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见薛让打喷嚏, 他身边的副将关切地问“国公爷可是身体不舒服”
薛让擦了擦鼻子道“倒也没有,许是有些水土不服吧。”
京城风沙大,他觉得自己是不是不习惯。
这时候有个士兵跑上了城楼,
士兵双手奉上了个信封。
薛让这会子正要演练军队呢, 哪里有时间看家书。便挥手道“先拿回去放我书案上, 我一会儿再看”
士兵有些迟疑道“可送信的人还等着大人您的回信呢, 他一起带回去。”
薛让更不耐烦了“你放到我房中就是了, 哪儿这么多话”
士兵犹豫片刻, 只能先退下了。
薛让便继续专心致志地训练军队。等到他回房休息的时候,已经是夜幕降临,寒风来袭了。
他先喝了一口酒,烈酒沿喉咙火辣辣地滑下去, 驱散冬日的寒冷。才靠着椅背,慢悠悠地打开了家里的来信。
老夫人
薛让看了嗤笑“这裴子清平日还装得一本正经,原是暗地看上了元瑾”
裴子清若是娶了他名义上的继女,两个人的辈分还不知道怎么论呢。到时候他要回去, 定要逼他叫自己一声岳父听听
薛让慢悠悠地放下了信纸, 突然间, 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他突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薛元瑾,不是靖王殿下的人吗靖王还曾将贴身玉佩给了她
那裴子清,怎么能娶元瑾呢
而且,母亲既然觉得这门亲事极好,搞不好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如果靖王殿下追究起来
薛让原地走了几圈。不行,他要赶紧修书一封回去,跟母亲把事情说清楚,不能让这门亲事继续下去
薛让高声对外面道“来人”
下属听到他喊,连忙跑了进来“国公爷有事吩咐”
薛让道“你去把刚才给我送信的人叫进来”
下属有些疑惑“啊,国公爷什么送信的人”
薛让又急又怒,一脚踹了过去“刚来送家书的,快把人给我找过来”
下属应是,从地上爬起来,跌跌撞撞的赶紧去找那送信的人过来。
这时候又有个士兵通传了进来,跪下禀报“国公爷,靖王殿下密函”
靖王这信
薛让摸了把冷汗,道“拿来我看”
眼下没有军情,殿下来信恐怕就是为了元瑾的事。
他本还幻想着若是靖王殿下没
薛让打开一看,只见信中果然写的就是元瑾的事
他沉声道“给我拿纸笔进来”
他得赶紧给老夫人回信,让她阻止这门亲事。同时还得赶紧给靖王殿下回个信,向他把整件事解释清楚才行
写完之后,薛让直接派了两个士兵骑战马,连夜加急送回京城去。
京城之外的薛让焦头烂额,定国公府却是喜气洋洋。
似乎是知道元瑾绣艺不好,第二日裴家派了两个女红最好的绣娘过来,给元瑾量了嫁衣的尺寸,跟崔氏商量了绣什么花样,是金线绣凤穿牡丹,还是喜鹊等梅。冠上又嵌什么样的宝石,用点翠还是金累丝。
老夫人也
“国公爷回信了。”婆子将信交给老夫人。
老夫人便放下茶盏接过了信,还有些腹诽,这信怎回得这般快,然后扫了一遍内容,顿时脸色就变了。
她立刻就合上了信,跟崔氏说了声“暂时别选了”,就匆匆进了内室。崔氏还有些纳闷,老夫人这是怎么了,方才大家不是还商量得高高兴兴么。
老夫人却是将信翻来倒去看了两遍,心里将薛让骂了一通。
这蠢物,这般重要的事也不提前告诉她就算是靖王殿下让他不要外传,但告诉了她,她会说出去不成至少让她平日里行事心里有个底,不会胡乱给元瑾许什么亲事。
眼下可倒好,弄成这样该怎么办。
但薛让又说了,靖王殿下这事不能让旁人知道。那便是平白无故退亲,让她怎么开得了口。
老夫人靠坐着罗汉床吁声叹气,过了会儿才摸了把额头。
罢了,还是先告诉裴家那边,亲事暂缓吧。
她走出去,让绣娘和别的婆子先下去,才告诉崔氏“这门亲事恐怕咱们是不能答应了。”
崔氏听了大惊失色,怎的老夫人突然就想悔亲了她问“老夫人,究竟出了什么事了”
老夫人道“秀程,自你入府来,觉得我对你如何”
秀程是崔氏的闺名。
崔氏自然道“老夫人待我恩重如山。”
她以前
“那便好。”老夫人说,“我是绝不会害你和阿瑾的,这门亲事不能答应”崔氏正想说什么,老夫人却按住了她的手,语气有些郑重,“但我向你保证,这绝不是一件坏事。”
崔氏一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被这件事突然的
