改初心,不过他这个想法确实不差。南方混战愈演愈烈,定康帝陡然倒下,国不可一日无君,现
就算之前再反对七皇子继位,现
当然,现
别说几个月,定康帝能撑过这几天去就不错了,满朝文武可个个都不是吃素的,他们可做不到这长久不见定康帝,还相信他完完好好的。
裴宴
贺廿向来听裴宴的话,这次也不例外。现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父王说的那一句话,“看谁先回长安。”
结合语境解释就是天下时局国不可一日无君,谁先回到长安他就扶持谁为帝。秦王说话的分量到底有多重,未经验证谁都不知道,但是裴宴相信如果现
满朝文武很大一部分应该是承认和认可的。
首先,国不可一日无君定,如今大夏朝的朝局容不得半点疏忽,不管是谁,只要是定康帝的皇子,逮个送上去就行。
另外,太子和三皇子倒下,与他们牵扯最深的朝臣大多数被下监牢。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支持两人并未付出行动的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