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扶苏想要推广农耕技术就需要相邦来,因为相府下的户曹负责农桑之事,推广农业这件事绕不开如今还占着位置的吕不韦。
这事不归治粟内史管,治粟内史是管财政的。
所以即使秦王再怎么不待见吕不韦,还是把人召进了议政殿。
秦王和不待见吕不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总结来说就是私人恩怨嫪毐,太后,三观不合为人,政见不同很致命
吕不韦的政治主张
哦,还有君主应该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等一系列的话,认为君主应该无智无能无为,然后使臣子有智有能有为。
至于用道德仁义做到不赏赐,民众也能听劝,不处罚恶行也能终止这种话。
一句话总结,一把手秦王和二把手吕不韦
说远了,扶苏和李斯也有这些问题,有人要说,你不会学聪明点没上台前闭嘴吗不知道你爹这么干是为了不给你留隐患,让你上台后更拢民心吗
扶苏想,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问题是当时秦国动用的民力,物资,还有实行的政策法律,你让他闭嘴
听起来打个巴掌给个甜枣是好手段,但大秦已经要到了压榨民力,让民生凋敝,赌一局才坐得稳天下
扶苏这和死后让胡亥上位,赌一局我们这些哥哥和他谁强有什么区别
当然,扶苏得承认李斯等朝臣确实比他英明,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结果就是秦国朝堂之上公卿们集体闭嘴。
他爹权力最大,没得制约,
后期公卿的代表李斯李丞相像被遏制住了喉咙的百灵鸟,吐不出一句建议皇帝爱惜民力的话,反而到了胡亥上台后,他和冯氏兄弟一起上书建议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宫,可见,公卿们也不是不知道不爱惜民力,这大秦吃枣药丸的呀
扶苏想到了那些人常用的一句话,崽卖爷田心不疼,公卿们又不是诺大帝国的主人,他们确实不必为了两千多石的俸禄违背顶头上司的意,丢掉饭碗和脑袋,只有他还
聪明人知道闭嘴,他或许不笨,但确实没有李斯聪明。
扶苏想,大概历史就像一个轮回,无论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大秦的气数确实了。
吕不韦率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
所以当吕不韦看到秦王拿出的丝帛上有解决冬麦种植时的具体方法时,眼睛都亮了。
冬麦,说是冬,其实它是秋季栽种,夏季获,只是它也能和粟、黍一样春种秋。
虽然冬麦能解决青黄不接的夏粮问题,但它
其次连续耕作对土壤肥力有要求,所以扶苏附带的还有绿肥制作方法,而这,吕不韦当然也看到了。
看到比任地篇里上田弃亩,下田弃圳更加先进的种植方法时,吕不韦确实高兴,但同时他也知道深耕细作需要农具更加有力,相比之下,秋季引水渠灌溉,冬季用东西覆盖麦田,掩盖风雪反而更有用。
“寡人这里还有可以用于牛耕与播种的农具图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扶苏深谙这个道理,尤其是
寺人将丝帛呈上,吕不韦打开,是用炭画的,线条清晰,甚至还有尺寸标注,基本上属于是不需要反复实验就能做出来的。
“此图此书是何人所为如此之才,大王该让他入户曹为官。”
吕不韦把书放
就
吕不韦
大王,寻仙是迷信
吕不韦期待秦王修身养性,而不是让他去寻仙问药,鬼知道那药里有啥。
搞房中术也不行啊
此时的吕不韦完全没想到要是秦王吃药噶了,可是大大利好于他啊
看到吕不韦一副震惊的表情,秦王心情颇佳,拍了拍大儿子的脑袋,“扶苏梦见仙人,教他治民之术,授以农书农具。”
吕不韦其瞬间看向秦王身边端坐的小孩,眼里带着些许打量,长公子肖象秦王,其母郑夫人又是难得的美人,所以那怕他是两岁孩童,却也玉雪可爱的很,五官端正和谐,看得出来将来必然是一个美男子。
扶苏抬头用属于小孩子的眼神打量着已至暮年的吕不韦,他的眼神如此明显,人似的吕不韦瞬间察觉到了。