虽然她是非常信任老夫人的,若不是老夫人,她们一家哪里能到京城来,还住进了国公府里,过着以前想也想不到的日子,元瑾又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姻缘。但是裴大人这般好,怎么就突然要推拒了呢。拒了他,元瑾嫁给谁去
崔氏一时有些忧虑。
“那裴大人那边呢,咱们不是已经答应了吗”崔氏问。
老夫人叹了口气说“明日就是太后寿辰了,一时半会儿也来不及,只能等寿辰之后我再亲自去说了。”
崔氏想了想,咬牙点点头“那我一切听您的”
老夫人听了很是欣慰,崔氏虽然重利,但却是很信任她的。
西照坊靖王府中,朱槙也接到了薛让的回信。
他坐
薛让
本想着不日就上门提亲的,但又遇上了太后生辰一事,只能暂缓片刻了。
“明日太后生辰,东西都备下了吧。”朱槙问道。
下属恭敬回答“殿下放心,都备好了。”
朱槙才淡淡地嗯了一声。
第二日便是太后的生辰了,因裴子清的事还未解决,元瑾倒也没什么心情。
她还等着陈慎的信什么时候能送去都察院。
自然,元瑾是没想过陈慎能从哪里找个位高权重的人来给她提亲的。
宝结给元瑾梳了个偏心髻,戴了一支莲花苞金簪,点翠的花枝头面,一对白玉的耳坠。再着藕荷色提花缎面夹袄,湖蓝色缠枝纹马面裙。
紫苏
紫苏说的,正是元瑾用来装玉佩的那个香囊。
元瑾淡淡道“那取了就是了。”
只是把香囊解下来之后,元瑾就想起陈慎说要她随身佩戴,可去灾避祸的话。
罢了,今儿既是去宫中,仇人扎堆,那还是戴着吧。
元瑾便将里头的玉佩拿了出来,系
“原是个玉佩啊,倒是极好看”紫苏笑道,给元瑾整理好了流苏,再披了个石青刻丝灰鼠披风,主仆才一道出了门。
今日元珍则是盛装打扮了一番,不仅戴了金累丝的红宝石宝相花头面,凤衔珠金簪,还穿了件玫瑰红织金缠枝纹缎袄。而老夫人则正式地穿了一品诰命的大妆服饰,戴着极重的一品诰命头饰。
她仔细打量两个孙女的衣着,觉着没有问题了,才一并上了马车。
马车悠悠地朝着紫禁城去了。
嘚嘚的马蹄声,带着元瑾离那个地方越来越近。
老夫人看了又看元瑾,心中总还记挂着昨晚接到的那封信,极想问问元瑾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薛让却
老夫人憋了半天,才叮嘱两个女孩“你们两个女孩若以后高嫁了,也是少不了会到宫中来的。我今儿领你们先见识了,知道了宫中的规矩,以后就不会出错了。”
两个姑娘都应了是,薛元珍看得出有些紧张,元瑾则看着前方晃动的车帘,心跳声越来越快。这既不是紧张,也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这是她旧日的居所,是她前半生荣耀之所
完全陌生的身份,不同的地位。
不知道那些跟她有仇的人,过得好不好。
衷心希望他们过得不好吧。
马车
元瑾抬起头,入目便是巍峨庄严的午门,大红丈高铜铆钉正门紧闭,跟她是丹阳县主的时候一般无差。
这紫禁城是永恒不变的,无论多少次易主。它始终沉默而冰冷。
进了午门之后,周围是华贵的朱红宫墙,黄琉璃瓦,绵延不的汉白玉台阶,无处不彰显着皇家的肃穆和高贵。一行人走得十分谨慎,半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约莫过了一刻钟,穿过许多长长的甬道,才看到前方的一道宫门,挂了赤金祥云纹的匾额,上书月华门三个字。
元瑾看到月华门却是一怔,想起她很小的时候,常伴坐
到现
这宫中,其实无处不残留着,她儿时的记忆。
“今儿宫中红梅初绽,太后便不
引路的嬷嬷带着几人朝御花园走去。
走过坤宁门眼前豁然开阔,传来一片笑语喧嗔的声音。一大片红梅林出现
老夫人带着两个孙女走了过去,对正中的身穿太后礼服,左右八名宫人随侍的妇人跪了下来“命妇定国公府秦氏,携孙女给太后娘娘请安,祝太后娘娘福寿双全,身体康健,千秋兴盛。”
盛装的妇人温和道“老夫人不必多礼,快起身吧。”
元瑾才随着老夫人起身。她抬起头,再次看到了淑太后的样子。
淑太后穿着太后的礼服,因养尊处优,保养得甚至比小她几岁的姑母还要好,面容细腻,气质温和。
她想起当年,还是淑太妃的淑太后来找姑母,不停地低泣“太后娘娘,您可要宽恕陛下这一次啊那定不是他的本意,他也是被奸人蛊惑才到了今日”
姑母对淑太妃的哭哭啼啼不耐烦,等淑太妃走之后,才告诉元瑾“实
