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玖中文网 > 网游小说 > 为庶 > 第157章 皇帝中风
满朝文武拿他当孩子,左右糊弄,裴宴倒不觉得生气。他们以为自己还是个昏头小子,能因为他们让他主事,就随意对父王下命令,这如意算盘幼稚又可笑。也恰恰证明他们确实没办法了。
定康帝倒下,本来还能指望指望的太子和三皇子接连被下大牢,满朝文武现
奈何秦王父子都拒不配合。
他们不满意,裴宴还有脾气呢。就算是坐
如果这时候有人问裴宴,秦王和天下哪个更重要裴宴只会觉得可笑,因为江阴贺崎叛变,原因不
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要求人家必须忠诚,拿什么忠诚忠诚于谁一次又一次的试探他们,想将他们逼入绝境的定康帝吗
裴宴之前虽然想过军饷贪污案和定康帝应该有一定的关联,不然这么多年来,定康帝手握暗卫和麒麟卫都没有对这件事情进行过任何调查,可太反常了,却没想到竟然是主使。与之相比,乐安长公主那还属于小打小闹,根本不值一提。顾尚书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可以说成一切都是听定康的命令行事。
不过要说他们全然愿望,那也没有,公主府查封的百万两纹银以及顾家那不知名的庄子,都是他们中饱私囊的证据,所以他们也必然要付出代价。
也就是眼前,满朝文武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活,无暇顾及其他,他们才得以能
大牢里喘一口气,不然处罚结果早已经出来。
说到底造成眼前这种情况的并不是秦王和秦王府。秦王之于裴宴很重要,父王的任何选择裴宴无条件接受。就算他再也不想穿上那身盔甲,裴宴都觉得理所应当。
“郡王,为何连你都认为这件事不可能难道连你都不能说服王爷吗”有老臣循循诱导,声音绵长。
裴宴微眯眼睛。
“众位大人想说什么就把话大大方方的说出来,我父王正好也
他明明已经表达的很明显了。父王的事情自有父王自己做主,他有无数个阻止父王亲征的理由,却只有一个希望父王亲征的原因,以无数抵其一,后者完败。不过这些他不会提起,他不想成为父王作出选择的理由,却一个个都再逼他。
裴宴的声音陡然变高,让正压低声音和他说话的几个大臣浑身一抖。
“哦他们说什么了”却是裴贺之开口了。
“夸父王英明神武,只要蹬马站
秦王“呵”了一声,“是吗”
裴贺之扫视一眼
秦王就是有这个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源于血脉渊源,贺熙、贺晋与定康帝不也是亲生父子。最后闹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状态,除了对皇位的巅峰痴狂之外,他们失去了一种东西,那就是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
父子缘分让我们今生成为对方的守护。但后世培养的血脉亲情才是能维系两者关系的关键。不管是贺熙还是贺晋,他们对于权力的欲望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定
康帝这个父亲的需要。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甚至可以手刃定康帝。这个时候,死
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裴贺之嗤笑。不过贺熙和贺晋做到这种地步,也还是没能越过定康帝去。想当年,自己千里迢迢从西北军驻地赶到长安,拿区区千人生生给贺麟杀出了一条血路,助他最后登上皇位,状况之惨烈,毕生难忘。
就是新皇登基的前两年,裴贺之作为定康帝手中最强的武器,指哪打哪,箭无虚
“玉面阎罗”,这是裴贺之当时得到的称号。
就算自己身受其害,累心爱的女子为之悲痛伤心,裴贺之却不后悔,他没有肖想过那最高的位置,始终觉得如果兄长能登上皇位那是再好不过。但他却忽视了一条,当一个人走上这权力的巅峰,世上就再无谁谁之兄长,谁谁之儿子。
他就只是天下之主,大家都称他皇上
裴贺之一生中鲜少有后悔的事,助定康帝登上皇位,就算时间再次重演,他仍然会去做。但是随后一系列的流血事件,如果时间能够重演,他可能会选择比较温和的方式。
他得到了报应。
他心之所爱的女子只能以侧妃位进门。他的一双儿女是庶出,永远都要低人一等,矮人一头。更甚者,他鱼儿出生那日,学习玄相之学的何文清突然窥得天机,说是他儿子十二岁必有一劫。度过去,天高路阔;度不过去,六亲不言,祸及父母。
此乃何文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人批命,之后的若干年都
秦王向来是不信命的,虚幻缥缈,看不见摸不着。当他站
如果仅靠一个命格,就能断言这人以后会如何如何。命好的不用努力也能荣华富贵,命坏的就算拼全力也无法改变现状,那这世道多少可悲。但是关于幼子,他和丽娘从未松懈,他们的儿子,承载他们生命活下去的孩子,要健康平安才好。

大概和长安城所有的纨绔子弟没什么不同。爱好闯祸、嚣张跋扈、只要是他看上的东西就一定得是他的,这曾经是秦王最讨厌的性格。多少纨绔子因为
这大概就是作为亲爹和旁观者的不同
秦王一直觉得他和丽娘已经够小心了。到了那一年,生怕这孩子突
事实证明,凡事堵不如疏,疏不如通。一味的只是拘着孩子不让他干这,不让他干那,总有一天会引起反弹。
命运这种东西,有时候真的非常奇妙。你要全然相信它,再好的命格也可能一事无成,但是你全然不相信它,它会反手给你一巴掌,让你认清这世上真有命格言之命至。
何文清初习玄相之术,师从惠然大师,原本只是想锻炼强大内心,让自己坦诚的面对自己和身边所有人,却没想到会被大师告知自己
那天把裴宴接回秦王府的时候,裴贺之罕见的产生了惶恐。
秦王府的裴贺之应该是毫无畏惧的,但是那
日他的手颤抖的厉害,甚至握不住毛笔,写不了字。
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再回忆那日,秦王依然心灵
