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考虑到了雨季的交通,也考虑到了火炮阵地的隐蔽和机动,但对手是法国人,指挥官是勒克莱尔,他们的防御很严密,留给我们设立阻击阵地的时间很短。不得已,步兵抓住短暂的时机前冲,先设置了阻击阵地,炮兵却滞后了。等到炮兵到位,我们的阻击部队已经损失很大了。法军的炮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强。”
源于后世对法军的嘲讽,显然受到了影响的三巨头
法国从拿破仑时就著称的炮兵依旧
“后世法军奠边府失利时,有几大因素制约了法军火炮的
“华夏军队后世一向重视炮兵,对越支援中,也让北越炮兵火力增强。毕竟已经是五十年代了,对火炮增长不多的法军并不处于下风。况且,傲慢的法国人一开始对北越是低估了,但他们对我们却一直保持着警惕,从这一次的炮火部队就能看出,法军投入了重兵。”
赵易三人对法军的判断受到了后世越南战争很大影响,也根据了一些二战时候的推断来估计法军实力。
三人也觉得高卢鸡会自大,国内乱局困扰又是万里远征,从而推测法军实力时不自觉有些低估,却没想到法国人嘴上傲慢,实际却对先锋军大为警惕。
这些老牌帝国对战争很少抱侥幸心理,何况这是法国人杀鸡骇猴的一战,自然要力。
法军之前积累了不少火炮,又缴获了德国人不少,英国人还支援了一些,使得
他们和土著人的联手让先锋军的情报很难把整个法军的炮兵实力都摸透,一开战,法国人的155毫米榴弹炮给了先锋军阻击部队很大的杀伤。
尤其是很多火炮本来是要防御海防,
就算是先锋军的122毫米火炮布置到位,也难和法军这些重炮抗衡。
“我们的火炮体系现
历史金手指让三人都知道那些一二战中辉煌的大口径火炮
这些见识让三人超前了一步,对大口径火炮的重视不免弱了些。
想重视也重视不起来。这些大口径火炮研制费用和生产费用都极为高昂,还不如直接研制导弹和大口径火箭炮。
目前先锋军研制中的大口径只有155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虽然都研制出了样品,但制造更成了障碍。先锋军目前的工业实力只能向122毫米榴弹炮倾斜。
60、82、120、160迫击炮和122榴是先锋军未来主要
英法早早就反对先锋军购买重炮,德国人和美国人的重炮先锋军很难弄到,而日本的那点数量可怜的重炮
比如这一次
“我们缺少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李衡也知道问题所
“我们的105加农炮怎么样了”赵易沉吟半天,才问李衡道。
当初考虑到122榴弹炮射程不远,借鉴了后世的86式改进,
但这个加农炮的仿造难度让先锋军头疼,仅材料不合格就让进度慢了下来。
“现
92式105加改进后,重量还是3吨多,机动性还是差一些。
这一次战斗,从隐蔽到新阵地的转化时间短,炮兵部队迟迟没有到位,就是那些2吨多重的122榴的牵引机动拖了后腿。那些重加农炮和155炮机动性更差,李衡从一开始就考虑自行化,这也是仿制105加滞后的一个原因。
“如果只考虑牵引的话,产量怎么样”赵易不想继续等下去了,显然炮兵急需远射程的重炮弥补短板。
“现有生产线可以月产2门,增加部分设备和人员,提升一下效率,产量可以再增加一门。”李衡低头默算片刻才道。
这比起122榴的最大月产量的8门少了些,但加农炮的生产难度高,现有条件下他已经力了。
赵易也明白只能如此,毕竟先锋军的火炮生产已经不再是来料加工组装,而是从原料开始的一系列生产线的联动。任何一个环节薄弱都能导致产量的受限。仅仅一个炮管,从炮钢到加工,就已经让先锋军的军工体系不断
但为了补上炮兵的短板,他还是拍板道“那就先生产牵引式的105加,加快生产速度,快装备。”
“我知道155榴弹炮已经接近成功,现
这款k18毕竟经受了二战考验,性能不错,以后203毫米炮出场的机会太少了,170炮更灵活机动,可以完成过渡。我们还可以利用研制155自行炮的经验把170炮也改为自行式。”赵易也顺便调整了更大口径火炮的未来
“这场对法作战,暴露了我们火炮机动差的缺点。我们缺少足够的空中力量,缺少直升机,缺少导弹,现
就我们东南亚地区的丛林环境而言,这门炮用上十年也不过时。这已经值得我们去仿造,我们从德国人那里也得到了3门缴获自苏俄的这种炮,这种口径以我们的技术积累也容易仿造,这足以让我们能快填补上眼下炮兵的短板。”
赵易已经警觉三人超前的意识和现实
大方向没错,可超前半步才是天才,超前一步容易踏空。
后世华夏杂乱的火炮标准不是没有原因,
“目前的军工生产需要多考虑眼前的危机,只有扛过这些危机,我们才能从容谈起未来的