明显意识到自己要失势的吕相国对着幼童露出了和蔼的笑容,就扶苏来看,老了的吕不韦比老了的李斯笑得好看了那么一点。
当然,这仅属于扶苏的观点,他深知
“敢问大王,公子,仙人叫什么”吕不韦想起了重要的事,急忙说,“仙人如此赐福,我王理应祭祀。”
不能让人家以为咱们没良心,让他白干啊
扶苏听懂了,他摇头道,“仙人说他无名。”
扶苏不是知识的创造者,他只是搬运工,广成子又没准备扬名,所以说无名最恰当。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此言不虚”
听到吕不韦的感叹,扶苏只是装听不懂,秦王不准备让吕不韦
秦王现
“臣这就安排,”说完吕不韦就先行告退,此时的他接过重任,以为秦王还是看重他的,没准备让他当商鞅,他琢磨着怎么着也得是个张仪或者甘茂蔡泽吧
由此可见
吕不韦走后,秦王没有立刻把少府和考公室令叫过来,他看向儿子,想到这小家伙对吕不韦的笑,心里颇有吃味。
他没记错的话,扶苏的政见与他不同,并且肉眼可见地
秦王爸爸很吃醋,后果很严重
这可不是扶苏关注他母妃的身体健康的事情了,吕不韦是一个外人
扶苏也看出他父皇的心情不好,也猜到了他为什么不开心,但他知道怎么能让他开心。
“吕不韦他还有用。”
这点秦王也承认,他勉强地点了点头,继续盯着儿子看。
扶苏
“取其华,去其糟粕,李斯不是全身都是华,同理,吕不韦这个
吕不韦
“即使有荀卿的议兵
不能这边秦军进入关东六国内就要割人家的麦子,吃人家的牛羊,掘人家的坟墓,顺便屠屠城,再把屋子给烧了,最后再大言不地说,我大秦是为了统一天下,消弭战祸,你们应该感谢我。
这不可能,既然父皇您不准备实行六国黔首低秦民一等,那么为了天下一统,消除黔首的敌意,不应再恢复斩首制。”
扶苏着重提斩首制是因为吕不韦死后,秦王政十三年秦国又来了一次斩首行动,当然,之后再没有了类似的事情,想来也是不利于秦国攻城掠地。
当然他不否认斩首制消灭了六国的有生力量,但还是那句话,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舍,不可能秦国这边紧紧盯着六国军队黔首的人头,还指望人家不反抗。
关东六国又不是秦国的儿子,这么做他们图什么
扶苏不觉得黔首傻,商鞅懂人性,吕不韦也懂,只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所拥有的目的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举措。
比如把孟子放到后世皇权独大时,他能写出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为寇仇这种话吗
你让春秋战国的诸子们畅想没有君主的国家,就像
秦王心想,不用你说,我也看到了。
不过对于吕不韦的所谓义,秦王有不同的看法,说白了,义就是更大的利。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而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荀子口中真正的义兵很难做到,但架不住有猪对手,所以秦军只要比过去的自己好,只要比六国好,就能争取人心。
不怪荀卿
愚民可以,别把自己也愚弄过去了。
说起来,扶苏觉得吕不韦比他惨,基本吕不韦都是反派boss,就有的世界选择性忽略了嫪毐的存
扶苏的评价是,吕不韦
一念至此,他又觉得自己可笑,以结果论,他尚且不如这两位,评价起来多少有点自取其辱的意味了。
就
来自思徳宫的寺人传达了华阳太后的意思,她想要见一见秦王。
华阳太后的请求秦王政无法拒绝,毕竟这是他名义上的奶奶,一次两次可以借口不去,三请四请他还能不去
但有句话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华阳太后和秦王之间,是很难有纯粹的亲情的,
扶苏的年纪小,他并不知道华阳太后做了什么,但用脚趾头去猜,也能想到,绝对是有分蛋糕的企图,不是前朝就是后宫。
要么,华阳太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