再醒来的裴宴,是他儿子,当然是他儿子,可还是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了。看似纨绔,行事却越来越有章法,看得通局势,豁得出脸面,和他与丽娘也越来越亲近。
像今天,面对一群老狐狸的旁敲侧击,
裴贺之胸中升腾而出是种自豪,他的儿子,他好好的养大了,现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就算被定康帝命令,他都能面不改色,何况是这些人。
“秦王府口口声声说为天下百姓就是牺牲流血也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是武将就该听令于军令,上峰下命令,下峰按照命令行事,整个大夏朝也找不出像秦王一样对定康帝下的命令讨价还价的人了。偏偏现
如果他们费千辛万苦,最后只是派了一个平庸老辈将领去前线,起不到作用不说,还可能延误军机。到时候这个责任谁来担,秦王吗想也知道,所有错都会是别人的。秦王可还有另外一种身份,他可是定康帝的亲兄弟。
兵部尚书看到好不容易起来的话头又被人带偏,恨不得直接撂挑子不干,但现
群没脑子的开口了开口闭口天下形势,张嘴闭嘴天下大意,却到现
如果西南军再动,整个大夏朝就会大厦将倾。
大夏朝几方军马,现
也就是说现
十多年不上战场,不离长安,仅靠年少时建立起来的暗卫关系网,就能彻底的把控住西北军。人不
他有恃无恐。
一方面定康帝不会突然对秦王和秦王府怎么样天下皆知,这是他的亲兄弟,为他登上皇位付出了汗马功劳。他如果针对秦王,针对秦王府,就是卸磨杀驴,与他这个皇帝的名声有损。当然,其中还有秦王
另一方面,秦王府牵一
何文清
其实刚开始,谁都不看好何文清。一个初出茅庐的书人就算有些学识,能翻出大天去自己能中状元,就能举天下状元影响力和能力有时候可并不挂钩。
更不用说还是
开展,毕竟从一开始就要遭人批判。
但是几年后,“谢毓”几乎成为了每一个儒家学子耳熟能详的名字,就
何文清和秦王府的关系亲近,不分彼此。当秦王府的影响力渐渐扩大到文科,
秦王裴贺之被看成是传奇人物,除了他传奇的一生,还有很多很多理由,就像现
有几位大人坐不住了,同样身为朝廷命官,他们当然知道秦王当年的毒誓有多毒十多年来,不管夏朝风云动荡,秦王从未违背过自己的誓言。
前段时间南边失利,定康帝亲自把秦王请到明宫言说此事,也被断然拒绝。这件事虽然知道的人少,但不乏有听到风声的。既然当着定康帝的面都没有妥协,可见秦王是下了极致决心的。
他们今日之所以还想试探试探,现
当然只靠他们自己说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们瞄上了怡乐郡王。秦王府两位公子之中,秦王独宠幼子,
这要是别人,他们根本不会出此下策,因为想也知道没用,但是秦王,这位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没准就答应了。
却没想到老狐狸生了个小狐狸,从头至尾没有把他们说的话放
完全没有被恭维和胜利冲昏头脑。

裴宴知道他们的想法却更觉得好笑,难道
他不站
众朝臣现
裴宴笑着回话了“这位大人说的也没错,眼下确实是需要用人的时候。至于口口声声说是为国为民牺牲流血
大家都是一样的情况,凭什么独独针对他父王裴宴作为一个孝子,可不咋能接受自家父王被针对。
“那怎么能一样身其位,谋其政,每位大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让他们丢下手中事物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是得不到好结果的。他们做好自己手中事,就已经是
言下之意就是秦王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派他去镇压反叛是理所当然的。
不得不说,这套说辞前后连贯,说服力极强。前面虽偏激,后面却积极调整了心态,虽未提秦王,却让人觉察出其中意思。裴宴撇了一眼说话的年轻武将,倒也不是完全没动脑筋。
“奥,那请你告诉我我父王身
日常最多是去刑部审理犯人,还是坐旁听席,并无审判职责。平常
裴宴微笑,要是秦王要着手手中事,他该做的左右也不过是这些。这两年还更潇洒些,秦王放下手中事物花大把时间陪阿娘出外游历,一年到头
有哪个武将被迫沉寂长安十年,十年后因为突
他长成你控制不住的样子。却
兴和殿一片沉寂。儿子替老子打抱不平,谁也没有理由说什么,主要是他们没有资格和立场去说。
“王爷,往事种种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南边百姓身
裴贺之往椅背上一靠,“难为尚书大人还看得见我。”
多说的却一句都没有。
坚持自己和为百姓妥协,这个选择题,秦王并不觉得难选,因为从一开始他就下定了决心,他的决定从始至终就没有变过。
他说过除非皇帝亲自到拱辰巷请他,否则他再不会披盔挂帅离开长安,说到必做到。这不仅仅是为了赌一口气,还关系到西北军八万名将士。
裴贺之当年放下西北事物,带着亲兵赶回长安,只为助定康帝夺取大业。
皇帝亲临拱辰巷,代表的不仅仅是定康帝向秦王妥协,也代表向西北军妥协。
这么多年来,拱辰巷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与谁交好与谁反目根本当不得真,也许上一刻还吵翻天,下一刻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这就是长安城,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裴贺之这些年经历的也太多太多了,唯一不变的就是西北军永远站
因为他。西北军这些年遭受了多少不公平待遇,现
但其实真实呢秦王嗤笑,并不想多说。
正想着,后殿门传来声响,魏德贤从后面走出来,“秦王殿下,皇上叫您进内殿。”
“皇上醒了”“皇上终于醒了。”众朝臣激动非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