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问澜的封赏还算较为公正地给了,皇帝破格封赏他为正三品的昭勇将军,命他和娘子军继续守卫边关,抵御外敌。
不是每个哥儿都能成为许问澜。
少数的顽固派虽然依然反对许问澜获封,不想开这个先河,甚至建议把许问澜的功劳赏赐给宁安候其他儿子。但许问澜本身有功绩打底,朝中包括楚王
许问澜封了将军,虽说年纪大了,但是前去宁安候府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喜得宁安候府夫人跟焕
宁安候夫人没高兴几天,又开始忧心忡忡了。
尤其是
她这是造了什么孽,嫁了一个不着调的相公,把好好一个哥儿给培养成杀神不说,这都二十好几了,还嫁不出去,难不成将来招赘不成。
想到招赘,宁安候夫人灵光一闪,放弃了
许问澜嫁不出去,她可以给他招赘呀,将来分了家其实和把哥儿嫁出去也什么两样了。不管许问澜是喜欢小白脸还是身体强壮的,她都能给他找到。
宁安候夫人下定决心要给许问澜挑选合适的招赘人选,许问澜一年之内必须要成家。
皇帝给裴尚书说会给裴栖赏赐,虽说是戏言,但也是金口玉言。只是裴栖做的事情,实
送赏赐的太监到赵府的时候,赵老汉慌忙地教导赵竹心谢恩。
还好隔壁裴府的裴晗和裴旭来帮衬的及时,不然赵老汉都不知道怎么送走宫里来的公公。
裴尚书因为裴栖资助许问澜的事情,数落教训赵疏桐和裴栖的信,比赵竹心给裴栖报喜信的早到。
这还是裴栖为数不多次的挨他父亲数落,裴栖虽然有些小愧疚,但他的愧疚是因为差点连累了他爹,对于资助许问澜的事情,是一点都没后悔。
皇上亲自下旨封了许问澜将军,那他们就胜利了。开了这个先河,也许将来还能有哥儿当将军或者做官。
赵疏桐没有坏心思地戳破裴栖乐观的想法,人的心中,还是有些希望,有些目标的好。也许数百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如果现
战场没有推进到大齐境内,西北百姓生活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
如今还不到政绩考核的时候,最近赵疏桐从上官哪里得到玉米马上就要推广到西北的消息,他要留
每种农作物都免不了会
朝廷推广新研
赵疏桐只是宣传了一下种植玉米的好处,又让人给介绍了司农司最新的玉米研究成果,百姓要是种,就到官府买种子。要是不愿意种,也不会强制你种。
因为赵疏桐的这种态度,然后甘陇县的百姓又从一些商人口中知道,玉米当初就是县太爷
出于对县太爷的信任,甘陇县不少农户,都尝试着种了三两亩。
有了这些尝试的人,等到大家见到了好处,赵疏桐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种玉米的。
西北战争危机接触,他们又不能回京,裴栖就琢磨着,“夫君,咱们是不是该把公爹和小红薯给接回来了。”
那么大一个孩子,突然离开了他们,裴栖还是十分担心想念小红薯的。
没了小红薯,他连个逗弄的对象都没有了。
“京城到甘陇县路途遥远,咱们这两年就要回京了。既然爹和小红薯回去了,就不要再让他们舟车劳顿过来了,免得路上出什么意外。岳父说要给小红薯找老师教导他,小红薯也到了该进学的年纪,让他跟着夫子学习吧。”赵疏桐道,这么远的路,赵竹心和他爹的身体再好,也经不起折腾。
裴栖心中为可怜的小红薯默哀,决定以后还是多多给儿子写信吧。
京城的赵竹心小朋友不知道,他根本等不到他爹和阿姆接他回去。
羌人使臣上京的时候,皇帝将楚王和宁安候召回了京城,要对他们论功行赏,许问澜也跟着回京了。
皇帝和楚王五年没见,只能靠奏折和信件联系感情,再次相见,兄弟俩都有些激动的。
皇帝感叹,几年没见,楚王都没有变化,依然高高壮壮的。
楚王却说,皇兄好像胖了。
皇帝说楚王不着调要给楚王选妃,找个人好好管管他,楚王连忙拒绝,“皇兄,你可别乱点鸳鸯谱。臣弟都快三十岁了,那些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我都能给他们当爹了,和她们处不到一块儿去。”
