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获得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围着她唧唧喳喳说了好多话,小家伙们没多少词汇量,可他们灿烂的笑脸让人看着就心情颇好。
贺建军知道他媳妇一向是最喜欢孩子的,他跟着敛了严肃的表情,笑望着妻子跟孩子们打成一片。
盛夏获了小孩子们的夸奖,还到了几个小姑娘送的野花,跟着孩子们去溪边走了一圈,逮了几条鱼,
溪里的鱼不多,孩子们顶多是捡些螺吃,从未见过谁那么厉害,居然能从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捡到几条三根手指粗的鱼。
盛夏负责烤鱼,她烤鱼还挺有一套的,借着空间偷偷撒了调味品,让那些馋嘴的皮猴们都尝到了美味的烤鱼。
贺建军和盛夏成了孩子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天天都盼着他们来家里陪他们玩。
贺母客厅里花式吹虹屁,只差把盛夏夸出一朵花来了。
她的父母和几个兄嫂听得津津有味,并不觉得贺母是
贺母说了盛夏一箩筐的优点,到最后不免要感慨一下“军子媳妇这么有本事,也不晓得是哪家人养出来的。她到现
外公的眉头紧蹙,盛夏不管是长相还是能力,
能养出这么能干的闺女,想必盛夏的家里肯定不一般,外公有些担心的家里人不愿意她嫁给庄稼汉咋办
外婆倒是半点不担心,笑呵呵说道“怕啥我看得真真的,军子媳妇可喜欢我们军子,他俩你情我愿的,这是大好事儿。”
几个兄嫂想了想还真是这个道理,没坑蒙拐骗,俩孩子是自己看对眼结的婚。
贺母惦记着家里的阿胶,跟娘家人聊了一个多钟,没留下吃晚饭。
她说“军子媳妇说要熬那啥子阿胶,一小块都卖得老贵的那个阿胶,我担心孩子他爸看不好火,得赶紧回家去。”
一听是有正事要做,外公外婆都没再留着她们,临走之前,外公让贺母跟着进房间,嘱咐道“你别老是往家里带着这么多东西。”
贺母撇撇嘴“爸,你别瞎操心了,孩子他爸不会多想的。我以前是没本事儿,没能给你们带啥好东西,现
外公一句话让闺女驳了这么多句话回来,好气又无奈“你呀你,我是为你好,你别老跟我唱反调。军子是不是要建新房子我这里还有五十块,先借给你们应急。”
贺母感动坏了,她知道这是老两口的棺材本。
之前老二建房子的时候,偷偷给了二十块,现
贺母红了眼眶,“爸,不用不用,上回老二家是真没啥钱。现
外公又问了几次,确定闺女是真有钱建房子,他才把钱起来,末了不忘嘱咐“等糯米酒酿好了,再给我送些过来。那么点不够我喝两天的。”
贺母听了这话就笑了“成,早上别喝酒。中午,晚上再喝。你要是做不到,下回一滴都别想喝了。”
外公怒道“你个臭丫头还敢管起你老子的事儿来了反了你了”
记
贺母悠悠道“你不听就没酒喝。”所以,你自己看着办吧。
外公没辙,他是有钱,可不敢花。
攒下来的这些钱大多是孩子们孝敬的,花掉一分少一分。
再说了,喝过了闺女带来的酒,老爷子再想找到比这更好喝的酒,那就难咯。
贺母成功地拿捏住了老父亲的软肋,高高兴兴地带着幺儿子两口子回家去了。
回家的路上,贺母转述了二老和兄嫂对盛夏的好的评价,主要是让盛夏知道她挺受欢迎的。
盛夏领这份情,她来到外婆家见过了两位老人家,就知道贺母这嘴硬心软的性格是继承谁的了。两位老人家都是极为和善的人,外公是嘴上厉害,实际上他是很疼爱孩子的。
外婆是有点老年痴呆症,不犯病的时候是极为温柔的,温柔似水这一词,
至于几位舅舅也是脾气很不错的,这一家子都是脾气温和,很好亲近的性格。
贺母转述了这些话,不忘看看盛夏是什么反应,看她笑得那么开心,说起外婆家的事儿都是带着笑容的,她心里才踏实。
就算军子媳妇哪天想起了她的身世,以她现
外婆家离槐花村不算远,走路的话半个多小时,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三个小时了。
盛夏算了下时间,觉得家里的驴皮应该熬得差不多了,回到家里一看果真如此。
贺父见盛夏回来了,松了口气“军子媳妇,这驴皮都熬出胶来了,你看看”
“爸,这么熬就好了,辛苦您了。下面的活我自己来就行。”盛夏笑着向贺父道谢。
没等贺父说话,贺母就插话进来,“军子,你给你媳妇帮忙。军子媳妇,力气活就让军子来做。”
“妈,到底谁才是你的亲儿子”贺建军故作不满地叫道,然后头上挨了两下,分别被父母敲了一记。
贺建军委屈巴巴地跟盛夏说“媳妇,你才是他们的亲闺女吧”
盛夏笑得不行,觉得她家男人真是个活宝。
贺母白了作妖的傻儿子一眼,拉着丈夫去地里干活去了,地里一堆活等着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