元瑾对她那个哭啼的印象尤为深刻,乍的看到她这般明朗的笑容还有些不习惯。
她的目光下移,落
习惯了
淑太后问询了老夫人身体如何,老夫人恭敬地回答。
另外的命妇小姐们则好奇地打量定国公府这两个继小姐,早便听说定国公府家,有两个养的小姐,只是从未见过。眼下既带进宫来,那便是这两个了。
她们这样正统出身的小姐夫人,自然对着小地方来,还是养的继小姐感兴趣了。其间不乏窃窃私语。
正是这时,外头通传了一声“徐贵妃娘娘到”
众人哗然,纷纷都垂手站好。片刻后,一个身着贵妃服制,面容明艳的女子走了进来,除太后外,所有人都跪下行礼。
徐贵妃先上前给淑太后行礼。
淑太后问她“皇上现
徐贵妃笑道“请太后不必担心,陛下身子已经康健了,只是仍不能吹风罢了,皇后娘娘也稍后便到。”
淑太后就笑了一笑道“那便好我这寿辰也过得安心。对了,靖王可过来了”
徐贵妃笑道“殿下已经到了,正和皇上说话呢。”
元瑾听到这里,却是眉头微动。靖王竟也来了
也是,他既
她虽入宫多年,但入宫的时候却正好是靖王分藩出去的时候,故一次也未见过他。
她曾派人暗杀过他多次,他也无情地对付过她。两人倒也算是神交已久的熟人了,不知道这次能不能一见真人。
元瑾正沉思的时候,外面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随后又是个少女的声音传来“大姐,这狗怎的如此调皮”
只见众丫头婆子围拥着一个少女走过来,她长得有五分像徐贵妃,只不过比之徐贵妃的明艳少几分惊艳,却也漂亮,正是之前
徐贵妃听到她的话脸色一沉,呵斥道“没大没小的,太后
那少女根本不觑,嘟了嘴行礼。
淑太后也的确不
随着淑太后说话,元瑾也看到了徐瑶怀里的那只狗。这狗倒是有些眼熟。似乎是她的狗
元瑾再仔细一看,这狗雪白蓬松的毛,圆溜溜的眼睛,软乎的耳朵,的确是她曾经养过的狗雪团。
元瑾是喜欢狗的。
那年她亲自从养狗太监那里抱回来一只小奶狗,对它十分爱惜,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唤做“雪团”,她对这狗太好,朱询都为此生过气。
原来现
徐贵妃见妹妹抱狗,皱眉道“你把它放下吧,抱着像什么话”
徐瑶才把狗放了下来,放下来之后,那狗就汪汪地朝着徐贵妃扑过去,亲热地对她摇尾巴。徐贵妃就伸出手尖,敷衍地逗了逗这狗的下巴。却看不出她究竟是喜欢这狗还是不喜欢。
元瑾看得嘴角抽动。
不是说狗是最忠心吗,她才死多久,这么快这小畜生就认新主人了
果然是忘恩负义,谁给口吃的便对谁摇尾巴。
那徐瑶放下狗之后,却妙目一扫众人,竟一眼就看到了站
徐贵妃又低声斥道“阿瑶,你如何说话的”
她倒是不
元瑾则笑着道“我等不过是借着太后娘娘的生辰之喜,才能进宫得以瞻仰,徐三小姐见怪了。”她倒是不介意的,想到当年,她侄女还砸坏过徐瑶的脑袋。这般一想,好像就没什么了。
徐贵妃见元瑾应对得体,进退有度,还看了她一眼。然后把徐瑶拉到自己身边,严厉的训斥了她几句。
徐瑶大概是被徐贵妃给训斥了,有些不高兴。
随后她叫下人拿了个布球来,要逗狗玩。
淑太后等人正好赏够了梅花,便饶有兴味地看着她逗雪团。
雪团是个长得很可爱的京巴,毛茸茸的身体,圆溜溜的眼睛,极招人疼爱。
徐瑶用球
她说着把球举高了一点,雪团紧盯着球,用后腿站了起来,汪汪地叫了两声。
徐瑶便手略一扬,布球立刻飞出。雪团汪的一声,飞快地跑去接,扭动着胖胖的小身体,竟极为伶俐地一口衔住了球。
徐瑶也十分满意,又轻拍着手道“雪团,快把布球送回来”
雪团衔着球,扭着小屁股又飞奔过来,但是等跑到人前的时候,它却又停顿住了。
它看了看徐瑶,又看了看众人。好似突然
众人正是惊讶,只看它左突右闪地,竟然是跑到了元瑾的面前。然后把布球放
元瑾有些僵硬,它怎么跑到她面前了
徐瑶看到这里有些不高兴,这蠢狗连主人都会认错,竟跑到了一个陌生人面前。
她沉下脸道“雪团,把球送回来”
雪团却好似根本没听到,它似乎真的认出元瑾了,围着元瑾转,亲热地用头蹭着元瑾的手,并
元瑾知道,它是真的认出她了
不知道它是怎么认得出来,但它就是认出来了。
徐瑶的脸色越
而正是这时,有一群人走近,传来一个熟悉的,清朗而略带磁性的声音“雪团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