“你才二十七,不到三十,别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不喜欢年纪小的,难道你年纪喜欢大的”皇帝揶揄地看向楚王。
楚王耳根子有些红,年纪大些的好,能互相理解各自的想法,还不容易吵架起磕绊。
“可是有心上人了喜欢谁就说啊,大男人扭扭捏捏地给谁看。”见楚王一副情窦初开的少男模样,皇帝鄙视地道。
他大儿子都快到了通人事的年纪了,弟弟竟然还这么纯情。
“算、算是吧。”
“是谁家的,你要是喜欢的,身份低些也没关系。”皇帝很善解人意,为了让这个皇家大龄男青年脱单,即使对方身份不高,他也能通融。
“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楚王吞吞吐吐地道。
一个普通哥儿或者女子能特殊到哪里去,难不成还能比皇家人特殊。
“他有婚约,或者是改嫁的”
楚王摇头。
弟弟偶尔羞涩一下,皇帝是挺稀罕的,但是羞涩过头,那就是做作矫情了。皇帝正要
“皇兄,您真是英明神武,臣弟想什么您都给看出来了。”
皇帝有些迟疑,“这个年纪还没有出嫁,昭勇将军恐怕有什么隐疾吧。”
“皇兄你可别说了,要是你说许问澜有隐疾的话传出去,小哥儿的名声就更不好了。他呀就是上进心重,学了些本事,就想当将军报效国家。还好让他给做成了,没让那么多的银子打水漂。”
“我说你惫懒的性子,怎么连着两三封奏折催我给他封赏,我本以为你是惜才,没想到是存了心思了。昭勇将军这样的哥儿野心大,不会甘于后宅的,你驾驭不了。”
再者,楚王手握镇西兵,宁安候府几代人驻守西北,两家联姻,
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弟弟相斗,为了保全双方,他不太乐意这份亲事。
“皇兄,夫妻俩过日子不总是一定要一方驾驭一方的,能把小日子过和美了,一辈子就糊涂过去了。王妃争强好胜,想要建功立业,也不是缺点,若是我们真能成,他是
楚王见皇帝犹疑,“光顾着和皇兄说私事,到把正事给忘了,臣弟来是归还镇西军的虎符的。五年前臣弟临危受命到西北坐镇,如今西北匪患基本平息,有几个漏网之鱼,当地的驻军自己就能处理,不需要臣弟再去西北。说来当初臣弟和皇兄还是皇子的时候,臣弟想要从军,还是皇兄您辛辛苦苦帮臣弟从父皇那里谋划的,臣弟当时就
楚王不愿意自己的存
皇帝看着楚王交上来的虎符,“你非昭勇将军不可。”
“臣弟不是感情用事的人,没了昭勇将军也不会要生要死,只是觉得和这人
“随你,镇西军我会另外派人接管。”
楚王眼睛一亮,“那我和王妃的差事”
“会给你们安排到一处的。”皇帝本想许问澜嫁进皇家,就不要再去战场上抛头露面了,结果蠢弟弟还想和他王妃一起上战场。他这不是想娶王妃,是要娶个兄弟战友吧。
要是不答应他和昭勇将军的事情,弟弟将来不会和嘉安县主的那个孙子学追男人吧。为了皇家的脸面,皇帝咬着牙同意了。
他已经是皇帝了,可以让他弟弟想怎么活就这么活了。
前些日子他刚下旨让昭勇将军守边关,不能朝令夕改,弟弟成婚后还要
“皇兄,你竟然拿我和那些不争气的家伙比”楚王不可思议地看向皇帝,随后不依不饶地道,“我
皇兄眼神不好,派了几个垃圾去西北,被西北百姓认为故意让小舅子去祸害他们。
他本来该体谅皇兄的。
但是现
皇帝头疼地看向闹起来的弟弟,他不就是防患未然提个醒,你一副士可杀不可辱的样子,给谁矫情呢,信不信朕不给你赐婚。
听皇兄说赐婚这一茬,楚王想起自己还没有和宁安候府通气呢,也不知道那个倔哥儿愿不愿意。
楚王顶着皇帝瞧不起他的小眼神,让皇帝先别赐婚。等他搞定了许问澜,再来请旨。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0瓶;暖星3瓶;腐衣衣、哥斯拉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